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百度百科上的秒懂視訊中,介紹《尤利西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導讀】今年2月是後現代小說《尤利西斯》首版100周年,這是意識流小說鼻祖喬伊斯的代表作,至今在愛爾蘭都保留着對小說中描寫到的每年6月16日的紀念。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戴從容是國内知名的喬伊斯研究專家,她以驚人勇氣和才學翻譯了被譽為天書的喬伊斯的另一部大作《芬尼根的守靈夜》。

2月底,戴從容在上海圖書館的講座中,以《虛無主義的兩副面孔——中的現代反抗政策》為題,帶領聽友細讀第一章。獲戴從容教授授權,現将其講座内容作部分整理,供文學愛好者欣賞,也期待更多普通讀者開啟閱讀《尤利西斯》之旅,體驗深刻的精神共鳴。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2月26日,戴從容在上圖重讀經典講座上,分享《尤利西斯》細讀體會,該講座将在19日周六下午2:00-4:00的上圖雲講座重播

斯蒂芬·迪達勒斯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尤利西斯》的主人公之一,對于這個人物,從候維瑞先生将其定義為“虛無主義”者,并稱其為“精神空虛的騷客”,後來袁可嘉先生也借用了這一說法,直到今天,仍被大陸許多研究者視為一個負面角色。比如國内意識流小說的專家李維屏先生就在《英美意識流小說》中稱其為“孤獨、頹喪、多愁善感的悲觀主義者”。不同于約翰·克裡斯朵夫的積極抗争和銳意進取,斯蒂芬在1904年6月16日整整一天對身邊事物的陰郁看法和刻薄嘲弄,使他确實容易被視為現代人的反面漫畫。

然而,斯蒂芬真的是古代英雄在當代的退化嗎?他面對“篡奪者”穆利根放棄還擊,選擇了“轉身離去”,是現代人退化成懦夫的展現嗎?在一個英雄們不再在戰場上兩軍對壘的時代,現代英雄該如何抗争?

斯蒂芬的原型是喬伊斯,成長中選擇“忠于自己内心”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蘭登書屋《當代文庫》20世紀百佳小說第三名。喬伊斯著,黃雨石依據1964年維京出版社定本翻譯、修訂,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尤利西斯》之前的另外一部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喬伊斯詳細描寫了主人公斯蒂芬·迪達勒斯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的心路曆程,他如何經曆了家庭、學校、愛情/性、教會、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這些社會體系的誘惑,最終像他名字中古希臘巧匠迪達勒斯一樣,選擇投身藝術。

斯蒂芬·迪達勒斯的原型就是喬伊斯自己。迪達勒斯是一個古希臘名字,這個名字最著名的擁有者當然就是希臘神話中造出翅膀,帶着兒子從空中逃出克裡特島的巧匠,克裡特島上著名的米諾斯迷宮也是他修建的。喬伊斯在創作中有意把斯蒂芬與這位古希臘藝術家聯系在了一起:《畫像》其實講述的是年輕人如何從被動接受的嬰兒,到在精神的世界裡鍛造出飛翔的翅膀,擁有自由有力之靈魂的心路曆程。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04年,22歲的喬伊斯(左);當年5月14日,愛爾蘭藝術節歌詠比賽,喬伊斯獲男高音第三名銅牌獎 源自《喬伊斯傳》

在《畫像》的五章中,斯蒂芬依次經曆了認識的五個階段,首先是家庭。幼年時斯蒂芬跟大部分孩子一樣聽父母和學校的話,但是随着年齡的增長,斯蒂芬逐漸發現自己難以“彙入别人生活的洪流”之中,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在十三四歲時就意識到周圍存在着各種聲音。這些聲音都是讓他變成别人期望的樣子,是他追求自身夢想的羁絆。認識到這一點後,斯蒂芬清醒且主動地選擇了一種忠實于内心、“置身于現實的界限之外”的生活。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09年,喬伊斯送給妻子的項鍊上寫着“夫妻不在,夫妻不快樂”源自《喬伊斯傳》

