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逼近撈刀河,薛嶽才将指揮部,從長沙轉移到湘江西安,嶽麓山中的一個防空洞中,下達的第一個指令就是:讓李玉堂的第10軍死守長沙。
李玉堂和薛嶽之間,有點小紛争。第二次長沙會戰之時,李玉堂的軍部被日軍襲擊,隊伍也被擊潰,遭到薛嶽的訓斥,在南嶽軍事會議上,被撤了軍長一職。軍委會本來想讓鐘彬出任新軍長,但是鐘帥和李宗仁關系非常好,一直拖着沒有上任。

這個時候,日軍再次攻打長沙,薛嶽隻好保舉李玉堂代理軍長一職,帶着第10軍守長沙,但是李玉堂不是很買賬,最後還是蔣介石出面才擺平。
長沙西城之下就是湘江,對岸就是300多米的嶽麓山,是可以覆寫長沙全城的最佳炮兵陣地。北城、東城外就是浏陽河,南城沒有河道。
李玉堂接到任務之後,就帶人對城内外防線進行加強,構築了地堡,交通壕,散兵坑為依托的半圓形陣地。在城内,在主要的路口上,設定了鐵絲網、路障,并把街道所有的建築物上,都開了槍眼。
此外,對湘江水路,長沙以北,長沙以南的河段,全部封鎖。
忙活完這些事情之後,李玉堂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兵力不夠了。
當時第10軍手下有三個師,周慶祥的第3師,方先覺的預備第10師,朱嶽的第190師。第二次長沙會戰,剛剛結束不久,第10軍損失慘重,還沒有來得及補充兵員,其實說實在的,就是第10軍滿員,兵力也是不夠的。
嶽麓山必須放一個師,那麼東岸城區隻剩下了兩個師。
按照李玉堂的安排,方先覺預備第10師在嶽麓山,戰力最強的周慶祥第3師控制城東,朱嶽的第190師占領城垣陣地,主攻南北郊要點。捉襟見肘是必然了,連個預備隊都沒有。
李玉堂深知薛嶽的脾氣,這個時候要是申請調回第10師,必定被駁回,不申請,兵力不足,保不住長沙,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就當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之時,李玉堂得到一個消息:
彭位仁的第73軍一部先頭部隊,已經于12月31日抵達嶽麓山。
李玉堂就和參謀蔡雨時,商議是否可以将方先覺的部隊調回來。蔡雨時對李玉堂說:你先聯系方先覺,問下情況,隻要他同意,我們就這樣辦。
雖然方先覺是李玉堂的部下,但是鎮守嶽麓山是薛嶽的指令,膽子哪怕小一點,是不敢擅自挪動陣地的。蔡雨石給方先覺打電話問道:方師長,友軍已經抵達,想必你也知道,我和軍長研究,還是讓你部過江,你同意不!
方先覺也很豪爽:給我下指令,我就過江。
蔡雨時說道:軍長指令你即刻過江,嶽麓山交給友軍駐防,其他事宜你不用管,由軍長聯系。
就這樣12月31日,方先覺的部隊,開始渡湘江。
人馬渡過一半之時,第10軍軍部電話鈴響了,李玉堂和蔡雨時,互相看了一眼,果不其然,是薛嶽打來的。
薛嶽問道:預第10師,怎麼過江了?
蔡雨時回答道:報告長官,友軍第73軍已經抵達,可接嶽麓山陣地,預第10師回調,長沙可保,否則長沙守軍正面太寬,兵力不足。
薛嶽沉默了一會,直接來了一句:小心你的腦袋!
蔡雨時放下電話,李玉堂在身邊說:應該沒有事了,他說小心你的腦袋,差不多就是認同了這個做法。
方先覺第10師回來之後,李玉堂本來想讓其接替第190師的一個小陣地,但是從地圖上來看,長沙太像一個大口袋了,沒有河道的城南就是入口,防守最為薄弱。于是李玉堂立即改變部署,讓預第10師,到城南占領陣地。
後來事實證明,這一招非常的關鍵,後面我們還會介紹到。
這個時候,調往廣東的美式重炮團和兩個迫擊炮連,也已經全部回防,進入嶽麓山陣地,加上原來的一個炮兵團,如此一來,整個嶽麓山就編織成了一個密集的炮兵火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