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生千古!戲曲文物學奠基者、著名戲曲研究專家黃竹三病逝

南都記者從“中華戲曲1986”公衆号獲悉,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首任所長、教授,中國傩戲學研究會顧問、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顧問、《中華戲曲》編委會顧問黃竹三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月22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戲曲文物學的開拓者、奠基者

黃竹三先生是享譽中外的戲曲研究專家,是戲曲文物學的開拓者、奠基者,也是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學研究所的創立者,《中華戲曲》的創辦者。曾任《中華戲曲》主編、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傩戲學研究會副會長、山西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曾榮獲第八屆全國“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

先生千古!戲曲文物學奠基者、著名戲曲研究專家黃竹三病逝

黃竹三先生與學生在山西調研古代戲台時留影。

黃竹三先生為廣東開平人,1961年中山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考取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史專業研究所學生,師從戲曲史研究泰鬥王季思教授專攻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戲曲,1965年研究所學生畢業後長期在山西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先生在山西50多年來投身于戲曲文物、文獻,民間宗教祭祀戲劇的探訪和考察,足迹遍及山西廣大農村地區,由此發現中國戲曲發展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泛戲劇形态”“戲曲産生發展的多元性”“北方有傩”等影響深遠的獨創性觀點,編著了《中國戲曲文物通論》等數十本學術論著,在學術界産生了重要影響。

先生千古!戲曲文物學奠基者、著名戲曲研究專家黃竹三病逝

先生創辦的戲曲文物研究所後來成為戲曲研究的學術重鎮,享譽學林,大型學術集刊《中華戲曲》(CSSCI來源集刊)成為學界矚目的學術交流平台,主持建成的校内戲曲文物陳列館成為後來在社會各界聞名遐迩的戲曲文物博物館,為戲曲史研究的拓展、戲曲文化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先生千古!戲曲文物學奠基者、著名戲曲研究專家黃竹三病逝

黃竹三先生曾榮獲第八屆全國“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

生前樂觀面對病魔

據黃竹三先生的大學和研究所學生同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吳國欽介紹,黃竹三先生生性樂觀曠達,生前一直堅持與疾病作鬥争。他在十數日因病情惡化入院接受伽馬刀手術,需要先用螺絲釘将鐵帽固定在胪骨,但他絲毫不以為意,還作詩自我打趣。“耄耋老翁逞英豪,二入醫門柳葉刀。鐵帽招搖行鬧市,猶思美味灌湯包。”可惜的是,他這次沒能戰勝病魔。

戲曲學界悼念黃竹三先生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古代戲曲學會會長黃天骥:

聽到竹三逝世的消息感到很突然、很難過。他1月21日下午5點還給我發了微信,轉一條與飲食有關的視訊給我看,我當時在外面參加聚餐沒看到,22日上午9點發微信給他,沒有回複,沒想到晚上就在朋友圈看到他病逝的消息了,讓人難以置信。竹三的去世是戲曲學界的重大損失。

我跟竹三亦師亦友。他為人謙遜、勤奮。我比他癡長幾歲,他一直尊稱我為老師。我為他幾本書寫序,他早年剛開始學寫古體詩時,我們還經常交流寫詩的心得。我們倆感情很好。我上了年紀之後,很少出遠門,但竹三70歲生日那次研讨會,我專門和康保成教授,還有台灣的曾永義先生一起去了山西臨汾,大家在那裡暢聚了好些天。這在我晚年是很罕見的事情。我最後一次見竹三是在2013年,第八屆全國“戲曲教學與研究終身成就獎”頒給了全國四位老先生,我和他都榜上有名。他那年來中大,我們見了面。

竹三1965年從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就去了山西,那邊的條件特别艱苦,但他受王季思教授的啟發,終身緻力于戲曲文物的研究,一幹就是一輩子,從未言退,不但創立了高校首個戲曲文物研究專業,填補了學術界的空白,他還培養了一大批戲曲文物研究的人才。

中山大學中文系吳國欽教授:

驚悉黃竹三老同學不幸逝世,心中悲慽,難以言表!

竹三的去世是戲曲學術界的重大損失!他主編過《中華戲曲》,主編卷帙浩繁的《六十種曲評注》,尤其是在戲曲文物的研究上,貢獻卓越,他的有關論著已翻譯成外文發行海外。他創辦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使之成為戲曲研究的重鎮。

竹三是我大學大學及研究所學生時的同學,為人正派,熱情真切。在中大畢業後配置設定去山西,熱戀中的女朋友不願偕往,離他而去,打擊不可謂不大,但竹三堅強面對,終于在山西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幾年來竹三受病痛折磨,近期腦部做手術,竟用鐵箍箍頭,無異于受刑,他把照片發給我,看後真想哭,實在太慘了。但竹三依然樂觀堅強,甚至模仿王洛賓歌唱掀起你的鐵蓋頭,其堅強樂觀的精神令人動容!