當然,“忠實于内心”對年輕人來說依然存在走入歧路的可能。因為青春期剛剛蘇醒的性欲,斯蒂芬一次次走進妓院,這讓他經曆了靈魂的地獄之旅,然後又因熱切地通過宗教忏悔自我救贖引起了教會的注意,使得忏悔神父邀請他加入耶稣會的群體。不過,與很多作品不同,喬伊斯并沒有把性欲與愛情混同,小說中始終存在着一條若隐若現的愛情線索,即他對一個少女的暗戀。而且最終在海邊讓他獲得靈魂的自由的,也正是一位如水鳥般優雅娴靜的少女。《尤利西斯》中的主人公布魯姆同樣要經過這一雙重洗禮之後,才能走完回家的路。

面對國民性,喬伊斯不同于葉芝,最終離開了愛爾蘭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17年,喬伊斯在蘇黎世 源自《喬伊斯傳》

堅定自己的内心之前,斯蒂芬還要經曆一次物質的誘惑,即教會的物質誘惑。同樣需要斯蒂芬做出取舍的還有群體的誘惑,主要表現為大學同學中的愛爾蘭民族主義思潮的召喚。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年代,正是愛爾蘭民族意識高漲,葉芝上司了如火如荼的愛爾蘭文藝複興運動。正是因為太愛,願意為這個民族的覺醒和獨立而努力,葉芝才批判當時的國民性,是那種魯迅式的“愛之也深,責之也且”。斯蒂芬正是因為在這之前已經具備了獨立的思考能力,才不會像其他大學同學那樣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的指揮棒跑,在簽字問題上有自己獨立的判斷。當然,喬伊斯其實比葉芝走得更遠,最終離開了愛爾蘭。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30年代後期的喬伊斯 源自《喬伊斯傳》

喬伊斯常被中國學者比拟為愛爾蘭的魯迅,因為他們都把自己民族落後的處境追源到“國民性”,也都努力去鍛造自己民族的良心。但是與喬伊斯不同的是,魯迅後來投身于民族文化運動之中,而喬伊斯創作出影響着整個世界的長篇巨制。斯蒂芬從小就以驚人的早熟認識到自己沒有憤怒的感覺,受到傷害後也不是像魯迅那樣憤然反擊,而是選擇遠離這些攻擊,專注于自己的内心和追求。他說:“他要走。他不能和别人進行鬥争。他知道他的地位。”他從不把時間浪費在跟别人的争鬥上。但也從未絕對否定其他人的不同選擇,他隻是專注于對永恒價值的追求而放棄所有的束縛、誘惑和攻擊。這也是喬伊斯的堅強和勇氣,一種堅持自身目标的勇氣。

另一原型來自哈姆萊特,成為文學史長廊裡的思想者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22年2月22日《尤利西斯》巴黎初版封面。初版1000冊,前100冊為豪華版,這一天,是喬伊斯40周歲。此前因為1918年和1919年在美國雜志連載,于1920年在紐約被判停止發行,并罰款50美元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22年2月巴黎首版封面寓意深刻。11月,茅盾即在《小說月報》上的《海上文壇消息:英文壇與美文壇》裡介紹了喬伊斯,戴從容透露,喬伊斯信函中稱,第一版有10個中國訂單

斯蒂芬的另一個原型,是背負着父親之死和母親之罪的丹麥王子有些脆弱的哈姆雷特。同樣,如果比較斯蒂芬、布盧姆和摩莉這三個書中對其内心有詳細披露的人物,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說布盧姆和摩莉的聯想是橫向描述式的,斯蒂芬的就是向縱深的價值判斷。

斯蒂芬的思維方式,雖然不能說更好,卻更有批判性和哲理性,更帶有知識分子的思辨性,或者說更接近但丁和哈姆雷特。例如,同是面對普通的愛爾蘭商人,布盧姆看到經營酒店的拉裡·奧克羅,一個從窮鄉僻壤來都柏林打工後發了财的“農民工”,布盧姆知道他卑微的發家史,反而首先跟拉裡·奧克羅打招呼。而當斯蒂芬面對早晨送牛奶的愛爾蘭老妪時,卻将她聯想為“伺候着她的征服者與她那快樂叛徒”的愛爾蘭,聯想為隻向治療她肉體的醫生和聽取她忏悔的神父低頭的低賤女性,并且“不屑于乞求她的青睐”。

