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一川山水一川情

——讀許一川先生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

文/歐陽斌

認識許一川先生是在前年夏天的一個上午。

那天上午,我約了幾個人來辦公室談一個張家界風光攝影展的事情,許先生由我在省城的一個朋友陪着來到我的辦公室。許先生個高、面善,七十歲左右的年紀,一頭白發,一看就是很有藝術範的那種。我的朋友介紹說,許先生是個大畫家,想來畫張家界的全景山水,沒有别的要求,隻想請我為其青丹重彩山水畫作寫個畫評。我一聽有人要來畫張家界的山水,自然高興,隻想慫恿他畫成,就不加思索地答應了。可是許先生一走,我就後悔了:哎喲喂,你膽子真肥,既不知其人,又未見其畫,更不懂美術,居然就一口應承下來寫畫評,乍辦?

于是,就推,以時間緊、任務重、不懂畫等種種理由推。可許先生是個認真而又執着的人,居然就認了死理,居然就不依不饒地催着我交帳。而且,在這個我推他催的過程中,還真就完成了不少張家界的畫作,并從微信上傳給了我。我知道這回碰上了個“倔老頭”,隻怕是推不掉了,便也咬緊牙關,暗暗地關注起他的人和畫來。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許一川先生姓許名志廣 ,筆名笑冰,号長風堂主、龍虎山人等。先生祖籍河北,現居廈門。從事繪畫這個行業,源于幼年時家庭的影響。母親做的刺繡、剪紙圖案精美,初次激發了他對藝術的興趣。五十年代,流行小人書連環畫又大大激發了其繪畫愛好,進而一發不可收拾。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先生投身軍營,仍對美術摯愛不改。先生擅長重彩水墨山水,兼勞工物、花鳥。對美學、詩文、攝影、書法、金石也有較深的涉獵與研究。他植根傳統、融彙中西,以時代人文精神入畫創作,為當代以“濃墨重彩紀實寫意”手法表現時代江山領軍人。其作品風格質樸、深沉、雄渾、大氣而富有張力。先生深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傳承,以寫實寫意兼顧突顯時代人文精神入畫、别具一格的“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作品開一代先河,得到國内外書畫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同,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同時還擁有中國國畫創作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詩書畫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研究院藝術總監,中國中外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等多種頭銜,被譽為中國書畫百傑,2018年被央視評為“中國當代書畫十大領軍人物”。2021年,被中國美術家協會等五機關授予建黨百年“德藝雙馨人民藝術家”稱号和“建黨百年全國首批文化曆史傳承人”稱号。同年人民美術出版社為其出版了由周恩來秘書、書畫大家古今明先生作序的《中國近現代名家許一川山水系列》專輯。

許先生是“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的領軍人物,要讀懂他的畫,當然要對“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有所了解。中國畫是中國文化、中國哲學與中國繪畫藝術相融合的産物,是中國這塊土壤裡獨自發育、成長、并揚名世界的繪畫形式。任何一幅中國畫,無外乎墨、彩、紙、筆、水五者的調和,無外乎描摹、點畫、皲擦、暈染、轉折、起合的運用,可其呈現出來的形與神卻是千變萬化。中國人自古熱愛自然、崇拜自然、向往自然,山水畫是中國畫的精髓。自有中國畫以來,每個時代都有癡情于山水者,他們與山水為伍,一生都在山水中打圈,恨不得搜盡奇峰,畫盡奇峰。如同人的個性有千萬種一樣,中國山水畫也呈現出千姿百态。以我外行的眼光觀察,概言之,又無非是大與小、重與輕、意與工之分。所謂大者,心有包舉宇内、吞吐八方之氣概,萬裡江山,可一筆帶之,一紙展之;小者,專注于一人一物,一花一葉,而心無旁骛,所圖者,以管窺豹,以小見大也。所謂重者,是敢于潑墨、敢于重彩,敢于在汪洋恣肆中暢快淋漓地直抒胸臆,甚至大喊:快哉,天地為我所用也;輕者,是舉重若輕,雲淡風輕,任爾江山萬裡,我隻取一瓢飲,一線牽之謂也。意者,是筆随意轉,意随天轉、地轉、風轉、月轉,隻在乎神而忘乎形之謂也;而工者,則一筆一畫工工整整,規規矩矩,自設雷池,不敢越其半步之謂也。我了解,許一川先生的“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是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者、大者、意者的融合,隻不過色彩以青、丹為主,在大起大落的同時,也重個别細節的寫實罷了。要做“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的領軍人物,許先生自然要把自己的許多精力投入到這方面來。據我了解,實事上,許先生在來張家界找我之前,就已經行遍了祖國的三山五嶽,創作了許多這方面的作品。在先生的這些作品中,将着色之重,視眼之廣,創意之奇都揮灑到了極緻。那種大紅大綠的潑灑,那種萬裡江山一線牽的氣勢,那種于廣大中見匠心、于細微處見神奇的創意實在是令人叫絕。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如果許先生的畫作僅僅隻是大紅大綠色塊的堆積,僅僅隻是大山大水形象的描摹,僅僅隻是一些奇思妙想的再現,好是好,離大師終究還是隔着遠遠的距離。許先生的高明處在于他還喜歡在自己的畫作中注入另外兩種元素——“史”與“情”。特别是那些大山大水的創作,他習慣的做法是:先讀史,再觀景,将景置于宏大的曆史背景之下來描摹,進而,讓曆史的滄桑感一點一滴滲于景中,讓人在看景的同時,也是在讀史。而情的傾入,更是許先生畫作的精彩之處。一個山水畫家,如果不能在他的創作中融情于景,以景抒情,以情賦景,那麼,他的創作也終究是呆闆的,枯燥的。在許先生的畫作中,他的喜怒哀樂通過自己的筆墨,表現得淋漓盡緻。《黃河獅吼》是先生的代表作,先生選擇壸口瀑布為主畫面,黃河從遠處奔來,至壸口河道驟然變窄,河水越走越急,終于,變成了奮不顧身、背水一戰的一跳。就是在這一跳中,一隻雄獅從急越的瀑布中騰躍而出,靜聽,仿佛能聽得到雄獅的怒吼。觀先生的畫作,耳邊似乎能聽得到《黃河大合唱》那雄渾的歌曲。五嶽,是中華民族的山嶽之魂,先生的足迹曾數次深入五嶽,步履所至、目光所遇皆成畫。他的神思與五嶽的自然景觀交融,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恒山之奇、嵩山之幽,彙成了他筆下的壯美山河,彙成了他對祖國名山大川的大愛。《邁向複興之路》《中國龍》《飛天》《美和圖》《南嶽衡山鑄國魂》《日出井岡山紅色搖籃全景圖》《三清山聖境圖卷》等,這些畫作,取景各異,無不展現了其“青丹重彩全景紀實寫意山水畫”的本質特征。

