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件紅色巨幅剪紙再現百年輝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醞釀十餘年,耗時三年多,刻下數百萬刀……66歲的正定人任智需創作百件巨幅剪紙慶祝建黨100周年的消息,在石家莊傳為美談。近日記者專訪任智需,他表示今年這批剪紙會公開展出,他還有個心願:“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展覽,也不僅僅展示我的剪紙作品。希望以此為契機,邀請各界人士都參與進來,大家一起為弘揚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出力。”

百件紅色巨幅剪紙再現百年輝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爬雪山(任智需剪紙作品)。

以剪紙弘揚紅色文化最接地氣最親民

任智需,1956年出生于千年古縣正定。在熟人眼裡,他事業有成,是石家莊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石家莊市勞動模範。他還多才多藝,是知名國術家(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和榜書書法家。

但任智需為慶祝建黨百年創作百幅巨幅剪紙的消息還是讓不少人吃了一驚,尤其是大家在正定縣龍傳文博院藝術館一睹這批剪紙的全貌後,都忍不住贊歎:“令人震撼!惟妙惟肖!”

“南湖紅船”“南昌起義”“飛奪泸定橋”“三大戰役”“開國大典”“抗美援朝”……這批剪紙以百年黨史為主要内容,每幅長2.1米、寬1.2米,裝裱完成之後達2.65米×1.45米。100幅剪紙會制作成九套共900張巨型剪紙作品,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全部的剪紙紋理加在一起長達2.5萬米,寓意偉大的長征精神。震撼人心的曆史事件,大氣磅礴的時代場景,與剪紙藝術獨有的“刀剪味”相映生輝,呈現出極富沖擊力的視覺效果。

“你啥時拜師學的剪紙啊”“怎麼想到用剪紙來展現黨史”……人們驚歎贊美之餘也好奇。原來,1989年入黨的任智需很早就有個想法,在黨的百年華誕,他要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内心的喜悅。其間他琢磨了書法等多種形式,最終想到了年幼時跟家裡老人學過的剪紙,“那是40多年前,家裡窮,逢年過節我們就剪紙去集上賣。别看我年紀小,剪的窗花還挺受歡迎。”後來随着他上學工作,生活越來越好,就再也沒有動過刻刀。“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最親民、有溫度、接地氣,用家喻戶曉的剪紙藝術來呈現黨的百年征程别具意義。人們由此能感受紅色文化的壯懷激烈,也能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深厚。”

2018年任智需重新操起刻刀,到2021年5月,他用3年多完成了百年黨史剪紙創作。有業内人士評價說,任智需這批剪紙既是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高水準主題創作,也是中華優秀傳統藝術與現實題材的完美結合。

百件紅色巨幅剪紙再現百年輝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過草地(任智需剪紙作品)。

要辦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紅色剪紙展

3年多的潛心創作,其間的甘苦外人難以想象。

正定縣龍傳文博院藝術館辦公室主任李承徽等人全程直擊了任智需的創作曆程,他為記者列出了以下數字——任智需沒有節假日,每天5點起床,晚間11點前後就寝,除了固定的打拳、吃飯等外,他幾乎所有時間都在案前一刀刀地精雕細刻,期間他還要分神處理工作事宜。為了節省時間他連喜愛多年的象棋也給戒了;按正常剪紙的速度,1秒刻3刀來計算,一天8小時他會刻出将近87000刀。每一幅剪紙作品短則3天完成,需刻近30萬刀,如果遇到人物衆多、線條複雜的作品,就需要10天到15天,需刻近百萬刀;任智需還特别打造了加長版紅色剪紙,譬如他就創作了10米長的《中華龍》和5米長的《開國大典》等,由于尺幅太大,任智需隻能伏地工作,一天趴在地上連刻數小時對他是司空見慣;百幅剪紙圖所用材料和工具也很特别,紙張全部選用南方廠家特供的紙品,并且對紙張的校色、紙品的厚度、紙張的大小及材質等都有嚴格的要求。早期的刻刀都是任智需自己打磨……這些對于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都極富挑戰,更别提任智需已是六旬長者。

“一天刻幾萬刀,我真沒感覺累,反而很舒暢很享受。”在任智需看來,用剪紙這種傳統文化藝術講述黨史故事,傳播紅色精神,是一項神聖的事業。“在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大踏步邁進之際,我們需要從黨輝煌的百年奮鬥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個積極向上、昂揚向前的新時代奮進者。我希望能通過剪紙作品傳遞這種精神,這對後人對社會都有益。我也從不覺得自己是在奉獻或者付出,隻是在做一個黨員該做而且能做的事情。”

也是以,任智需為即将于今年舉辦的紅色剪紙展做了很多設想,包括:征集紅色題材優秀書畫、詩詞稿件,并設定相應獎項進行評選;聯合相關機關群組織舉行千人詩詞朗誦大會,由朗誦大家和民間朗誦愛好者一同朗誦優秀詩詞作品,“我的剪紙隻是個引子,在展覽現場每一位參觀者也都可以是參與者,可以當場寫書法、創作詩詞等,我們一起重溫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偉大精神。”

此外,任智需及相關機關還計劃将百幅剪紙作品連同配套詩詞書法作品送往革命老區,為老區人民增添紅色教育、紅色旅遊内容,使人們在遊覽革命老區的同時,能夠有更加直覺的感受,加深對中國共産黨百年征程的認知。

百件紅色巨幅剪紙再現百年輝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任智需創作剪紙作品中。

在正定搭建文化平台傳承紅色基因

正定是享譽海内外的曆史文化名城,吸引四面八方的人們到這裡尋古探幽。身為正定人的任智需一直有個夙願,在家鄉搭建起文化平台,“把正定打造成弘揚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高地。将來人們到這裡,不僅能訪古還可以探今,感受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在任智需看來,他就是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受益者。家鄉正定這塊曆史悠久的熱土浸潤和滋養了他的神魂,持之以恒的練武和寫書法等令他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即便時隔40多年,他再次拿起刻刀創作剪紙依然事半功倍。作為一名老黨員,他深刻意識到,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是因為中國共産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精神始終在共産黨人身上閃耀着,“有段話我覺得很對,‘曆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要從革命曆史中尋找豐富鏡鑒,從紅色文化中汲取深厚滋養’。多年來,我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如何打造一個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本、紅色文化為統領的廣闊平台?用什麼方式能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為此,任智需在傾情創作紅色剪紙的同時,還創意和投資籌建正定龍傳文博院紅色文化博物館。按照他的設想,紅色文化博物館建成後,除了收錄他的百年百幅巨幅剪紙以及全國詩詞書法來稿之外,同時将向全國收集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剪紙作品、詩詞作品、書法作品以及其他民俗作品等,将更多、更豐富的紅色資源整合到一起,多角度傳播和推廣紅色文化。未來,該博物館将不僅作為參觀體驗使用,還将舉辦紅色旅遊節和紅色文化的各類活動,結合正定古城千年曆史文化,将紅色文化博物館打造成正定的另一張名片,推向全國,走向世界。“除博物館之外,還可開發紅色動畫、影視、服裝、書包、筆盒、拼圖等一系列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衍生品及産業。”任智需表示。

“時代呼喚擔當,現在的我有能力有實力去弘揚紅色文化,赓續紅色基因,如果不幹就是最大的浪費。”任智需說他相信一句話:一個人把該做的事情做了,該出的力出了,成功就在其中,幸福亦在其中。

文 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黃蓥

圖 受訪者提供

編輯 李兵 責編 老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