竹三安息吧,天堂沒有鐵蓋頭,你自由了,解脫了,請一路走好!

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戲曲學會副會長康保成教授:

黃竹三先生中大1961年畢業,師從王季思先生讀研究所學生,畢業後配置設定到山西工作。他遵從季思師教誨,在山西師範大學開創了國内首個戲曲文物研究專業,可謂得天獨厚,近水樓台。經過幾十年艱苦努力,建立了國内唯一的戲曲文物研究梯隊。他的故去是戲曲研究的巨大損失!痛悼竹三學長!

山西師範大學副校長車文明教授:

敬愛的黃老師突然離世,萬分悲痛。黃老師是我的業師,是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開創者,首任所長。先生學識淵博,學植深厚,宅心仁厚,是我們永遠的導師!先生開創的事業已經也一定能夠繼續發揚光大!先生永安!

山西師範大學戲曲與影視學院院長延保全教授:

作為弟子的我,其實在竹三師罹患癌症之後,就時刻關注他老人家的健康。昨晚聽聞恩師不幸仙逝的噩耗,悲痛不已,至今難以置信。

竹三師在弟子們心中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這不僅因為他是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的創始者,對研究所的建立有筚路藍縷之功,為戲劇與影視學科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他是戲曲文物學的開拓者,在戲曲文物、祭祀戲劇、戲曲文學、詩詞小說等多個領域卓有建樹,著述豐厚,尤其在戲曲文物研究領域新見疊出,創獲尤巨,其成就為戲曲學界所公認。

先生還是大型輯刊《中華戲曲》的創辦者之一,刊物經過36年的發展,已成為學界公認的重要權威學術刊物。先生創辦的戲曲博物館,開戲曲文物專題展覽之先河。戲曲博物館今已成為集教學、科研以及文化傳承為一體的重要基地。先生守望師大,樹蘭滋蕙,薪火相傳,為學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材。

今先生遽歸道山,駕鶴西去,是全國學術界的巨大損失!在此對恩師的哀悼無以複加!“有匪君子,終不可谖”,惟願恩師一路走好,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會長王馗:

尊敬的黃竹三先生去世了,是在與癌症頑強抗争了很多年去世的。

在此之前,我曾經陪同台灣學者蔡欣欣女士一起去拜訪身在北京的先生。身體一度平穩的他笑語歡聲,拿着自己的詩作和文集,一起回憶與台灣學者的諸多往事,當然也包括開啟他學術理想的中山大學人文傳統。那天,從住所到就近的飯莊,聊了許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絲毫沒有疾病帶來的痛苦,暢快的笑聲裡最關切的就是戲曲和文化。

黃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20世紀60年代就職于山西臨汾,一待就是半個世紀。很多人因為他身形高大,誤認他是道地北方人,而熟悉他的人最明白,從常年溫熱的嶺南到寒暑幹燥的河東,讓他甘心移根就地的,是他人品的厚重和對學術的執着。或許,這樣的人生際遇與時代有關,但親炙王季思先生而将戲曲史論研究一脈深紮,卻是黃先生作為一位真學者的人生态度。

在戲曲藝術的發祥地,黃先生看到了戲曲成熟後累代而建的戲台,看到了存留于民間的扇鼓神譜,看到了獨具地方個性的民間禮俗,這都超越了此前戲曲史論認知的範圍。是以,他從南而北的紮根,就從地域性的經驗中,提煉出了足以填補戲曲史論研究空白的學術真知,将此前對于戲台、戲曲文物研究零星成就,大大地提升成為成熟的戲曲文物學。

今天,當戲曲研究領域的學者們盛贊山西師範大學的戲曲文物學研究,慕名去師大進行山西戲曲文物的田野調研時,其實都與黃先生對這個學科的首創與開拓是密不可分的。作為這個領域的宗師級學者,他和自己培養團結的幾代學人為戲曲研究領域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而他與中國戲曲學會共同創立的《中華戲曲》,以及依托山西戲曲文物而建的戲曲博物館,又吸引着更多的學者投身于戲曲文物研究中。這一切,都在他的笑談中,化成了一段段人情往事,在家常記憶中展示着一個真學者的平常心。黃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他不再有病痛的糾纏,也不再有南北的糾結,獨步在有情世界裡隻有安靜的書齋和鬧熱的田野。

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