先生在與我相見時,就曾許諾要完成張家界全景山水圖,現已完成了天子山長卷。從其已完成的張家界畫作看,先生的創作激情、創作技巧可以說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揮灑。張家界是大陸少數幾個以旅遊立市的城市,擁有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産、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等六張金色名片。張家界的自然之美,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張家界的核心景區在武陵源,武陵源的核心景區在天子山。先生的張家界全景圖首選天子山,可以說是“直擊要害”。對于張家界,許一川同樣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張家界的山既然是以奇而聞名,他首先要表達的當然就是奇。他的筆下,山峰平地而起,直指藍天,峰峰見骨,峰峰見神。先生雖以青丹重彩見長,但在表達張家界的山時,并非一味隻是重彩堆積,而是将許多空間留給了雲彩。先生筆下那張家界山間的雲彩,浩浩蕩蕩,渺渺茫茫,時而如濁浪排空,時而如萬馬奔騰,把那些個奇峰異石點染得如夢如仙。而畫的核心位置,先生一如既往地留給了他心中的“史”與“情”——那是位于天子山上的賀龍元帥與他的坐騎。先生筆下的賀龍元帥,手握煙鬥,凝視遠方;他的坐騎則溫順地依偎在他的身旁,不離不棄。元帥塑像的四周,先生還刻意勾畫出一些前來瞻仰的人群,其意不言而明:出生于張家界市桑植縣的賀龍元帥是老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是八一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賀龍元帥是張家界的另一峰,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先主這幅天子山長卷,也正是有了這種濃濃的紅色情懷,而使畫作的厚重感、曆史感,滄桑感,親切感陡然大增,讓人不能不歎服:大作,這是真正的大作。

一川山水一川情。寫到這裡,我對許先生的“逼債”非但沒有意見,反倒增添了一些内心的喜悅。先生“逼”我逼得緊,我總算有了初稿,先先答應過我的張家界全景圖呢?先生,您任重道遠,可也得抓緊啊,您也是有言在先呀。

哈哈,以此為評,也以此為憑。

歐陽斌,1965年7月出生,湖南衡陽人。曾在衡南縣茅市供銷社、中共衡陽市南嶽區委、中共永州市雙牌縣委、湖南省旅遊局、湖南省紀委、張家界市人民政府工作,現在張家界市政協工作。已出版詩集《陽光的手指》《最美湖南》,散文集《感悟名山》《叩問》等多部文學作品及《中國旅遊策劃導論》《實劃實說》等旅遊策劃專著。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許一川,名,志廣,筆名,笑冰,号長風堂主,龍虎山人等,畢業于哈師大,師承中國畫研究院黃衍院長。

當代著名美術家、美育學者、藝術評論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北大培文課程研究員、教授,被譽為“中國最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家”“當代中國實力派六大家” 、2018年被央視評為“中國當代中國書畫十大領軍人物”。2020 年被美中投資促進會委任為藝術專業委 員會中國畫委員會主任。2021年被評為“建黨百年全國首批文化曆史傳承人”,現為廈門市一川美術館館長,廣州藝博會簽約藝術家。

擅長重彩水墨山水,兼勞工物、花鳥。對美學、詩文、攝影、書法、金石也有較深的涉獵與研究。曾在北大、廈大大等多所院校任教,被聘為在中國書畫創作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友誼書畫院專家委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中國詩書畫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中外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并且被新加坡藝術院等多個國内外專業機構特聘為專家學者、進階顧問等職。

藝評丨歐陽斌:一川山水一川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