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充電調查丨天津:充電樁要建,更要物盡其用

點藍色字關注“中國電力報”哦

開欄的話

近日,國家能源局聯合多部委出台《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對電動汽車充電目前遇到的問題點題破題,加快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更好支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底,全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達到250萬台左右,有力支撐了電動汽車的推廣。在快速發展的背後,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有哪些地方的典型經驗值得推廣借鑒?

近期,中能傳媒派記者走訪了天津、江蘇、廣東、湖南、山東等地,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即日起,我們将推出系列報道《充電調查》,敬請關注!

1

第一站:天津

充電樁要建 更要物盡其用

——實地調研天津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亮點和難點

當我們談到電動汽車的時候,總是在談續航、談性能。事實上,在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背後,仍然存在諸多制約問題,“充電焦慮”代替“裡程焦慮”成為阻礙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老舊小區充電樁安裝難、公共充電樁分布不均、充電體驗感不佳等,這些問題正是導緻很多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猶豫再三”的原因。

天津作為公共充電樁總數全國排名第五的城市,如何破解難題,鞏固消費信心,應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帶來的更大挑戰,考驗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近日記者來到天津市進行摸底調查,并駕駛電動汽車實地體驗,深度調研充電基礎設施在天津的亮點和難點。

“旗艦版”公共充電站受青睐

首站,記者駕車來到津門湖新能源車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全市規模最大、品類最全的公共充電站,高新技術的“加持”打開了美好出行生活的想象空間。

車剛在充電車位停好,一個白色方形機器人便揮動着機械手臂從它的“房間”走出來,從槍架上拿起充電槍,準确地識别到電動汽車充電口,利用機械臂完成插槍充電,為電動汽車補充“能量”。作為國内首個乘用車領域多工位自動充電機器人,它不僅有着敦實的外表,内部更是建構了基于機器視覺人工智能技術、雙目攝像頭及磁條融合導航技術、力控感覺技術、專用低溫機械臂、專用充電槍等相關技術的智慧型充電機器人系統。

不到1小時,記者所駕駛的電動汽車電量由不足10%已經到達100%,手機e充電app也收到了充電完成提示。

快速、智能的充電體驗喜聞樂見,但更可貴的是滿足不同車主的差異化充電需求。

“最麻煩的是小車沒有快充。”在服務中心充電的邢先生表示,由于購買的電動汽車是慢充車,而一般充電站慢充車的充電樁特别少。是以隔一兩天,邢先生都要來這座充電模式品類較多的綜合服務中心充電。

另一位特意來服務中心充電的車主表示,自己在2017年購買了歐标特斯拉電動汽車,也遇到過特斯拉充電口與一些充電樁接口不比對的情況,是以一般選擇去特斯拉充電站,或是服務中心這類充電模式選擇較多的大型充電站。

服務中心的一角,在蔚來換電站進行換電的車主也不少。津門湖蔚來換電站值守專員楊宇航表示,由于周邊小區使用者較多,加上有些顧客享受終身免費換電,是以每天都會有60至100輛車前來換電。

“服務中心具備交流、直流傳統充電模式,建設了IGBT(大功率直流母線超級充電集)充電樁、儲能充電樁、有序充電樁、快充、V2G(車網互動)充電樁等多種充電品類,提供人工充電、即插即充、無線充電、自動換電等多種充電方式。”國網天津電力營銷部智能用電處處長張劍向記者介紹,該服務中心設立71個充電車位,總裝機容量4792千瓦,投運3個月以來裝置使用率達到了70%以上。

充電資訊“緩更”遭吐槽

離開示範電站,記者開啟了随機調研采訪之旅。

在某地圖APP上搜尋附近充電樁,APP顯示位于天津市河西區紫金山路36号皇家金熙酒店停車場内的小桔充電站共22個充電樁已滿。驅車抵達後,記者卻發現除了部分充電樁在檢修外,很多充電樁都是空閑狀态。

“你們如果從小桔充電APP查,我們充電站的資料就是準确的,但是從其他APP查就不一定了。”該充電站的劉姓負責人表示,目前市面上,能查詢到該充電站資訊的APP不少,這種資訊不互通或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偶有發生。