斯蒂芬這裡其實在用老妪寓指愛爾蘭,而這并不是斯蒂芬的怪念頭,在愛爾蘭文學史上就有用女性比喻愛爾蘭的傳統,被稱為“幻景詩”,描寫詩人在夢中夢到象征愛爾蘭的女性控訴自己遭到的象征英格蘭的男性的蹂躏,并呼籲愛爾蘭的勇士們來解救自己。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藏書家王強收藏的《尤利西斯》珍藏版,其中有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插畫和喬伊斯的雙簽名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34年紐約蘭登書屋出版《尤利西斯》,這是美國初版,紅色摩洛哥皮全皮裝

事實上,斯蒂芬的過人之處正在于他思想的銳利,他在馬特洛城堡的室友穆利根是以稱他為“金赤”,意為“刀鋒”,而這把刀是“藝術的柳葉刀”,或者更确切地說,是思想的利刃。作為文學史畫廊中的另一個思想者,斯蒂芬的英雄業績同樣不是發生在行動之中,而是發生在思想之内。是以斯蒂芬在《尤利西斯》中一天裡行動上的無所作為,其實與他豐富的内心活動正成對照。面對敵對力量,斯蒂芬的抗争存在于頭腦中,無聲、無形,卻最終會訴諸筆端,變成永恒的力量。穆利根深知這一點,斯蒂芬也深知穆利根深知這一點,是以想到“他懼怕我藝術的柳葉刀,正如我懼怕他的”。

穆利根的思想更具撒旦性,如同魔鬼靡菲斯特式的否定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2013年6月16日,一位愛爾蘭書迷扮成《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布魯姆,該日是全世界喬迷“布魯姆日”(資料圖)

穆利根,作為斯蒂芬的對手,也擁有與斯蒂芬類似的思想力量,隻不過,穆利根的思想更具有撒旦性。

喬伊斯在《尤利西斯》多處有意識地把穆利根與撒旦聯系在一起。與但丁筆下陰郁的撒旦不同,穆利根這個撒旦更像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靡菲斯特,快樂、饒舌,整天誘惑着浮士德尋歡作樂。用靡菲斯特自己的話說,“我是經常否定的精神!”。

虛無主義這個概念不是歌德提出來的,而是直到1862年才由屠格涅夫在《父與子》中通過知識分子巴紮洛夫這個人物使其普及開來,而屠格涅夫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認為他注定無所作為。但是後來俄國的虛無主義運動的倡導者賦予了這個概念積極的反抗含義,稱“虛無主義的基本原理,一言以蔽之,絕對的個人主義而已。凡所謂社會、家族,乃至宗教所強迫加在個人身上的一切義務責任的負擔,他皆借口于個人的自由,對之一概否定。”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愛爾蘭都柏林模仿恢複的喬伊斯生活場景(網絡資料圖)

從以個人自由的名義否定家庭和宗教來說,穆利根和斯蒂芬确實都可被稱為虛無主義者,但是,穆利根的靡菲斯特式的否定,與斯蒂芬看似否定的批判其實在本質上截然不同。

靡菲斯特式的否定是認為一切都毫無意義,是對終極價值的徹底否定。進而在對待他人他事時表現出一種玩世不恭的态度。穆利根也是這樣勸說斯蒂芬的。他說斯蒂芬的母親死得像狗一樣,正是他一貫的虛無主義精神的自然流露。穆利根不僅否定别人,同樣也否定自己,用他的話說,“我并不重要”。

斯蒂芬比别人更有“靈魂”,更接近後現代的碎片思想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30年,喬伊斯(中)在巴黎與《尤利西斯》的第一位出版商西爾維娅·比奇(右)(網絡資料圖)

斯蒂芬表面上對一切都持否定态度,但15章進入他内心的最深處後他說出的“要麼全要,要麼什麼都不要”,這句話被認為是他的思想的集中概括。這句話與其說屬于靡菲斯特式的否定一切的虛無主義,不如說更類似俄國虛無主義運動者追求純正真理時表現出的可以稱為完美主義的虛無主義。斯蒂芬要的是完整純正的信仰和價值。正是因為對這份完美的執著,才使斯蒂芬面對現實中的中庸妥協感到痛苦。

