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消費者一直在争論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有些說追上了,15萬級以下,合資品牌的存在感大幅降低;有些說沒追上,歐美汽車發展了100年,中國汽車才發展了30年,根本不可能追上。

沒錯,中國汽車剛剛起步的時期,中國汽車與合資汽車競争的不二法門就是,通過提供肉眼可見的豐富配置,掩蓋品質上的不足,比如操控性、可靠性、靜谧性等等。

不過,倒也不必妄自菲薄。事實上,中國汽車跟随在歐美汽車身後,走的是一條成熟的道路,成長速度非比尋常。時至今日,在某些區間已經逐漸追趕并超越了合資汽車。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2015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那一年,上汽推出了第一代汽車架構——A架構,不僅結束了中國沒有汽車架構的曆史,而且追上了合資車企更早時候開發的平台化。

2021年,上汽推出第二代汽車平台——SIGMA架構,拓展了智能化需求,融合了多種動力單元。隻用了五年,就具備了和大衆MQB EVO平台類似的能力,這意味着中國品牌和合資車企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作為SIGMA平台的首款SUV,MG ONE各方面表現都代表了中國汽車目前的新高度。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還在靠配置競争?

以往中國品牌留給中國消費者的印象是——配置豐富、售價低廉、可靠性差、缺乏品質、油耗高、噪音大等等。雖然中國品牌的汽車在紙面資料上總能壓合資一頭,一旦實際體驗,各方面表現就無所遁形了。

參數并不是競争力,品質才是。這裡的品質,包含了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控性,這些極其隐性的産品素質很難複制。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中國汽車不是不知道,但苦于缺乏足夠實力,隻能模仿、借鑒合資車企成熟車型,進行二次開發。雖然性能隻能達到合資車企60%的水準,但由于沒有技術成本,可以以更低的價格銷售。

現在這種套路很快就走不通了。汽車産業更新過程中,中國汽車消費者也在慢慢成熟,大量的汽車企業逐漸被淘汰。

在汽車産業的大浪淘沙中,MG沒有被淘汰,反而越來越好。2015年,上汽推出A架構,MG推出了ZS、HS等産品,一改過去産品形象,并出口到泰國、英國等地,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銷量。某種意義上,MG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品牌,而MG ONE将作為新一代全球車型推出。

全球車型,意味着要滿足全球各個地區最嚴格的标準。出口到美國加州,就必須滿足超級嚴格的排放标準;出口到歐洲,就要滿足當地的碰撞安全測試。這一點證明,MG ONE已經可以做出合資品牌的品質,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控性上具備非常強的實力,且在全球各個市場與合資品牌展開正面競争。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事實上,MG ONE車身最大扭轉剛度達到3萬牛·米每度,是汽車架構的頂級水準,足夠強的扭轉剛度帶來了非常好的響應性和整體性。底盤采用了複合式全框副車架,根據撞擊力學分析,設計了三大傳遞路徑,可以快速分散載荷,確定可以通過最嚴苛的碰撞測試。

MG ONE會是一款改變人們傳統印象的車型。

讓設計,卷起來

許多汽車設計師認為,MG是一個設計高度内卷的品牌。在MG6 PRO以及MG ONE上,采用了大量隻有豪華品牌才會采用的設計,比如MG ONE的外觀設計完全不遜于更高售價的奔馳。MG知道MG ONE必須這樣。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因為MG ONE要面對的不隻有燃油車,還有新能源車。新能源車由于先天結構優勢,往往可以設計出更進階的造型,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汽車設計的門檻值也提高了很多。MG ONE要建立設計上的優勢就不得不采用更加巧奪天工的設計。

MG ONE如今的造型,進行了非常多的努力。為了使車輛足夠運動,不得不采用比較低矮和寬體的做法,但這樣會壓縮空間,降低實用性。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MG ONE從三方面入手。

在平台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零部件的小型化,盡可能大地縮減發動機艙體積,并且提高整體布置效率,比如排氣、油箱等元件。通過一系列的努力,MG ONE整個空間乘坐效率最高達到了70%,確定造型的極緻發揮。

雖然定位緊湊SUV,MG ONE将軸距做到了2670mm,足夠長的軸距不光可以提供乘員艙内部優秀的縱向空間,使前後排乘客擁有足夠的膝部空間,同時還可以塑造短前懸、短後懸、更加修長運動的外觀造型。這種特征往往隻會發生在純電動車型上。

車身高度降低,勢必會影響頭部空間表現。MG ONE并不一味追求運動感而舍棄空間,采用了全景天窗。通過提高采光以及縮減車頂厚度,達到解決頭部空間的目的。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最終,MG ONE做成了一款潮跑風格的緊湊SUV,車身長度4576mm,車身寬度1866mm,更運動的造型之下,實際空間比MG ZS則進一步擴大。

要操控,還是要舒适?