而在天津市河西區天塔街道五一陽光尊園小區外的特來電充電站,網約車車主朱先生和陳先生則向記者反映了另一個共性問題——電動汽車車主的冬天比較難熬。

“冬天至少比其他季節每天多充一次電。導緻充電比較友善的地方人就多一些,因為其實大家跑活兒的區域還是比較集中的。”網約車主透露,充電站排隊情況在冬季比較突出,再加上有時候會碰到油車占位的問題。

“現在電動汽車在公共充電站充電主要有三個問題,一是油車占電車的充電車位,二是會遇到沒有及時維修的充電樁,一些規模較小企業的APP上也沒有顯示,三是有的充電樁充到90%或者95%的時候充電速度會放慢,感覺充電時間特别長。”曾開着電動汽車從天津自駕到青島的老司機任先生總結。

記者采訪中發現,在電動汽車基礎設定日益完善、示範電站智能科技化大大提升的同時,局部區域、個别環節仍存在痛點。分布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資訊誤差大……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提速的同時,以上問題反映出充電設施運維和網絡服務還需進一步提升、城區公共充電網建設布局還需進一步優化。

小區充電樁“私建”難

一直以來,居民社群充電設施建設問題是制約電動汽車充電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這其中,相對于建立小區,老舊小區的車主在電動汽車充電方面會遇到更多桎梏。

記者來到位于天津市河東區六緯路與十三經路交叉路口附近的津順源大廈。作為一個隻有一棟住宅樓的居民小區,小區内住宅樓前後空間較為窄小。

記者聯系到該小區内一位電動汽車車主,他表示因為小區專用固定車位較少,自己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隻能安裝在距離小區較遠的租賃車位,對他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與上述車主由于車位條件差造成充電難不同的是,居住在天津市河東區華郡新苑的常先生表示,自己購買了電動汽車後準備在長期租賃的地庫車位上申請安裝充電樁,卻由于車位産權屬于開發商,而開發商不同意導緻無法安裝。

“現在不是充電麻煩,是沒有車位麻煩,有了車位才可以安裝充電樁,好多老小區車位都不多。”采訪中,正在特來電充電站充電的電動汽車車主田女士表示。

天津市河東區八緯路102号的龍泓園小區作為次新小區,小區内車位較為充裕。電動車車主楊先生告訴記者,他擁有産權車位,在物業申請、供電公司接電等環節都非常順利,但在安裝環節因為費用問題,與充電樁安裝公司有一些糾紛。

記者從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百姓申請個人充電樁難主要面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難題:客觀方面主要是部分老舊小區停車位緊張等因素限制,建設充電設施的條件不滿足;主觀方面主要是業委會等基層治理機制還不健全,部分物業公司對建設充電樁存在顧慮、不支援的情況。

小區公共充電樁成新思路

針對“被一個樁子難住”的問題,天津已經開始探索解決之道。“私樁”安裝受阻,小區公共充電樁成了天津市電動汽車車主們的新寄望。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天津市西青區朗庭園小區,此類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2020年8月,天津市政府在這一小區建成30台民心工程小區公共充電樁,每天的充電量在700~800千瓦時。

“朗庭園小區目前大概有70輛新能源車。折合每台樁一天約服務兩輛車,每台充電樁每天充電量為20多千瓦時。”記者從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與居民建設自用充電樁相比,小區公共充電樁至少有三方面優勢:一是由專業化企業進行建設、維護,有效化解安全隐患;二是建成後由專業人員定期巡檢,更加友善群衆使用;三是設施共享,提高了使用效率。

資料顯示,2019年以來,天津市連續3年将推進居民小區公共充電樁建設納入民心工程。3年來已經建成小區公共充電樁近7000台,其中2019年2266台,2020年3707台,截至2021年10月底2109台,滿足了近3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充電樁要建,更要物盡其用,是天津市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的思路。“2019年以前,有些企業在居民小區内已經建設了部分公共充電樁,但這些充電樁相對不太規範,充電價格也較高,今年我們将這批充電樁納入改造範疇,按照民心工程的要求進行規範化改造,驗收達标後享受民心工程的電價和服務費價格,真正讓百姓得實惠。”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