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聞魅族将被吉利收購 沒落“貴族”等來“救世主”?

傳聞魅族将被吉利收購 沒落“貴族”等來“救世主”?

文 | 賈麗

當下,造汽車的手機廠商并不少見。如今,吉利、特斯拉等汽車大佬也開始造手機了,甚至吉利可能要掀起首個“跨界”收購案。

近日,有消息稱,國産汽車巨頭吉利集團計劃收購手機廠商魅族,目前雙方團隊正接觸洽談,并已展開盡職調查。

對此,魅族科技方面在接受采訪時并未正面回應。不過,有消息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方确實在接觸,收購能否成功最終還要看價格等能否談攏。”

對于吉利而言,魅族的價值在哪裡?吉利能否成為魅族的“救世主”?

魅族邊緣化困局待解

目前,對于收購傳聞,吉利與魅族均采取模棱兩可的态度。近日,吉利方面就此對外回應稱:“我們對市場傳聞不予置評,星紀時代高端手機研發業務正在有序進展,我們希望打造開放融合的生态夥伴關系。”魅族方面也就此表示,“還沒有相關消息”。

不過,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雙方确在接洽,隻是目前還不成熟,雙方處于靜默期。”有消息指向,此次收購魅族,出面讨論交易事宜的承接吉利手機業務的,是子公司紀時代的法定代表人、董事兼總經理王勇。

魅族當下面臨的窘境可謂一言難盡,也急需“橄榄枝”。人事震蕩、品牌分家、戰略搖擺、營銷失誤,讓曾經火爆一時的魅族手機逐漸被邊緣化。據BCI公布的資料,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場佔有率僅剩0.1%。

從主打成本效益到聚焦中高端市場、重回“小而美”戰略,魅族始終沒有打開市場。2021年3月份,魅族推出一款旗艦機産品售價高達4399元,銷量并不理想。6個月後,魅族再次宣布進軍低端機魅藍系列,但此時的低端機市場也已競争慘烈。

“目前,其一年出貨量也僅為數百台,大部分來自魅藍手機。在上遊供應鍊緊張情況下,其話語權欠缺,經常出現缺貨,也曾因出貨量低而得不到光學防抖模組以緻于被迫延遲産品釋出。同時,随着新增使用者減少,資金也出現吃緊,如果不盡快找到新出路,魅族前景堪憂。”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盡管出貨量驟減,魅族依然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手機研發團隊。記者在國家知識産權局官網查詢資料發現,目前魅族在手機電子、通信領域、車載環境、電池等領域共擁有5330件專利資料。其專利價值與研發團隊,仍有讓收購企業快速在手機制造上站穩的實力。

漸失造血能力的魅族,聯合實力強勁的吉利,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吉利能成為“救世主”嗎?

如若真被吉利收編,魅族的危機能否解決?

吉利收編魅族後,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能否增強手機供應鍊的穩定性,并增加話語權,加大出貨量。

“由于沒有規模化效應,成本較高,初期隻能做高端,新進入的手機制造者需盡快将産品體量做上去。”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表示。

同時,與汽車産業鍊不同,手機産業鍊相對成熟、門檻較低,但是産業鍊卻非常長,企業也需要在手機産業鍊補全和供應鍊管理上,進一步增強。

林芝認為,“手機更新疊代快,汽車更新疊代慢。造手機,廠商開發也要保持較快的節奏。”

“手機能造出來和能賣得好,這是兩件事。畢竟格力的董明珠、錘子的羅永浩都是先例。吉利品牌本是主打成本效益出身的,如若其手機能做好品牌定位,真正與汽車物聯網做到有機統一,還是有較強的發展前景的。同時,拿下手機和汽車當今最大的兩個新流量入口,吉利可以實作這兩個入口與内部多元布局産業的連接配接和協同。”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認為。

目前看,魅族還是有一定的技術壁壘和護城河的,在吉利充沛資金的加持下,魅族的技術能力或将發揮更大價值,隻是到時魅族品牌是否還會存在,就要看吉利的進一步動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