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設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精心設計可以帶來快樂,但粗糙的設計也會造成傷害。但是,不僅僅是設計師從産品中脫穎而出,那麼體驗設計師應該承擔多少責任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是精心設計的"體驗":精心設計的産品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但與此同時,一些"經曆"可能會令人沮喪,并給我們帶來經濟甚至精神上的傷害。作為一名設計師,你應該對這些"體驗"承擔多大的責任?
當我面試設計師時,我經曆過批評的眼光(作者是一名遊戲設計師),特别是當我的朋友在我回答後介紹自己是NHS的體驗設計師時。
我想談談一些被忽視的誤解和令人不安的問題:很容易将批評的矛頭指向某些行業(如遊戲),但這是否降低了其他行業設計師的責任感?
在任何産品背後,都有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隊,可以對産品的設計和功能做出關鍵決策。雖然業務通常高于設計,但我相信我們(設計師)有能力為我們的使用者說話。
雖然Mike Monteiro的觀點(1)是有争議的,但我不得不同意他的觀點:"設計師應該為那些将要使用你正在設計的産品的人工作。"是以,設計師應該為這些人的利益而工作,而不是為從中獲利的公司工作。
<h1頭條原産的"h2">,使用者友好的設計可能會适得其反</h1>
由 memegenerator.net 友情提供
我們來談談人類設計。每個使用者都希望産品體驗流暢無縫。但從長遠來看,這對使用者來說是最好的嗎?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主張在他們的設計中引入摩擦。
為什麼?因為無摩擦的體驗往往會讓使用者沉迷于社交媒體,或者無休止地花錢購買軟體和遊戲。
2018年,挪威消費者委員會釋出了一份題為《設計欺騙2》的報告。
在報告中,他們分享了某些應用程式如何以不透明的方式使用客戶資料。此外,報告指出,設計師往往是這些問題的核心,因為他們使用深色圖案(3)。"雖然創造無縫和愉快的使用者體驗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的核心,但它并不能成為剝削性推動的借口。
我們認為,過度使用侵犯隐私的推文(輕推)(4),使用黑暗模式以及侵犯隐私的預設設定不應被視為使用者的自願或明确同意。該報告指出了Facebook和谷歌等大公司面臨的問題。
注釋
(3)暗圖案設計(da dark design,又稱深色圖案設計,譯為深色圖案或深色圖案設計)。黑暗設計是指使用隐藏手段引導使用者在無意識中做一些違背他們意願的事情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例如注冊某些帳戶或購買産品。在使用深色設計公司時,好處通常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當然,黑暗設計不一定是完全黑暗的,合理使用Nudge可以産生積極的影響,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政府在其稅收追回信中增加了一句話:"十分之九的人按時納稅",貢獻者的數量增加了15%。對于英國人民來說,如果政府把錢花在正确的政策上,那将是一件好事。
(4) 輕推:
"輕推"這個詞的意思是"用肘部推動"。輕推是一種溫和的啟動,間接引導使用者做出特定的選擇,同時保留使用者的選擇。
Push保留了使用者的選擇權,而深色設計往往會隐藏或剝奪使用者的選擇權。
當然,很容易得出結論,任何行業都需要負責任的設計方法。第一個被命名的負面案例包括社交媒體和流媒體平台的無休止的滾動,這些平台可以不間斷地觀看下一個視訊,這似乎混淆了"人類需求"(5)和友善消費。
已經有很多研究(關于Netflix等流媒體服務對健康的影響):沉迷于這些軟體的副作用從對睡眠和身體外觀的負面影響到孤立感甚至抑郁,這比增加碳排放要好。這表明,追逐最新,最熱門的視訊和節目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人工智能是另一個與技術相關的案例,它使我們的生活更輕松,更增強,并增強了社交媒體,語音助手,自動駕駛汽車等産品體驗。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設計一直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但人工智能的另一面是什麼?
正如我們在《哈佛商業評論》(6)中讀到的那樣:幾年前,關于"資料倫理"和"人工智能倫理"的讨論僅限于非營利組織和學術界:但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軟、Facebook、Twitter、谷歌等)正在組建一個快速增長的團隊,以解決因大量資料的廣泛收集、分析和使用而産生的倫理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不僅發表研究成果,還擁有人工智能倫理學學位。所有這些都表明,如果你是一個使用人工智能産品的設計師,你有責任保護你的使用者,并對使用使用者資料保持完全透明。
<h1頭條原産地"h2">二,負責</h1>
倫敦媒體學院制定了一份設計責任清單(7)。
"我們有職業責任確定我們的發明不僅是聰明的,而且是明智的;我們不隻是創造引人注目的産品,我們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保持一緻......"它說。("我們有專業責任確定我們的發明不僅聰明,而且是明智的;它們從對氣候,社會甚至地球的長期影響的角度指導設計。
非常令人欣慰的是,新一代的設計師被教導在決策時要非常可持續 - 形式勝過功能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方向。
我完全同意《我們的行為是如何設計的》(How Our Behavior Is Design)一書的作者(8):"行為是我們的媒介,而不是我們的産品"(行為是我們的媒介,不是産品)。設計師應該面對将作品帶入世界的後果,而不僅僅是記住設計的目的。
未來之輪
這個架構并不新鮮,但評估任何産品的長期影響仍然很重要。它被稱為未來之輪(9)(Jerome Glenn于1972年發明)。這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但它可以讓我們思考得更深遠,并引導一個更正确的方向。想一想我們的産品将在幾個步驟中為世界創造什麼樣的未來。
最終,以人為本的體驗總是會獲勝,并帶來更多忠誠和粘性使用者。設計師們一直都知道這一點。但現在我們需要向企業傳達和推廣負責任的設計解決方案。我們确實有能力改變事物的工作方式,并確定下一代産品在道德,生态和社會上都負有責任。
讓我們記住,任何行業都可以通過設計發揮作用。可以說,如果你在一個非常商業化的企業工作,那麼通過照顧和保護人們而改變他們的生活不僅僅是在政府或非營利組織工作。當我們不再說業務中隻有某些團隊是"可持續的"或"負責任的"時,我們發現我們已經實作了我們所倡導的目标。
相關連結 http://reports
(1) 我讀了《設計原理》
https://fogknife.com/2019-05-23-i-read-ruined-by-design.html
(2) 設計欺騙
https://fil.forbrukerradet.no/wp-content/uploads/2018/06/2018-06-27-deceived-by-design-final.pdf
(3)黑暗設計相關閱讀
深色設計 https://www.darkpatterns.org/
黑暗設計:違背道德和責任 https://zhuanlan.zhihu.com/p/71242667
(5)對以人為本的設計或去中心化設計的批評
https://www.slideshare.net/ThomasMWendt/critique-of-humancentered-design-or-decentering-design
(6)建構道德AI的實用指南
https://hbr.org/2020/10/a-practical-guide-to-building-ethical-ai
(7) 設計責任清單上的展現
https://www.arts.ac.uk/__data/assets/pdf_file/0023/63716/ResponsibleDesignFramework.pdf
(8)我們的行為是如何設計的(使用者:設計的隐藏規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957261/
(9) 未來之輪
https://www.mindtools.com/pages/article/futures-wheel.htm
譯者:設計巢,微信公衆号:新思想巢
原名:負責任的設計——或者說設計師到底有多少責任?
原作者:Ellina Morits
友情連結: https://uxdesign.cc/responsible-design-or-how-much-repsonsibility-do-designers-really-have-b1fb07166c9f
本文最初由Design Nest釋出,未經許可,禁止向所有産品經理轉載
該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