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作者:嶽京杭,碼農、湖南人,求學于西安、北京,目前杭漂。混迹于通信、網際網路行業,曾供職于三星電子、百度、網易等公司。愛好閱讀,勤于思考,樂于分享。

一,題記

選擇大于勤奮

“如果你在火箭上有一個位置,别計較坐在哪兒。先上去再說”。

                                                  —-前谷歌CEO施密特

二,跳槽候選名單

有同學會問,為什麼在你的跳槽候選名單裡是「今日頭條」、「嘀嘀打車」、「小米」、「美團」,而不是更為強大的「百度」、「阿裡巴巴」、「騰訊」(這三家公司在網際網路行業簡稱BAT)。

在世界範圍内,BAT都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但他們已經比較成熟,好比一個人的青年或中年,高大威猛,要繼續成長相對有限。而「今日頭條」,在當時(14年下半年)還是幼兒或少年,既過了可能夭折的危險期,又展露了茁壯成長的潛質。這個時候加入公司,猶豫坐上了一輛快速行進的火車,哪怕打個盹,車也會拉着你前進。人們把這叫做「上車」。

三,一個億萬富翁是這麼誕生的

加入這種快速增長的公司具體有哪些好處,拿今日頭條舉個例子。

首先,财務上享受公司增長的紅利。

看一下今日頭條的融資曆程(資料來自網絡,不一定準确)

  1. 天使200萬人民币    12年初    海納亞洲等3家公司
  2. A輪200萬美金    海納亞洲
  3. A+輪100萬美金    12年底    海納亞洲
  4. B輪融資1000萬美元投後估值6000萬美元    13年年中    海納亞洲、DST
  5. C輪融資1億美元投後估值5億美金    14年6月    紅杉領投、微網誌跟投
  6. D輪融資10億美元,投後估值110億美元    2016年年末    紅杉資本、建銀資本等

京杭君有個同級(12年畢業)校友,畢業後在搜狗工作一年,13年年初加入今日頭條。大概是第15号或16号技術工程師,當時公司總共60号人左右,13年年中公司B輪融資投後估值6000萬美金,假設他加入頭條時公司配給他的期權,這個時候值5萬美金(30萬人民币左右,非常保守的估計), 四年歸屬。時至文本寫作,網上消息,今日頭條尋求新一輪融資,估值300億美金左右。那麼,從他加入頭條,到現在5年時間,他的這筆期權咱們毛估一下:

  1. 增值 300億美元(姑且叫做F輪) / 6000萬美元(B輪) = 500倍
  2. C輪融資稀釋(5億-1億)/ 5億 = 80%
  3. D輪融資稀釋(110億-10億)/ 110億 = 91%
  4. 假設最新一輪融資再稀釋90%

B輪融資後對應5萬美金的期權值現在多少錢?

5萬美金 * 500倍 *  80% * 91% * 90% = 1638萬美金 

本文寫作時美元匯率為:1美元=6.2649人民币

1638萬美元  * 6.2649人民币/美元 = 10262萬美元 = 1.03億人民币

一個億萬富翁這這麼誕生。

這還隻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

其次,公司快速膨脹,被提拔的機率相對更高。

校友加入時60号人左右,現在最少4000人,人員增長66倍。在一個急速增長的組織裡,成員得到提拔的機會比在一個穩定的組織裡要大得多得多,實時上據京杭君所知,校友目前管理一個幾十号人的團隊。

再次,公司業務增長,有更多機會去解決一些有挑戰性問題。

穩定的公司裡,做螺絲釘的機率更大。

以上,足以讓你作出正确選擇,在有實力的情況下,不然就成了小時候的一道思考題,“以後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呢?”

