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雖然冷戰最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勝利而告終,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美國方面過得并不踏實。蘇聯在軍事上窮兵黩武式的發展以及從來不畏懼任何對手的、甚至是說打就打的作風令西方國家十分擔憂,有不少學者相信,在至少10年的時間裡,蘇聯占據着很大的優勢,甚至在局面上形成了碾壓。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1961年10月底,曆史上著名的“沙皇炸彈”在新地島試爆成功,有了如此可怕的王牌,赫魯曉夫甚至直接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當面質問西方國家代表:

“你們也不看看,現在誰才是老大!”

大伊萬的恐怖威力令全世界瑟瑟發抖,就連此前咄咄逼人的美國也不得不在一些問題上忍氣吞聲。然而僅一年後,美國就在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中表現出了令人詫異的強硬。究其原因,當時的美國手中掌握着一張“王牌”。

事情要從1960年說起,當年8月,美國大使館突然收到一封秘密信件,信中稱有一批極為重要的蘇軍機密要提供給美國。寄信人名叫奧格列·潘科夫斯基,此人是一名蘇軍上校,按理說能夠混到這個等級也算可以了,但潘科夫斯基卻對自己的待遇愈發不滿,甚至反目成仇,決定借助職權之便用自己的方式報複蘇聯軍方。即便嚴重懷疑這是個陰謀,但在這個極為關鍵的時期,美國人還是決定冒着風險賭一把。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根據後來蘇聯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從1961年4月到1962年10月,潘科夫斯基給美國提供了至少5000份重要的軍事機密,蘇聯損失慘重難以估量,而潘科夫斯基卻分文不取,他唯一的要求便是讓美國對他的身份嚴格保密,給他提供足夠的保護。實際上,美國情報部門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非常好,除了寥寥幾位大人物和需要同潘科夫斯基做接觸的CIA頂級特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潘科夫斯基的存在,甚至連美國總統都對此不甚了解。

在美國的庇護下,潘科夫斯基連連得手,他的膽子越來越大,在古巴飛彈危機爆發前夕,他利用職權之便摸清了蘇聯的“老底”,清楚地了解到蘇聯的飛彈數量其實并沒有對外宣傳得那樣誇張,射程更難以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蘇聯之是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一批飛彈偷偷運送到古巴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人清楚蘇聯手中握着什麼牌,也知道對方心裡打的算盤,自然敢一反常态地采取強硬态度步步緊逼,這反而令蘇聯有些措手不及。眼看古巴飛彈危機是以蘇聯的妥協而收尾,然而随後發生的事情,卻讓我們看到了克格勃可怕的一面。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如今,人們提起克格勃,總會用“神通廣大”這樣一個詞來形容;它的“神通”究竟有多大呢?我們不妨先來看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

曾有個外國人來到蘇聯一個小村莊中,這個村子地處偏僻,交通閉塞,宛如世外桃源。村子裡幾乎唯一的“商業”就是一家小商店,商店老闆看上去人品不錯,很好相處且十分健談。外國人在村子裡居住了一段時間,每天都要跑到小商店裡找老闆聊天。一切看上去沒啥特别的,直到若幹年後的某一天,外國人突然得知那個老闆居然是一名被安插在村莊裡負責聯絡的克格勃特工。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問題:蘇聯人口再少的地方也有特工潛伏,一來防止有外國間諜滲透,二來防止有人違法作亂。全盛時期的克格勃号稱擁有300萬人,當然,這個說法存在不少自吹自擂的成分。從全俄肅反委員會于1917年成立以來,這個機構幾經調整和改名,手握的權勢不斷擴大。1953年,當時被叫做“國家安全部”的該機構同臭名昭著的内務部合并,次年改組為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便是我們熟知的克格勃的前身了。在可靠的曆史資料中,全盛時期的克格勃,人數在50萬人左右。由于特殊的政治體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幾乎能夠淩駕于體系之外,擁有連最高上司人都忌憚的權力。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提起蘇聯,其壓抑嚴肅的政治氣氛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而克格勃在其中影響極大。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從其自身吸收成員的過程中便可見一斑。在斯大林時代,内務部的人員選拔就十分嚴格,尤其是那些有機會觸碰到國家核心機密的人員,其身份更是經過嚴格稽核,即便是祖上幾代出過國、在外國生活過,而自己與此毫無關系,也不會被克格勃吸收。除此之外,克格勃的訓練也是極為嚴酷的。蘇聯高層相信:最有價值的情報,

“必須直接從外國政府的非公開檔案中竊取,通過該國立場不堅定的、或是決心向蘇聯提供情報的公職人員手中獲得。”

秉承這一理念,特工們都必須經過殘酷的訓練。

電影《紅雀》中有這樣的刻畫:克格勃培養了一批以性為代價引誘目标上鈎、以此為把柄要挾對方就範的特工,男性被稱為“烏鴉”,女性被稱為“燕子”。一旦被吸收,這些特工會被運送到與世隔絕的“間諜城”進行訓練,他們不但要了解目标國的文化、生活習慣,還必須講該國語言,即便是在私下裡也不準講俄語。在訓練時,“烏鴉”和“燕子”們的尊嚴會受到踐踏,個人情感會受到摧殘甚至徹底毀滅,直至能夠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情欲,并将其當成竊取情報的工具。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說起克格勃最為成功的“經典案例”,策反法國駐蘇聯大使莫裡斯·德讓便是其中一例。1955年12月,德讓攜帶妻子抵達莫斯科上任後,克格勃就在他身邊安插滿了特工,即便是負責為其開車的司機都是訓練有素的進階間諜。起初,德讓意志堅定,毫無不忠于法國的迹象,随後,克格勃派出大批“燕子”勾引,就連德讓夫人的貼身侍女都換成了“燕子”。最終,德讓抵擋不住誘惑,“與蘇聯建立起了特殊的友誼”。不僅如此,法國總統戴高樂、印尼國父蘇加諾都曾是“燕子”的目标。

美國曾在駐蘇聯大使館中一次性找出120枚竊聽器,連蘇聯贈送給美國的國徽中都安置了竊聽器。即便是僅靠克格勃一個部門為主體發展而成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都足以與世界頂級情報部門抗衡,可見克格勃之強大。

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中:潘科夫斯基上校在不知不覺中給蘇聯源源不斷地帶來海嘯般的殺傷,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實在太過出色,蘇聯軍方實在想不通,為啥美國人像是看透了他們一般。然而,這場失利并沒有影響太多,當有人提出可能出了“内鬼”之後,克格勃介入調查,在極短的時間裡,CIA花費巨大精力與财力,為潘科夫斯基打造的整條“綠色通道”都被摧毀。

1962年,蘇聯處決了一名叛徒,這卻讓美國人至今仍感到膽寒

1962年10月22日,潘科夫斯基以叛國罪被處決,不僅如此,多名CIA頂級特工身份也遭到暴露。重要的是,美國人一直在尋找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然而時至今日他們也想不明白,克格勃究竟怎麼做到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