在MG看來,MG過去的産品有些傾向運動性,降低了舒适性。事實上,中國消費者對操控性雖然在意,但遠沒有到為了操控,放棄舒适的地步。為此,MG ONE作為一款運動車型,在風格上需要進行一些改進和優化,以求達到舒适和操控的平衡。

MG ONE搭載全新一代 MEGA Tech 1.5T 高功率“中國心”十佳發動機,最大功率181Ps,最大扭矩達285N·m,百公裡加速8.1秒,比對全新一代 MEGA Tech CVT325 大扭矩無級變速器,徹底解決了上一代車型略微頓挫感的問題,做到了随叫随到。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結構上,MG ONE車寬為1617mm,相比同級産品可以布置更加複雜的懸架系統。MG ONE後懸架采用了第三代E型多連杆懸架,大量的高強度鋼材確定懸架的支撐能力。

整個後懸架與車身6點連接配接,采用三橫梁設計,保證整個尾部的剛性和整體性,加強操控感。由于設計上的努力,車身引擎蓋高度下降30mm,重心下降了30mm,也提升了操控性。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邏輯上,SIGMA平台與豐田TNGA平台異曲同工,都是降低重心、減少轉接件,直接硬連接配接的方式,確定整個尾部的操控性。

不過,運動車型追求操控,使用者可能會抱怨懸架較硬、噪音較大、不夠舒适。MG ONE調整了減振行程,尤其是後排,加強對路面沖擊的緩沖能力。同時,将沖擊襯套、橡膠件等等的直徑盡可能做大,保證舒适性,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噪音。

事實上,簡單調整減振和增加襯套都隻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措施。真正的解決方案是從懸架結構入手。雖然懸架主要應對縱向和橫向的力,但利用一個非常優秀的結構,可以盡可能的分解掉這部分力,進而帶來不同情況下的加成感受,做到低速舒适、高速運動。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這部分能力,一直是中國汽車品牌的軟肋。以往追求舒适性就非常軟,追求運動性就非常硬,原因就是結構過分簡單。基于SIGMA打造的MG ONE,實際上采用了一套非常優秀的懸架結構,整套結構使得操控和舒适不再是此消彼長,也意味着MG ONE的懸架設計能力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MG做到了「隻要提到運動的中國品牌,一定能想到MG」。

燃油車的新勢力

在2022年的今天,合資車企依然無法拿出一套讓中國消費者滿意的車機系統,而MG卻已經喊出了要做「燃油新勢力」。中國品牌在智能化上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合資品牌,這是闆上釘釘的事實。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所謂燃油新勢力,就是指智能并非新能源汽車的專利。

MG ONE搭載了高通8155旗艦晶片,得益于SIGMA平台電氣化架構的更新,MG ONE可以發揮這顆晶片所有潛力,保證了整個車機系統的運作速度和OTA能力,實作将汽車和雲串聯起來。支撐MG這套想法的就是洛神智能座艙系統。

洛神智能座艙系統采用了30英寸環抱式三聯大屏,儀表盤和中控屏合二為一,螢幕與螢幕之間又互相協同。内置包括網易雲、B站等應用在内的音樂、視訊、地圖、生活等大量網際網路APP,滿足使用者日常所需。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洛神智能座艙系統的核心——達摩AI語義,這是一套可以T+X自主學習、自主更新的語音系統。通過與車主的不斷溝通接觸,AI語義會越來越熟悉車主的習慣和喜好,從根本上解決聽不懂和不了解的難題,真正實作了「千人千面」。

在智能輔助駕駛方面,MG ONE采用德國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達、360°高清環視攝像頭、超音波傳感器組成的傳感器系統和SUPER TJA超級交通擁堵輔助系統等,後續的MG PILOT3.0将采用中國最大的數字地圖提供商——四維圖新開發的高精地圖,能夠實作打燈變道、自主上下匝道等高階駕駛輔助功能。MG ONE還與華為合作,制定了無感車鑰匙行業标準,實作了燃油車首個無感手機車鑰匙。

MG ONE打破了純電動車智能化的壟斷。

MG ONE: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

雅斯頓小結

中國品牌到底有沒有追上合資?答案顯而易見。雖然新能源汽車是彎道超車,但在中國汽車發展的30年裡,燃油汽車也已經追上了合資品牌的步伐。

從平台到智能,從性能到可靠,MG ONE的出現,意味着中國品牌已經不再隻依靠配置才能博取歡心,有實力打造高品質、高性能、高科技的汽車産品,并與合資品牌在全球展開競争。

圖 | 來源于網絡

About Astoncar

愛車,更多一點

以消費者的目光探讨汽車,分享更多原創真實的汽車觀點

Contact u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