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使李白杜甫孟浩然,他們的這些名作,也會被人挑出毛病

前言

對于同一個詩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陳師道《後山詩話》就說歐陽修不喜歡杜甫的詩:

歐陽永叔不好杜詩,蘇子瞻不好司馬《史記》,餘每與黃魯直怪歎,以為異事。

對于同一首詩,有人說好,就有人說不好。即使李白杜甫千古流傳的名作,也會有人挑出毛病來。老街選出幾首,大家看看這些詩評家說得有沒有道理。

即使李白杜甫孟浩然,他們的這些名作,也會被人挑出毛病

一、李白劉長卿 兩聯意重

詩歌大多短小,例如絕句隻有四句,五律、七律隻有八句,是以犯重(重複)就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詩病了。

李白的名作《贈孟浩然》就被人指出,有犯重的問題: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這首詩被不少人認為,中間二聯含義重複,都是不願意做官的意思。例如明朝詩人謝榛在《四溟詩話》指出:

太白贈孟浩然詩,前雲“紅顔棄軒冕”,後雲“迷花不事君”,兩聯意頗相似。劉文房《靈祐上人故居》詩,既雲“幾日浮生哭故人”,又雲“雨花垂淚共沾巾”,此與太白同病。興到而成,失于檢點。意重一聯,其勢使然;兩聯意重,法不可從。

出了李白這首詩,謝榛還提到了劉長卿的這首七律《靈祐上人故居》,與李白詩同病:

歎逝翻悲有此身,禅房寂寞見流塵。

多時行徑空秋草,幾日浮生哭故人。

風竹自吟遙入磬,雨花随淚共沾巾。

殘經窗下依然在,憶得山中問許詢。

第四句和第六句,寫的都是為靈祐上人而哭,也是重複。

即使李白杜甫孟浩然,他們的這些名作,也會被人挑出毛病

二、杜甫登高結尾

杜甫這首七言律《登高》被詩論家胡應麟評價為: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這首詩開端和結尾都不完美。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衮衮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清代吳昌祺《删訂唐詩解》評家:“太白過散,少陵過整,故此詩起太實,結亦滞。”

起太實,杜甫過于追求律詩的工整,第一聯就對仗,實景太多太繁。結亦滞,施蜇存《唐詩百話》中解釋說:滞,就是沈德潛所謂“氣竭意盡”,缺少餘味。

明清時期的王夫之《唐詩評選》指出:

結句生僵,不惡,要亦破體特斷,不作死闆語。

也對結尾提出了批評, 過于生僵死闆。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同樣對這首詩的起句和結尾提出了批評:

起結皆臃腫逗滞,節促而興短,句句實,乃不滿耳。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節促,意象多,節奏過于緊張急促,句句寫實,情緒餘味不長。

即使李白杜甫孟浩然,他們的這些名作,也會被人挑出毛病

三、孟浩然

孟浩然五律中,名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颔聯“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最為人稱贊。這首詩也被某些人認為唐律壓卷之作:

八月湖水準,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但是也有不少人并不認可。例如清人毛先舒《詩辯坻》中幾乎對整首詩提出了批評:

襄陽《洞庭》之篇,皆稱絕唱,至欲取壓唐律卷。

餘謂起句平平,三四雄,而"蒸"、"撼"語勢太矜,句無馀力;"欲濟無舟楫"二語,感懷已盡,更增結語,居然蛇足,無複深味。又上截過壯,下截不稱。世目同賞,予不敢謂之然也。

即使颔聯也被認為“語勢太矜,句無馀力”。頸聯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則被認為太露(直抒胸臆不含蓄)。尾聯更是畫蛇添足,且沒有深意和餘味。

整首詩前四句雄壯,後四句完全不相稱。因為毛先舒對于大家稱賞這首詩表示不認同。

毛先舒認為孟浩然五律的特長是“清蒼醞藉”,而“《洞庭》一章,反見索露(太直白)”,是這首詩的失敗之處。

明朝許學夷 《詩源辯體》中,也有前後不稱的看法:

浩然“八月湖水準”一篇,前四句甚雄壯、後稍不稱;且“舟楫”、“聖明”以賦對比,亦不工。或以此為孟詩壓卷,故表明之。

另外,許學夷認為頸聯對仗不太工整,也是一個瑕疵。

孟浩然的《洞庭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其實是寫給張九齡的心裡話,我想求個官作,幫幫我吧,這是幹谒詩的套路。但是作為文學作品來說,後四句難免會有過于直白和“卑弱(《唐詩成法評價)”的毛病。

即使李白杜甫孟浩然,他們的這些名作,也會被人挑出毛病

結束語

同樣一首詩,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評價。作為學詩人來說,前人的種種看法,有利于我們多角度去鑒賞古人的作品。

李白、劉長卿的重意,是比較容易避免的問題。孟浩然的前後不相稱,對于學詩者的要求就稍微高一些了。關于杜甫的《登高》“節促而興短”,也值得我們思考,是不是要羅列那麼多的意象。

前人的作品要學習,前輩詩評家的批評也要辯證地學習。不迷信名家,不盲目崇拜,才能更好地學習。

@老街味道

新數中興年,氣味如中酒,中這個字讀仄聲還是平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