天天看點

寫點生活|一阕宋詞裡的年味

□周勇

宋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呢。恰好有一首詞可作佐證。這位仁兄叫孫惟信,他在《水龍吟·除夕》中寫道:“小童教寫桃符,道人還了常年例。神前竈下,祓除清淨,獻花酌水。禱告些兒,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詩寫字,分數上面,略精進、盡足矣。飲量添教不醉。好時節、逢場作戲。驅傩爆竹,軟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鵲也、同添一歲。願家家戶戶,和和順順,樂升平世。”這首詞的絕妙處在于它包容了宋人過年的過程和習俗。大緻有:挂桃符,清潔神龛、廚竈,祭拜祖先,爆竹驅傩,食消夜果,守歲等幾個方面。

寫點生活|一阕宋詞裡的年味

圖據CFP。

挂桃符的習俗自古有之。就是在兩塊木闆上畫上兩個辟邪的神仙,然後挂在大門口,用來鎮住邪穢之物,每年除夕之時,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口更換上新的“桃符”。但是讓孩子來催就不同了,因為要過年了,“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個功課可以教給孩子做。門上挂桃枝有避邪驅鬼意思。後來慢慢地變成了貼鐘馗或者秦瓊、尉遲恭了!

清潔神龛、廚竈這個習俗今天也有。宋人則格外講究。用抹布一遍遍抹幹淨,将香在灰倒掉,将牌位擺好。有條件的還要将跪墊換換,便于燒香祭拜。廟裡頭請諸神,家裡頭祭祖先。“列祖在上,保佑家人來年順利興旺。考生中舉奪魁,種地豐收在望!”廚櫃平時要清潔,過年了也要再仔細打掃。另外,還要拜拜竈王爺,點盞鍋燈。

宋朝時的爆竹,應該叫炮仗。之前,人們将火藥放在竹筒裡點燃。到了經濟發達的宋代,人們已經把火藥裝在厚紙中燃放了。過年放炮,就是讨彩頭,在驚天動地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将來了。

放炮仗也非常喜慶,同時驅邪除穢。宋代的除夕夜,爆竹之聲通宵不絕。《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于外。”宮廷高院深牆内燃放爆竹的聲音,傳到了宮外。宮外大街小巷都有人競相燃放爆竹。據載,宋朝的爆竹品種不下百餘種,有單響、雙響、連響。其中,飛上天空才爆響的二踢腳爆竹,包含了現代火箭技術的基本原理,令人驚歎!

驅驅傩,是一種驅除疫鬼的儀式,最早來源于東周,“驅傩擊鼓吹長笛,瘦鬼染面惟齒白”,參與儀式的人需要用誇張的妝容和吓人的裝扮來驅走疫鬼。比如扮無常鬼、孟婆、母夜叉、閻王爺四處吓人,和西方萬聖節差不多。

(空一行)

祭拜祖先是晚餐前必須做的。宋人一樣很重視。放幾個酒杯,倒酒于地,放一個碗,架雙筷子,讓祖先們先吃。

宋朝人的除夕菜單上有道菜值得一提。叫春盤。春盤最初叫“五辛盤”,将韭菜、蕓薹(油菜、蕪菁等)、芫荽洗淨,撕開,不切斷,在盤子裡擺出好看的造型,然後再拌以臘八當天腌漬的大蒜和荞頭,最後在這堆蔬菜的中間插一根線香,線香頂端黏一朵紙花即可。春盤的象征意義指祛病消災,來年平安順利。

宋人吃飯的場面煞是熱鬧。宋代孟元老著的《東京夢華錄》,記載了開封府百姓吃年夜飯的情景:“房間華燈皆燃,舉家圍坐,長者上首,男女分左右,頻舉杯觞。”看來,宋人非常講究禮節,庠序分明。

宋人愛喝一種酒叫屠蘇酒。其配方為大黃、白術、桂枝、花椒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過年飲屠蘇酒正好相反,卻是從最年少的飲起的,這個習俗真的完全翻篇了,宋人就是這麼有“個性”。

“百事吉”是宋朝人過年時在餐桌上擺放的一種利市:将柿子、橘子和柏枝放到同一個盤子裡,先将柏枝折斷,再依次掰開柿子和橘子,是為“柏柿橘”,寓意“百事吉”,新年必須大吉大利。

宋人消夜的果子、糕點不一而足。普通百姓家有桔子、梨、蘋果、甘蔗等,也有各種糕點供選擇。

守歲是必須的。紅包可以發一下,包包餃子。宋朝風俗:除日當晚,小孩守歲,院子正中或者廳堂門口要放一個火盆,盆中貯炭,從吃年夜飯時燃着,要一直燒到天亮。早在中古時期,除夕盛行“庭燎”,即在院子裡的空地上燃起一堆明火,讓小孩子往火堆裡扔竹竿,在火苗的炙烤下,竹竿不停地爆開,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大家歡笑打趣,說着快樂的事情,一起迎來新春。然後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的一年如約而至,打開大門迎接财神到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