四,為了搭上網際網路火箭,我開啟了轉行面試之旅

在三星工作的幾年裡,基本沒寫過幾行業務代碼。還好三星電子内部有個制度,「軟體能力測試」,全球各地研究院的開發工程師每年都要考試一次,形式類似LeetCode,直到成績達到某個等級,之後不用再考試。考試成績作為研究院的一項考核名額,院裡相當重視。是以每年都有這麼一個契機鍛煉程式編寫。

14年年前基本都在惡補計算機基礎知識,Python、Linux、C++、網絡、程式設計(刷題)。因為毫無網際網路項目經驗,隻能靠基礎知識來補,年也在北京過,因為每天都在學習,要不是除夕夜12點煙花響起,都不知道那天過年。

合同到期前兩周,15年3月下旬,開始出去面試,情況如下:

  1. 滴滴,找不比對的崗位,請人内推沒有後文。
  2. 小米支付,一面失敗
  3. 美團金融,碰到裝X面試官,一面失敗
  4. 百度,3個月内面了5個崗位,3個到了經理面,1個通過定級T5(應用分發事業部,推薦工程師崗位,最後沒有接受offer)

印象比較深刻的有這麼幾個:

五,今日頭條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請校友内推「推薦系統工程師」崗位,很快安排面試:

面試安排在一個下午,那時今日頭條還在知春路盈都大廈辦公,兩個技術面從1點半面到5點多,二面面試官比較内斂,都是一些技術問題,有基礎,有業務面臨的實際問題。交談中得知他是創始人張一鳴在創辦「今日頭條」之前的同僚,推理跟了張一鳴多年,按頭條目前的估值,保守估計身價好幾億(人民币),兩個技術面試結束,是HR面,基本都是例行問題,面畢,告知還有一輪技術VP面試,後續再約,然後引薦了一下内推的校友,也是第一次見面,聊了一些關于面試的情況,他說到這一步基本沒問題,然後向他了解了一些關于這家公司的日常細節問題就告别。那個時候頭條已經700多号員工,坊間估值20億美元左右。

一周後技術VP終面,就像普通聊天,不涉及具體技術問題,提到了他以前的一些經曆。

  1. 面試官叫楊震原,大學北航,大四得到直博機會,在實驗室裡學習,但是因為跟導師意見不和,導師給了評語“此生不宜繼續培養”,然後被踢實驗室。         

    —–本條資訊來自于網絡。

  2. 05年大學畢業去了當時還是小公司的百度,一幹就是9年,離開時為「大搜」副總監。
  3. 受張一鳴邀請14年加入今日頭條,職位為技術副總裁,負責「廣告」和「推薦」兩大核心系統。

面試官給人感覺比較和氣, 發際線嚴重失守,這一點印象比較深刻。不得不佩服其眼光,兩次職業選擇時機神準,堪稱經典。過程中問了京杭君

  1. 以前做過哪些工作
  2. 為什麼轉行
  3. 職業規劃之類
  4. 去哪裡面試過,拿到哪些offer

最後提問環節京杭君問了兩個問題.

  1. 頭條靠什麼盈利
  2. 什麼時候能夠盈利

被告知:

  1. 資訊流廣告
  2. 随時可以盈利,目前不想盈利

面試結束送京杭君到電梯口告别。回家途中,感歎頭條的增長之迅猛,早期員工何其幸運。如果讀研究所學生期間沒有把自己封閉在學校實驗室,主動接觸一下外界資訊,像北理工的大學同學一樣沖破束縛,哪怕請醫生開大腿骨折住院病例,研一暑假就開始到企業實習,開闊眼界,提升思維層次,早一點進入網際網路行業。那麼早期加入嘀嘀、頭條這樣的公司的機率也許會大一些。

一周後,頭條這邊沒有任何回報,請校友打聽是終面沒通過。遺憾,錯失一次坐火箭的機會。

六,SenseTime|商湯科技

計算機視覺方向的明星創業公司,PR說各種名校牛博,一面是個大學剛畢業清華小哥,頭發蓬亂,人字拖,一身極客範,二面是一個微軟亞研待過8年的博士,面試通過,offer也發了,考慮到公司業務方向跟本人基本情況相差太大,興趣也不在這方面,最終放棄。為什麼說印象深刻呢,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一個21/22歲左右的年輕小夥面試一個30歲大齡老碼農。

