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子日課368丨人性惡,禮義是從哪裡來的

荀子日課368丨人性惡,禮義是從哪裡來的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68講《性惡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問者曰:人之性惡,則禮義惡生?

應之曰:凡禮義者是生于聖人之僞,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為器,然則器生于陶人之僞,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勞工斲木而成器,然則器生于勞工之僞,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聖人積思慮,習僞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于聖人之僞,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若夫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謂之生于僞。是性僞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荀子·性惡篇第二十三》07)

有人問:人性惡,那麼禮義是從哪裡來的呢?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亦言:

人生來隻是壞蛋,這是違背事實的。假使真是那樣,那麼善或禮義從何而來。那就苦于解答了。要說禮義由聖人而出,聖人又不是人嗎?他又是憑借什麼呢?

我們來看荀子如何解答。

荀子的解釋是:所有的禮義,都産生于聖人的人為努力,而不是來自人的本性。陶工揉粘土制成陶器,陶器産生于陶工的人為活動,而不是陶工的本性。木匠砍削木材制成木器,木器産生于木匠的人為努力,而不是木匠的本性。聖人深思熟慮、反複實踐,進而制定禮義、建立法度,禮義法度便是聖人人為努力的結果,而不是産生于人的本性。

成功的人不僅能繼承前人的經驗、汲取前人的教訓,而且能在反複的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規避風險,為自己的成長營造一個有序的氣場。可以說每一個成功者都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通過學習逐漸化解人性的弱點,自覺養成完善的人格,追逐幸福的人生。

至于眼睛喜歡看美色,耳朵喜歡聽音樂,嘴巴喜歡吃美味,内心喜歡财利,身體喜歡舒适安逸,這些都是出自人的本性,是受到外物感應就自然形成,不需要人為努力才會産生的。如果受到外物感應不能自然形成,一定要依靠人為努力才能形成的,便叫做僞。這便是性和僞的由來,兩者有其不同的特征。

孩子是在成人的引導、在文明的規範下成長的。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