穆利根知道這一點,是以他說斯蒂芬比别人都更有“靈魂”(spirit )。“精神癱瘓”是喬伊斯創作《都柏林人》時對都柏林人的最終評價,在書中他描繪了各種各樣的精神癱瘓,缺少自己獨立的思想、明确的立場和目标,以及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勇氣,也即缺少“靈魂”。斯蒂芬的問題,并不是他缺少“靈魂”,而是他的“靈魂”太追求完美,無法向現實妥協。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41年在蘇黎世,喬伊斯的葬禮 源自《喬伊斯傳》

斯蒂芬并非認為一切毫無意義,相反,他為意義的喪失感到痛心。隻不過他的思想并不表現為正面建構體系化的宏大叙事,而是對具展現實的反思和批判,是以更接近一種後現代的碎片化思想。而穆利根那虛無主義的玩世不恭表面看快樂、幽默、無傷大雅,實質上卻是缺乏骨氣的勢利,是怯懦的牆頭草。

拒絕為母親而跪,抗拒以愛的名義構築的某種現代規訓

與穆利根相反,斯蒂芬卻在現實面前堅持着自己的批判立場,堅持着自己對完美的執着。那麼,斯蒂芬所要批判的現實是什麼?是愛爾蘭被奴役這一政治現實,還是以穆利根為代表的愛爾蘭人奴仆化的心靈?整整一天折磨着斯蒂芬的,是母親臨終前讓他跪下來為自己禱告這件事。斯蒂芬的母親所代表的是一種既被摧殘也摧殘人的愛。這個愛屬于那個癱瘓的現實,同時這個被摧殘的愛反過來又要屈折斯蒂芬的靈魂,成為斯蒂芬自由飛翔的最大羁絆。在一個現代社會裡,斯蒂芬要反抗的不是特勒瑪克斯所面對的強悍的敵人,而是以愛的名義構築的對他心靈自由的羁絆。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90年,譯林出版社計劃出版《尤利西斯》中譯本,邀請文潔若與蕭乾伉俪翻譯,至1994年5月,上卷出版,1995年全本出版。這是中國第一個全譯本。研究者公認,“蕭版”更注重文學性

由此可見,古代的英雄面對的是外部的敵人,是以以武力抗争;現代的英雄面對的則是内在的羁絆,是精神的枷鎖,隻能以意志(spirit)與之抗衡。

法國學者福柯通過分析社會在不同階段對犯罪、瘋癫、性的規訓手段,指出現代的規訓手段越來越精細、隐蔽、完善,而且越來越借助于話語。喬伊斯選擇母親來代表這類以愛的名義束縛人的社會力量,正是意識到現代社會屈折人的靈魂的不是武力,而是各種話語,喬伊斯稱之為各種聲音,如同福柯所說的,構成了無處不在的社會網絡。是以,對這些聲音的反抗,也不是簡單地說“不”就能成功的。

面對穆利根威逼向海恩斯讨錢,斯蒂芬報以沉默、狡黠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2021年8月,譯林出版社出版《尤利西斯》中譯本百年紀念版

斯蒂芬曾說:“我不想去為我不再相信的東西服務,并隻用我允許自己使用的那些武器來自衛——那就是沉默、流亡和狡黠,而不是大聲疾呼、奮起抗争這些傳統英雄的反抗方式,顯示出喬伊斯早在福柯之前近半個世紀,就清醒地認識到了現代社會規訓力量的狡猾政策和無所不在的強大力量。

斯蒂芬的沉默的反抗性在他面對穆利根、迪西校長這些強力人物時突出地表現出來。例如當穆利根聽了斯蒂芬關于愛爾蘭藝術的比喻後,開始挽着斯蒂芬的胳膊,稱贊斯蒂芬,大談他們兩個結成同盟,一起收拾海恩斯,建立新的異教中心。

可以看到,斯蒂芬表面的沉默中其實包含着針鋒相對的立場,他在沉默中反駁着穆利根的每句話,指出穆利根的虛僞、善變和冷酷的本質。斯蒂芬的靈魂并沒有被外部的聲音屈折,而是倔強地等待着自己發聲的時機。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在北京推廣《尤利西斯》中譯本百年紀念版前,2021年6月,邀請文潔若先生拍攝視訊分享,文先生說,“那四年,是我們倆最快樂的時光。”當時文先生翻譯,蕭乾先生校訂,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時(截屏至網絡視訊)

