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手勢互動的實作原理不同,将手勢互動分為下面三種:
1. 基于視覺的手勢互動
這類手勢互動技術發展最為積極。非常多老牌和創業公司在這個領域内工作。它依靠光學原理和視覺計算進行物體檢測,其長處是:快捷友善和低延遲。缺點是:依據算法差異,精度會有所差別,并且此類方式有可識别區域,超出一定範圍便無法識别。
依據識别過程中是否須要額外的輔助裝置,又可細分為:裸手識别和輔助搖桿識别兩類,裸手方面最突出代表就是Leap Motion;輔助搖桿方面代表是Oculus Touch。
2. 基于慣性裝置的手勢互動
此類手勢互動系統主要運用慣性傳感器(加速計、陀螺儀6軸或加上地磁構成9軸傳感器)。
其長處是:靈敏度較高、沒有範圍限制、傳感器本身較為廉價;缺點是:傳感器存在一定的偏移量,會出現漂移,須要組合使用;還有傳感器的採集幀率一般都到1000Hz,對安卓系統的性能會産生一定影響。
這類互動方式有:a.傳統的體感搖桿,如Wii。PS Move搖桿等;b.智能戒指,類似空鼠的變形;c.有骨架限制的慣性傳感器,如諾亦騰的穿戴裝置。
3. 其它的一些專有手勢互動
此類方式花樣百出,有Google Project Soli採用雷達技術實作的極精細手勢控制;有基于力回報的手套;有基于肌電圖的Myo;有基于眼球定位的互動FOVE(這個不是手勢互動,但也是一種虛拟現實互動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