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尤利西斯有第三個完整的中文譯本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打開尤利西斯的三個頻道

記者/遲光宇

發表于2021.8.16, 1008期 《中國新聞周刊》

2021年7月31日,複旦大學漢語系教授戴聰榮回憶起自己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時第一次讀《尤利西斯》時,劉向宇在她最新的中文譯本《尤利西斯》中,她合上書,躺在宿舍的一張床上,感覺"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打開了"。

《尤利西斯》在1998年蘭登書店的"20世紀100部小說"中名列前茅。由于種種原因,《尤利西斯》誕生72年來一直沒有被翻譯成中文。直到1994-1996年,才出版了兩部著名的中文全譯本:作家蕭謙、譯者文傑如出版的《蕭版》、譯林出版社出版的《蕭版》、天津外國語學院教授金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黃金版》。現在新出版的《尤利西斯》版本由上海翻譯出版社出版,是第三本中文全譯本。

劉向福版《尤利西斯》的編輯馮濤認為,每一個認真譯者的翻譯都是獲得這本書的一種方式。"角度越多,你就越有可能了解真相。

尤利西斯有第三個完整的中文譯本

喬伊斯。圖/視覺中國

在以前的人的基礎上再創造

《尤利西斯》最初出版于 1922 年,講述了主人公布魯姆于 1904 年 6 月 16 日上午 8 點.m點至淩晨 2 點在愛爾蘭都柏林"漫遊"時所看到.m和經曆的故事。它與荷馬史詩《奧德賽》形成鮮明對比,但英雄不再是英雄,而是一個有問題的普通人。這本書将意識流與多語言,典故和多學科知識相結合,共有18個章節,使用不同的風格和風格,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小說形式。《尤利西斯》曾因其大膽的性描寫和宗教侮辱而在美國、愛爾蘭和其他地方被禁止,但自發行以來,它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歡迎。

複旦大學教授戴康榮是喬伊斯的另一本名著《芬尼根的守夜》的譯者。用她的話說,僅僅使用"意識流"和"現代主義"等詞語,已經不能概括《尤利西斯》的内容,它包含了許多後現代因素,可以被稱為許多現代主義小說的祖先。由于原文的難度,《尤利西斯》的翻譯不僅是一部簡單的文本翻譯作品,更是一項集研究、考察、文學再創作等于一體的極其複雜的事業。

在劉曉波的譯本正式完成之前,由蕭文和金羽翻譯的《尤利西斯》的比較研究一直在進行中。研究人員認識到,《小溫》版更具文性,更受歡迎、更流暢,媒體曝光度和銷量都更好,起到了向大衆普及《尤利西斯》的作用。金宇的版本以其溫柔和嚴謹著稱,以充分傳達原作的主旨而享有盛譽。"很難想象另一個翻譯像Kim的翻譯一樣忠實于Joyce的虛構目的,"美國"Joeologist"Werderden Thornton稱贊Kim的版本說。

這一次,劉向福的翻譯在挑戰翻譯風格的難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任何熟悉《尤利西斯》的人都知道,它最初的第十四章是這種"困難"的縮影。本章模仿了曆史上所有風格的英語散文的發展,從史前的盎格魯-撒克遜古代英語,到中古英語,再到從伊麗莎白時代到17世紀之後的各種風格,來反映生命的誕生。溫潔茹曾回憶說,在翻到這一章時,她和蕭倩覺得自己的民族學習不夠,無法幫助他們,不得不尋求《尤利西斯》日文譯者的幫助來解決問題。

在"小文"譯本中,這一章的文字逐漸從古到白話,金瑜的譯本也是從古譯到白話。在前兩個譯本的基礎上,劉向福希望利用漢語風格的發展來對應英語風格的演變,比如第14章的前三段,他使用的原始翻譯方法是從金、小玄、梨樹過渡到古文風格,然後向現代口語風格過渡。

此外,劉向福對尤利西斯筆記和譯者筆記的翻譯也非常詳細。為了友善讀者,劉在《尤利西斯》正文中添加了4,771條評論,每章以腳注的形式标記,平均每章超過200條評論。此外,在與尤利西斯一起出版的《無法翻譯的日書譯本》《尤利西斯譯本》一書中,他對蕭文和金羽兩個譯本的差異,以及他自己譯本的差異進行了詳細的讨論和解釋,僅此一加一頁就厚了500多頁。

事實上,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培養的第一批外國文學研究所學生,劉向友很早就開始了對現代主義作品的研究和《尤利西斯》的翻譯,他的行為甚至早于蕭文。1985年3月,他在《外國現代主義小說概覽》中出版了《尤利西斯》第三章,并翻譯了該篇章。雖然劉曉波開始翻譯《尤利西斯》還為時不晚,但他翻譯的《尤利西斯》比前兩版晚了20多年。

尤利西斯有第三個完整的中文譯本

盡管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Ulysses)被專家描述為大多數人甚至不讀80頁就會放棄的"天堂之書",但它仍然在世界頂級文學作品的名單上。