然而,很多時候,社會的規訓力量并不允許異議者像漏網的魚一樣沉默但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裡。在《尤利西斯》中,穆利根強迫斯蒂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斯蒂芬用自己的格言向海恩斯要錢。對斯蒂芬來說,這是一種屈辱的乞讨姿态,是他高傲的靈魂所不容許的。是以當穆利根第一次要斯蒂芬向海恩斯要錢時,斯蒂芬使用了沉默的手法,沒有回答。但是穆利根并不是以放過他,而是向海恩斯說了,并第二次敦促斯蒂芬這樣做。斯蒂芬在無法沉默的情況下回答說“今天早晨我會拿到工資”,言下之意“我甯願自己拿錢買我的自由”。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1994年5月,金隄先生所譯《尤利西斯》上卷,在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全譯本問世。該版以文雅、嚴謹著稱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喬伊斯傳》[美]理查德·艾爾曼 金隄等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

但是穆利根第三次當着海恩斯的面,讓斯蒂芬要錢。規訓的力量不會留給被規訓力量任何躲避的空間,在這種步步緊逼的強制下,斯蒂芬拿起了他的第二個武器,“狡黠”。喬伊斯則重向古希臘尋找擺脫現代權力規訓的出路,把這種在夾縫中生存的智慧視為現代英雄的武器。面對穆利根的步步緊逼,斯蒂芬運用狡黠,讓自己在不正面對抗規訓力量的同時,卻能保持自己的自由。喬伊斯在這件事上使用的狡黠武器是反諷。

反諷到逃亡:從《審判》《第二十二條軍規》到《尤利西斯》

正是因為反諷這一可以在強大的、無所不在的社會規訓網絡下保持思想和言論自由的力量,使得反諷成為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主要運用的手法。“第二十二條軍規”象征的同樣是無所不在的現代規訓力量,它可以随時随地出現,無法反駁,進而也無法反擊。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第二十二條軍規》[美]約瑟夫·海勒,譯林出版社 《審判》[奧]弗蘭茨·卡夫卡,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卡夫卡曾經嘗試過讓《審判》中的主人公約瑟夫·K對那個無處不在、無法擺脫的意識形态機器——法庭進行抵抗、置之不理,但是卡夫卡清醒地知到個人的抵抗在這種強大的規訓力量面前無能為力,隻能帶給抵抗者悲劇性的結局,是以他讓約瑟夫·K最後“像一條狗似的”被法庭派來的人殺死。

約瑟夫·海勒也深知這一點,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他也讓一個叫鄧巴的中尉大聲說出真相和不滿,卻被權力機構派來的人秘密處理掉了。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尤索林同樣使用過沉默和狡黠的反諷,但是規訓力量依然不放過他,是以最後,約瑟夫·海勒給了尤索林,也是所有現代人一個最後的解決辦法——逃亡。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2021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翻譯家劉象愚《尤利西斯》全譯本上下,曆時20年,另有單獨成冊的翻譯劄記《譯“不可譯”之天書——的翻譯》,自此,中國有了三套《尤利西斯》中譯本

不約而同的,喬伊斯同樣把流亡作為現代人在社會規訓力量面前最後的出路。沉默和狡黠可以擺脫暫時的危險,卻無法使人從根本上,至少長久地擺脫規訓的威脅。斯蒂芬選擇了離開馬特盧城堡,喬伊斯選擇了離開愛爾蘭,用自我流亡,轉身尋找一個自由的世界。

最終,巴黎,或者更确切地說,藝術的世界,将成為喬伊斯的自由天堂。正是在這個世界裡,喬伊斯最終用藝術的柳葉刀做出了自己的回擊,而他帶給後人的對規訓話語的反思,正是規訓性社會網絡出現裂縫的開始。

戴從容:《尤利西斯》100年,英雄不在戰場如何表現力量

各種版本100年中,全世界《尤利西斯》譯本的部分封面(網絡資料圖)

整理:李念

作者:戴從容

照片和文字:李念選自《喬伊斯傳》、講堂往期稿件、網路

編輯:李念

責編:李念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