七,獵豹移動

去獵豹面試純屬偶然,不知道那邊HR從哪裡弄到的履歷,閑着也是閑着,崗位也是「推薦系統工程師」,就去了,一面北大小哥,二面面試官在百度待過一年多來了獵豹,跟京杭君同一年畢業,同在西安讀的大學,後來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三面面試官上交碩士,美國待過多年,回獵豹做新聞推薦,也是京杭君後來的直屬上司,面試過程效果奇好,溝通順暢,三面結束面試官直接安排HR談薪資。為什麼這次面試效果奇好,因為他們問的很多問題,恰好都京杭君的射程範圍内,碰巧面試不久前都精心準備過,回答廣度深度都超出預料。是以啊,面試這種事情,運氣的成分很大。

八,老虎證券

之前玩美股混「雪球」的時候加過「老虎證券」創始人巫天華微信,天華清華計算機本碩畢業後,一直在網易有道做搜尋技術開發相關工作,業餘玩美股,網絡教授美股交易政策的收費課程,也組織一些免費的股市資訊分享,有幸參加過幾次,水準非常之高。

一次偶然看到北郵期間同實驗室高京杭君一級的一位師兄在天華朋友圈點贊,就問天華他們怎麼認識的。天華說當年校園招聘是他面試的那位師兄,後來也是師兄的上司,圈子真小。

然後聊到了他們的公司「老虎證券」一些情況,約好時間過去看一看。幾天後去了「老虎證券」,辦公點在亮馬前附近的一棟樓,開始接待的是技術負責人胡明,以前在暢遊做過遊戲開發,也玩美股,後面和天華合夥創業。了解到馬上有一個360的資深技術人員來老虎負責技術,臨走前見了天華,當時老虎80号人左右。一方面對開發業務系統沒什麼興趣,另一方面當時已經決定去「獵豹移動」,對新聞推薦這個方向更為看好,後面的路更寬。離開前婉謝了他們的邀請。

從三星離職,失業83天後,最終去了獵豹移動。中間經曆了不得不找同學借錢交房租的困難時期,壓力巨大。

之是以去獵豹,一方面是看好推薦這個工作崗位,另一方面是想等有了一年業務經驗後再去「今日頭條」試試。

參加這麼多面試,總結:

  1. 社招(特别是工作多年)面試都要求有相關業務經驗,如果你沒有相關經曆,面試官隻能考你的基礎知識,你要在基礎知識強到某個程度才能彌補相關業務經驗的不足。
  2. 面試結果由多重因素決定,候選人面試時展示的水準,是否對面試官的胃口,崗位缺人程度,比對程度,其他候選人的情況。通過了說明你跟崗位比較比對,不通過也不說明你不夠優秀,馬雲當年應聘還被拒絕30多次呢。
  3. 失敗了不要緊,你可以面試很多家公司,而最終隻會選擇一家公司工作,多想想自己好的一面,吸取教訓,下次改進。
  4. 辭職面試,沒有經濟收入的情況下後期壓力會很大 ,從開始面試到得到合适的工作機會,之間的周期之長可能會超乎你的預期。這種情況下容易作出短視決策,盡量避免。

九,我去了獵豹移動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16年6月入職獵豹移動,所在部門負責「獵豹浏覽器」上新聞推薦技術開發工作,當時公司層面提出了由工具向内容轉型的口号,内部做了很多嘗試。

