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百件红色巨幅剪纸再现百年辉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酝酿十余年,耗时三年多,刻下数百万刀……66岁的正定人任智需创作百件巨幅剪纸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消息,在石家庄传为美谈。近日记者专访任智需,他表示今年这批剪纸会公开展出,他还有个心愿:“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展览,也不仅仅展示我的剪纸作品。希望以此为契机,邀请各界人士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为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出力。”

百件红色巨幅剪纸再现百年辉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爬雪山(任智需剪纸作品)。

以剪纸弘扬红色文化最接地气最亲民

任智需,1956年出生于千年古县正定。在熟人眼里,他事业有成,是石家庄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劳动模范。他还多才多艺,是知名武术家(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和榜书书法家。

但任智需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百幅巨幅剪纸的消息还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尤其是大家在正定县龙传文博院艺术馆一睹这批剪纸的全貌后,都忍不住赞叹:“令人震撼!惟妙惟肖!”

“南湖红船”“南昌起义”“飞夺泸定桥”“三大战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这批剪纸以百年党史为主要内容,每幅长2.1米、宽1.2米,装裱完成之后达2.65米×1.45米。100幅剪纸会制作成九套共900张巨型剪纸作品,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全部的剪纸纹理加在一起长达2.5万米,寓意伟大的长征精神。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大气磅礴的时代场景,与剪纸艺术独有的“刀剪味”相映生辉,呈现出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你啥时拜师学的剪纸啊”“怎么想到用剪纸来展现党史”……人们惊叹赞美之余也好奇。原来,1989年入党的任智需很早就有个想法,在党的百年华诞,他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其间他琢磨了书法等多种形式,最终想到了年幼时跟家里老人学过的剪纸,“那是40多年前,家里穷,逢年过节我们就剪纸去集上卖。别看我年纪小,剪的窗花还挺受欢迎。”后来随着他上学工作,生活越来越好,就再也没有动过刻刀。“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最亲民、有温度、接地气,用家喻户晓的剪纸艺术来呈现党的百年征程别具意义。人们由此能感受红色文化的壮怀激烈,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

2018年任智需重新操起刻刀,到2021年5月,他用3年多完成了百年党史剪纸创作。有业内人士评价说,任智需这批剪纸既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高水准主题创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现实题材的完美结合。

百件红色巨幅剪纸再现百年辉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过草地(任智需剪纸作品)。

要办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红色剪纸展

3年多的潜心创作,其间的甘苦外人难以想象。

正定县龙传文博院艺术馆办公室主任李承徽等人全程直击了任智需的创作历程,他为记者列出了以下数字——任智需没有节假日,每天5点起床,晚间11点前后就寝,除了固定的打拳、吃饭等外,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案前一刀刀地精雕细刻,期间他还要分神处理工作事宜。为了节省时间他连喜爱多年的象棋也给戒了;按正常剪纸的速度,1秒刻3刀来计算,一天8小时他会刻出将近87000刀。每一幅剪纸作品短则3天完成,需刻近30万刀,如果遇到人物众多、线条复杂的作品,就需要10天到15天,需刻近百万刀;任智需还特别打造了加长版红色剪纸,譬如他就创作了10米长的《中华龙》和5米长的《开国大典》等,由于尺幅太大,任智需只能伏地工作,一天趴在地上连刻数小时对他是司空见惯;百幅剪纸图所用材料和工具也很特别,纸张全部选用南方厂家特供的纸品,并且对纸张的校色、纸品的厚度、纸张的大小及材质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早期的刻刀都是任智需自己打磨……这些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都极富挑战,更别提任智需已是六旬长者。

“一天刻几万刀,我真没感觉累,反而很舒畅很享受。”在任智需看来,用剪纸这种传统文化艺术讲述党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大踏步迈进之际,我们需要从党辉煌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做个积极向上、昂扬向前的新时代奋进者。我希望能通过剪纸作品传递这种精神,这对后人对社会都有益。我也从不觉得自己是在奉献或者付出,只是在做一个党员该做而且能做的事情。”

也因此,任智需为即将于今年举办的红色剪纸展做了很多设想,包括:征集红色题材优秀书画、诗词稿件,并设置相应奖项进行评选;联合相关单位和组织举行千人诗词朗诵大会,由朗诵大家和民间朗诵爱好者一同朗诵优秀诗词作品,“我的剪纸只是个引子,在展览现场每一位参观者也都可以是参与者,可以当场写书法、创作诗词等,我们一起重温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

此外,任智需及相关单位还计划将百幅剪纸作品连同配套诗词书法作品送往革命老区,为老区人民增添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内容,使人们在游览革命老区的同时,能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认知。

百件红色巨幅剪纸再现百年辉煌 正定任智需力作映初心

任智需创作剪纸作品中。

在正定搭建文化平台传承红色基因

正定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吸引四面八方的人们到这里寻古探幽。身为正定人的任智需一直有个夙愿,在家乡搭建起文化平台,“把正定打造成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高地。将来人们到这里,不仅能访古还可以探今,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在任智需看来,他就是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受益者。家乡正定这块历史悠久的热土浸润和滋养了他的神魂,持之以恒的练武和写书法等令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即便时隔40多年,他再次拿起刻刀创作剪纸依然事半功倍。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深刻意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始终在共产党人身上闪耀着,“有段话我觉得很对,‘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从革命历史中寻找丰富镜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深厚滋养’。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打造一个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红色文化为统领的广阔平台?用什么方式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为此,任智需在倾情创作红色剪纸的同时,还创意和投资筹建正定龙传文博院红色文化博物馆。按照他的设想,红色文化博物馆建成后,除了收录他的百年百幅巨幅剪纸以及全国诗词书法来稿之外,同时将向全国收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剪纸作品、诗词作品、书法作品以及其他民俗作品等,将更多、更丰富的红色资源整合到一起,多角度传播和推广红色文化。未来,该博物馆将不仅作为参观体验使用,还将举办红色旅游节和红色文化的各类活动,结合正定古城千年历史文化,将红色文化博物馆打造成正定的另一张名片,推向全国,走向世界。“除博物馆之外,还可开发红色动画、影视、服装、书包、笔盒、拼图等一系列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衍生品及产业。”任智需表示。

“时代呼唤担当,现在的我有能力有实力去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如果不干就是最大的浪费。”任智需说他相信一句话:一个人把该做的事情做了,该出的力出了,成功就在其中,幸福亦在其中。

文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蓥

图 受访者提供

编辑 李兵 责编 老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