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怎能無大集?在大陸民俗中,大集是“年味”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要說青島乃至整個膠東,哪處大集最紅火,那必然是有300多年曆史的青島李滄區的李村大集。
方方正正的大“福”字,寫着“四季發财年年有餘”的燙金對聯,紅紅火火的中國結,搖曳生姿的大燈籠,姹紫嫣紅的年宵花……聚得起吆喝叫賣聲,攏得住土特煙火氣,李村大集承載着老一輩青島人對于親情和歡樂的永久印記。2008年12月,李村大集入選青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李村大集最早文字記載見于明萬曆《即墨縣志》,其建制篇記載“市集,在鄉十二。李村,在縣南六十裡”。近代的李村大集已頗具規模,據《膠澳志》記載,“鄉民張幕設店,米糧、布匹、木器、農具及家畜應有盡有,臨時營業恒得千數百家,集會人數二三萬。”
李村大集的興盛,也吸引了外國人的注意。德國人海因裡希曾在《山東德邑村鎮志》中描述舊時李村大集的熱鬧景象:“人們去趕集不僅僅是買賣貨物,而是過節,與朋友數人一起吃頓飯,聊聊天,談談新聞。在集市上可以聽到各種事。甚至還有說書人,講述長久在民間流傳的故事和神話。”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用戶端記者 張曉帆 報道 設計 李揚 于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