轉行,缺乏經驗,開始注定會比較艱難,具體原因如下。

  1. 技能層面,需要學習新的工具,Java,Redis,MySQL,開發環境,以往工作中都沒有使用過,短時間現學現用,節湊比以前快很多。
  2. 業務層面,熟悉一套全新的業務系統,自己負責的部分,上下遊的部分,各種請教周邊同僚,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或者有耐心一五一十地給你講清楚。
  3. 思維層面,網際網路很多産品都是to C的,比如新聞閱讀類産品,技術上可以實時收集使用者的行為資料,政策就可以做到實時調整,AB測試,資料驅動真真切切,這跟以往的工作模式很大不同。

大緻經曆了半年的适應期,終于能熟練應對本職工作(推薦政策上落地PM(産品)需求,優化業務名額,上線部署服務),逐漸得到上司認可,這時才有精力去梳理整個推薦服務業務邏輯。

一個資訊流閱讀推薦系統,概括地講,核心工作或團隊分工如下:

  1. 了解内容:内容模組化,整個推薦服務之基礎;
  2. 了解使用者:使用者模組化,精細粒度受緻于内容模型;
  3. 推薦服務:結合場景,比對使用者和内容。

要做好這些工作,必須有一套業務支撐系統:

  1. 大資料計算平台(hadoop,spark)
  2. 機器學習服務(CTR預估等)
  3. AB測試實驗系統
  4. 資料報表營運系統
  5. 存儲系統(MySQL,Redis)
  6. 監控報警系統
  7. 上線機制

怎麼衡量工作效果?需要一套業務名額體系:

  1. DAU(日活躍使用者)
  2. 日均使用者時長
  3. 留存率
  4. 點選率
  5. ……

往上一層,從生态系統鍊條看,幾種角色和訴求如下:

  1. 平台廠商:(百度、頭條等)生态主導,留住使用者和内容創作者,廣告變現水到渠成;
  2. 使用者: 資訊擷取,獵奇,開眼,打發時間;
  3. 内容創造者:(頭條号,百家号等)吸粉,影響力,廣告分成;
  4. 廣告商: 品牌推廣,直效轉化

見過豬跑,吃過豬肉,接下來就是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兼顧深度和廣度查漏補缺,獵豹上班時間早10晚10,一周5天,利用周末、上下班途中時間和下班後除了吃飯睡覺鍛煉身體外的一切時間學習,晚上通常學習到1點,那段時間幾乎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

  1. 讀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統計學習方法》、《Python自然語言處理》、最新論文等,這個習慣一直到延續到百度工作的一年,兩年内讀完了20多本機器學習方面的書籍,這應該是高中畢業後,學習強度最高的一段時間;
  2. 代碼演練,《Python機器學習實戰》執行個體,XGboost等;
  3. 網絡和微信公衆号文章閱讀

獵豹這一年成長很快,業務上對整個推薦系統的認識,相比轉行之前有了全面提升。

獵豹這家公司,帶有鮮明的老闆個人色彩,京杭君自己能感覺到的有:

  1. 傅老闆時不時在公司搞個公開演講;
  2. 晚上10下班免費打車,用公司滴滴賬戶,省去繁瑣貼發票報帳流程;
  3. 年會舍得花錢,儀式感頗強,15年豪華遊輪日韓七日遊,16年上海,17年澳門,這個時間,往往也是員工的集體榮譽感最高之時

才一年,為什麼要離開獵豹呢?兩個方面的原因:

  1. 内容戰略在海外市場并不成功,公司經營中心轉變,不再像15年那麼受重視;
  2. 公司在推薦、算法方面積累不深,繼續留着提升有限;
  3. 最關鍵一點,京杭君在獵豹的後半年,兩個團隊在競争内容推薦這塊業務,所在團隊落敗,老大離職帶走了一票人,另一部成員被收編,京杭君最後一段時間處于無組織狀态,與其繼續靠着,不如去外面看看機會。

