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媽媽、寶寶手冊、各大醫院都不斷推崇"喂母奶"的好處:友善新生兒腸胃消化、增強抵抗力、增加親子的親密關系……好處說都說不完,小班自己也是親喂媽媽,也發現确實能省下一大筆錢。但在社會努力推動的情況下,卻也出現了過于極端的"母奶推崇者"!

這類母奶推崇者會對"母奶"有強烈的執着,認為媽媽如果沒有外力的阻撓,都應該不計代價地給小孩喝母奶:
"職場媽媽,還是可以找時間擠奶啊!"
"你怎麼會沒奶?多喂就有啦!"
"喂奶很累?你可以躺喂啊!"
"你有奶幹嘛要退奶?你不知道有很多媽媽想喂但沒辦法喂嗎?"
"母奶才是寶寶最好的食物。"
"哪個媽媽不是這樣過來的~"
"小孩就是因為沒喝母奶是以……"
"奶這麼少,小孩吃得飽嗎?"
"你是因為奶小是以沒奶吧?"
或許這些建議都是出于好意,但如果太咄咄逼人、或是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确實會讓想退奶、喂配方奶的媽媽感到壓力,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給孩子做最好的決定"?
"我不喂母奶小孩以後真的抵抗力不好怎麼辦?"
"小孩會生病/過敏/便秘……是不是都是因為我沒喂母奶?"
"我有奶、但我不想喂,這樣是不是太自私了?"
"為什麼我的奶量一直上不來?我是不是不夠努力擠奶?"
"我喂配方奶粉,我是不是不如喂母奶的媽媽?"
"愛孩子"不是讓大人忽略自己的感受
其實,不論哪一種關系、你多愛一個人,都還是認為要"正視"自己的意願:你不想,就沒有人可以勉強你;别人也不能因為媽媽的意願而批評、質疑"你是不是一個好媽媽"。
"愛小孩"、"好媽媽"的标準并不是看大人有沒有為孩子燃燒自己,而是有沒有給孩子健全、健康、充滿愛的環境,并給予教導、給他自己承擔責任、品嘗後果的機會,教他成為堅強獨立、有獨當一面能力的正直大人。
"喂母奶"是一種選擇,"配方奶粉"也是一種選擇
身為父母,确實對孩子有照顧的責任,但"是否全母奶哺喂母奶"隻是育兒過程中的其中一個選擇而已:家長可以選擇給小孩喝配方奶、或是喝母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知道多花錢就可以給孩子更棒的教育、更棒的成長環境,但大家都知道要評價自己的經濟能力;但為什麼在喂奶這個階段的時候,不把媽媽的體力、生活品質也納入考慮的範圍呢?
讓小孩體質強健有很多方式,絕不是單靠喝媽媽的母奶,小孩就百毒不侵;成長過程中的作息、飲食攝取方式、所處的環境都會有很大的關系。喂母奶對寶寶固然是好的、也是最佳的選擇,但媽媽還是可以評價自己的生活品質、體力,給孩子其他的選擇,營造雙赢的局面:孩子長得好、媽媽也過得好、爸爸也可以有參與的機會。
其他人的态度……
老實講,媽媽要用什麼方式喂養小孩,真的跟别人無關!
如果媽媽對小孩的健康有疑慮,她會自己跟醫生咨詢、或是主動來問自己有經驗的親朋好友,這時候再分析優劣給媽媽聽、讓媽媽自己決定:
"如果體力夠、晚上起得來,你可以繼續親喂,但如果起不來,讓老公起床泡奶也沒關系"
"如果很累,但你又想親喂母奶,可以試着躺着喂看看"
"如果起不來又想喂母奶,可以買溫奶器,把冰箱裡的奶先拿出來溫,一下就可以給小孩喝了"
不用對媽媽說:"你怎麼不這樣做、那樣做"。
不管是喂配方奶,或是喂母奶,隻要愛小孩就都是好媽媽。請大家不要再道德勒索、情緒勒索已經為孩子操勞、煩心的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