漫長的出版過程背後有一些客觀原因。早在20世紀末,時任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長的王亞民就決定出版《世界文浩書部》,制定了龐大的出版計劃,邀請王鳳珍和劉向福編輯《喬伊斯全集》,劉向福負責《尤利西斯》的翻譯。到2004年,劉向友已經完成了《尤利西斯》譯本的初稿,但由于其他事項沒有時間修改,最終無法按合同約定出版,後來,這套書的實際策劃者王亞民也離開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事宜被推遲。直到2010年,上海翻譯出版社編輯馮濤才聯系他,要求他簽訂這本書的合同,并在得知這本書無法出版後,将其更名為《喬伊斯的收藏》。

劉曉波開始重新開機《尤利西斯》的修訂版,原計劃用時一年多的時間,修訂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才完成。

跨越四十年的三部中文譯本

事實上,在《尤利西斯》出版的那一年,作家們就開始向中國人介紹這樣一本奇怪的書。1922年,毛墩在《月刊小說》上發表了一篇關于喬伊斯作品的文章,之後鄭振軒、周立波等文學作家也散亂地向國内讀者介紹了喬伊斯,在英國留學的許志摩稱贊他是"大手"。

然而,這本書的想法一直與當時的文學主流相悖,翻譯太難了,從民國時期到1970年代,很少有人關注《尤利西斯》的中文譯本。甚至在20世紀80年代,當《翻譯森林》雜志創始人李京盾聯系《尤利西斯》的譯者時,譯者葉俊健說,這本書隻能由錢玉樹翻譯,因為"漢字不夠,錢先生能翻譯造詞"。錢其琛認為,80歲翻譯這樣一本書,是"沒有新面孔的自殺",拒絕參與。

1979年後,由于文學領域對"現代主義"研究材料的渴望和出版業的發展,《尤利西斯》重新吸引了各大出版社的目光。1979年,學者袁克佳寫了《外國現代主義作品選集》,介紹了喬伊斯的作品,特意去天津找西南大學外語系的老同學、天津外國語學院的金偉教授,邀請他做《尤利西斯》第二章的全文翻譯。《外國現代主義作品選集》于1981年出版,這是《尤利西斯》的全章首次被翻譯成中文。

另一方面,1987年,李京東在江蘇人民出版社擔任編輯時,開始研究哪些外國名著尚未出版和介紹,尤利西斯進入了他的視野。他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他聯系了20多位他認識的譯者,包括王佐良、趙羅軒、馮一岱,但在那個曆史時期,這些老人因為西方國家使用《尤利西斯》的難度被禁譯而拒絕翻譯。

在找翻譯的過程中,李京東聽了時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的秦順新說,他們問金偉翻譯出版《尤利西斯》需要多長時間,金書要花10年左右時間才能回答。李京東聽完後覺得10年太長了,讀者等不及了。

但根據金偉的說法,他實際上翻譯這本書其實一共花了16年時間,前10年主要都與研究有關,而且即使"殺青青",他也覺得"對學位不是很滿意"。年輕時,金瑾在英語作家闫布軒的指導下,也将沈從文的小說集翻譯成英文,他的研究風格嚴肅嚴謹,主張還原譯者在翻譯中的真實意圖,還提出了著名的"等同翻譯理論"——即翻譯要準确傳達原文中的資訊。他對翻譯的完美主義要求是顯而易見的。

兩年後,開始主持林書院翻譯的李京東終于聯系到了合适的譯者——作家蕭謙的妻子、譯者文傑茹。事實上,蕭謙是最早接觸《尤利西斯》并研究現代主義作品的作家之一,1939年,他在倫敦東方大學任教,在那裡他購買了《尤利西斯》和喬伊斯的其他作品來閱讀。文傑精通日語和英語,非常好,尤利西斯在日本已經有很多翻譯和研究成果,這也是這對夫婦進行翻譯研究的便利條件。

溫潔如自然了解《尤利西斯》的文學重要性,她首先提到了日文譯本的一部分内容,出版了《林譯本》,引起了讀者的積極反響。小錢起初有自己太老、出版社不賺錢等顧慮,後來他同意文傑如果翻譯,負責翻譯"信、大、雅"原則的"信"部分,他負責修改。自1990年以來,兩位老人每天在家工作156個小時,使用20多本參考書,做大量的筆記和卡片,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翻譯。

1994年5月,金的版《尤利西斯》(上圖)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當月,由小錢和溫潔儒共同翻譯的《尤利西斯》(最高卷)也由翻譯出版社出版。1995年,《尤利西斯》全文首次出版,1996年《尤利西斯》全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至此,通過這兩個版本的翻譯,尤利西斯終于見到了華人世界的讀者。

現在,面對《尤利西斯》的三個中文譯本,作為最早介紹《尤利西斯》的出版商之一,李京當充分肯定了出版多個版本的重要性。他向第一位參與《尤利西斯》翻譯的譯者緻敬。"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們所有的工具和參考資料都不像現在這樣好。戴聰聰認為,雖然沒有譯本能100%傳達原文的意思,但《尤利西斯》中文版的幾位譯者都是"嚴肅的作家",他們都有書本、喬伊斯的熱愛。

(實習生楊玉玺為本文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