這個時候京杭君又想起了「今日頭條」,找一年前幫忙内推過的校友再推了一次,結果是履歷卡在一年前終面的技術副總裁那裡,「今日頭條」再次嘗試失敗。

既然去不了心儀的快速增長的創業公司,那就先去大公司鍛煉一下,為以後抓住這樣的機會積攢能量。

國内網際網路公司做「算法」哪家強,在京杭君的認知裡,無疑是「百度鳳巢」,于是,從某職場社交APP上聯系了一位百度鳳巢的技術經理,請其幫忙内部推薦,該經理告知:“鳳巢暫未開放招聘職位,但可以推薦其他崗位”,就這樣,履歷推到了「首頁事業部」。當時頭條的内容流廣告已經引起的百度的重視,百度内部從戰略高度重視内容,首當其沖為手百Feed。兩周内做了5場面試,除了最後一場定級委員會面試定級低于預期,其他都順利。就這樣去了百度。

這期間有個小插曲,拿到百度的口頭offer後,在北苑華貿城請兩位清華的老鄉吃飯,一位跟京杭君同一年碩士畢業,在小米做新聞推薦工作,另一位年長幾歲,創業小有成就。談到後面工作選擇時,年長的老鄉建議看看「快手」,說快手增長很猛,小米的老鄉也說從小米的平台看,「快手」資料很好。

「快手」CEO 宿華清華畢業,也是湖南人,做快手CEO之前折騰過好幾個項目,曾經有一段時間,跟這位年長幾歲老鄉的公司合租一個辦公場地。16年路過五道口時,見過樓頂上大大的「快手」Logo,是以對這家公司有印象。

于是回家就下載下傳了「快手」,體驗産品。從一位在快手工作的朋友打聽到,當時「快手」員工總共100号左右,加班比較嚴重。上「快手」官網找招聘資訊,找不到「推薦算法」類的崗位,于是又從某職場社交APP聯系了「快手」CEO助理,最後不了了之。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十,百度之旅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16年6月入職百度,了解到百度Feed四月份立項,以原來移動搜尋事業部的2個小組為雛形,成立了「首頁事業部」。

京杭君入職的小組,剛剛經曆一次調整,一位T8帶了幾位T7、T6去了自動駕駛事業部,剩下一位T7技術負責人和一位經理(百度管理制度為技術負責人和經理雙重上司),一位T6,三位T5,兩位T3,總共8人。做Feed之前,他們已經閑了一個多季度,團隊士氣整體比較低落。因為其他團隊不看好百度Feed前景或其他原因,京杭君所在團隊反而得到一塊好業務,短視訊推薦業務。

每加入一個新團隊,都從熟悉内部工具棧開始,因為有過一年相關業務經驗,加上這邊項目剛啟動,沒有曆史包袱,是以上手很快。

來百度,京杭君目标明确,那就是借助百度平台全面提升技術水準。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把組内有權限的代碼都讀了一遍,從使用者模型、内容模型、推薦工程架構,CTR預估各個子產品的代碼都讀了一遍。

在這裡,京杭君又一次有了圈子很小的感覺。為了整個大團隊更好地協同,我們的推薦工程架構要遷移到另一個更為完善的架構。讀代碼看見, Author: [email protected],好熟悉的名字,這不是京杭君北郵讀研期間帶着做過項目,低兩級的一個師弟麼。聯系他,果不其然,該師弟當時在大搜事業部,這個架構是他在14年入職百度後不久開始實作的(師弟正式入職百度前實習了一年)。兩人都感歎好巧,師弟給了設計文檔,後面工作中碰到工程架構上的問題沒少騷擾他。

不得不說,百度在技術上有着深厚的積累,坊間笑談,百度技術為TMD(頭條、美團、滴滴)崛起提供了技術保障,特别是頭條,研發leader幾乎都是前百度人,大把從大搜和貼吧過去的人。

内部WIKI資源也非常豐富,其他部門的項目資訊都能看到不少,甚至自動駕駛項目,樓教主他們會議記錄都能看到。隻要有心,總能找到需要的資訊,是以這段時間學到了很多東西,在外面看不到的東西,不局限于項目本身。

依托手百的海量使用者,團隊很快就作出了成績,9月份的秋季晉升中,技術負責人升了T8,其他有資格晉升的也都升了。團隊在擴大,内轉和社招,到年底時已經擴大了一倍。

内部對Feed越來越重視,當時的口号是「搜尋Feed雙引擎」,「Feed再造一個百度」之類,廠長親自報産品問題,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成績有目共睹,于是就成了一塊肥肉,很多團隊都想進來分一杯羹。十月份,本團隊的短視訊業務交接給大搜一個團隊,從新開始聚焦圖集垂直類目推薦業務。有了短視訊的經驗,圖集第一版上線各項業務名額遠超預期。

十一,  離開北京

在百度,工作上的事情比較順利,業務水準也有很大提升,年底的時候,對未來去向有了一些想法:

  1. 工作前四年基本沒有考慮過買房子的事情,一直租房子住,前後一起合租的室友,陸續買了房子搬了出去,加之兩次租房搬家和黑中介鬥智鬥勇的不愉快經曆,買房子的想法逐漸強烈起來。
  2. 16年北京房價瘋漲,雖然轉行後工資有了大幅提升,始終漲不過房價,短期内房子問題照樣無解。
  3. 在百度上班,正常上下班路上2個多小時,西二旗到百度科技園之間的一段路程,一到下雨等惡劣天氣,能堵上一個半小時。同僚們調侃:“後廠村路阻礙了北京網際網路的發展”。以自己的條件,在北京生活工作成本效益實在太低;
  4. 在百度能學到的東西差不多都學到了,短期内也難有大的提升。

于是就想着換一個地方,能買得起房子,還能有較好的工作機會。第一被排除是上海和深圳、房價太高。作為一個老家湖南的IT民工,多次考慮過回長沙,這邊實在沒有合适的工作機會。杭州和廣州房子還買得起,網際網路工作機會也不少,于是

  1. 請騰訊的國中同學内推微信,微信事業部在廣州,離家也近。
  2. 請阿裡的研究所學生同學内推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螞蟻尚未上市,P7配期權,價值可觀。

結果是微信沒有下文,倒是接到幾個騰訊深圳總部和北京的電話。螞蟻這邊履歷推過去,無人處理,再推,又過期,反複幾次。後來聽說,一來年底部門比較忙,二來是他們内部組織調整。

17年3月底,偶然認識現在公司一個人,在北京出差,工作内容跟京杭君在百度高度吻合,而且這邊團隊缺人。内部推薦,面試非常順利,就這樣,17年5月來了杭州,7月,順利落戶,并在離現在公司開車15分鐘的地鐵邊上,買了130坪的房子。

坐在來杭州的火車上,火車發動,想到過往很多事情,心情複雜,說不清楚是遺憾還是慶幸亦或是其他,無論如何,不後悔在北京的這段經曆,8年北漂,就這麼畫上句号。

離開北京之前,提醒身邊的好幾位朋友,17年初的快手就是3年前的頭條,重點關注,那邊還有坐火箭的機會,17年7月份,原來在獵豹的同僚,也是我當時的二面官收到快手的offer,拿到很好的薪水和期權,到本文寫作之時(18年2月份),根據坊間快手融資傳聞,這部分期權已經漲了4倍。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推薦閱讀:

技術:分布式唯一ID極簡教程

職場:程式員職業規劃

分享:2T架構師學習資料幹貨分享

覺得有幫助?請轉發給更多人!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架構師小秘圈,聚集10萬架構師的小圈子!不定期分享技術幹貨,行業秘聞!彙集各類奇妙好玩的話題和流行動向!長按左側圖檔,掃碼加入架構師微信群!

來自:中産之路(Id:zhongchanzhilu)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一個老碼農對職場的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