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智慧,叫“一無所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人與人交往的時候,要學會裝傻,别太自以為是。

好的人生,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蘇格拉底說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誠然,一無所知,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

有一種智慧,叫“一無所知”

01

一無所知,待人淳樸。

孔子一行在去衛國的路上,遇到了一個隐士林類。他很老了,沒有兒女,衣服也很破爛,在田裡撿稻穗。

奇怪的是,林類一直在唱歌,絲毫不覺得羞澀,也沒有痛苦的迹象。

學生子貢大聲問:“老人家,你不覺得委屈嗎?不是很可憐嗎?”

林類笑着說:“我沒有兒女,了無牽挂;我沒有錢财,與世無争;我沒有死過,毫不擔心。為什麼要委屈,為什麼不能快樂?”

子貢沉默了,退到一邊,覺得羞愧無比。

沈從文在《邊城》裡寫道:“不要刨根問底别人的過去,那可能是永遠不想觸碰的回憶。”

當你苦苦追問别人的“痛處”的時候,本想知道什麼,卻無意之中挖掘了别人的痛苦。要是别人活得像林類一樣通透,你又會自讨沒趣。

那些看似可憐的人,你不知道他們的快樂,不懂得他們以“淳樸、簡單、粗糙”為美。

窮人生活在鄉野,躬耕為生,但是他們并不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讓他們怡然自得,就像世外桃源一樣。

街頭的群衆,靠撿垃圾為生,看起來很糟糕,其實他們在發現塑膠瓶的那一刻,比誰都快樂,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遇到“低級”的人,尊重他們,因為他們也是有大智慧的人,淳樸的思想,足以把你比下去。

古時候,陶淵明挂印辭官,回到老家種地、讀書寫作,看似無知,其實是以退為進,境界之高,一般人不能超越。

02

一無所知,做人謙卑。

有一次,蘇格拉底的一個學生,吹噓自己家有萬畝土地。

蘇格拉底拿出一張地圖,讓學生找一找,自己家的土地在哪裡。這個學生找了半天,沒有找到。

原來,炫耀是最沒有用的東西。你以為自己很厲害,殊不知是“一粒塵埃”。

一個人越炫耀什麼,越缺什麼。炫耀旅遊圖檔的人,往往很少去風景區,偶爾去一次,就激動得心跳加速;炫耀錢的人,一定是窮了很多年,忽然發了一點點小财;炫耀戀情的人,多半是還沒有結婚的人,老夫老妻是不會炫耀這些的......

低下頭,學會躬耕,才能甯靜緻遠。

一路上,把所有的人都當成老師,借助别人的智慧,才能避免犯和别人一樣的錯誤,能夠少走彎路;借助冷靜地思考,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借助謙卑的态度,能夠遇到更多的朋友,得到别人的幫助。

你的無知,就是最美的姿态。

有一種智慧,叫“一無所知”

03

一無所知,堅持蟄伏。

莊子說:“夏蟲不可語冰。”

人們常常笑話那些蟲子,到了秋天的時候,就蹦跶不了幾天了,很快就會消失。

可是,蟲子不知道冬天發生了什麼,但是它們躲開了冬天的寒冷,保全了種族的延續。

比方說,蟬利用春天和夏天的好時光,拼命生長,産下了很多蟲卵。

蟲卵在樹木的組織内,一旦變成若蟲,就躲在地下,慢慢長大,要耗費幾年的時間,經過五次蛻變,才變成成蟲。

誰都不知道,冰冷的土地下,還有蟬在努力成長。它們利用“無知”,迎接了一個又一個的春天。

有大智慧的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蟄伏是必須經曆的過程。

那些與強者對抗,在冬天裡掙紮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無知。雖然很英勇,但是容易損耗,也許連遇見下一個春天的機會,都沒有。

04

一無所知,難得糊塗。

小說家古龍說過:“隻有會裝糊塗也肯裝糊塗的人,才是真正最精明最厲害的人。”

每個人的經曆不同,對事物的了解不同,你卻自以為是導師,要求别人做什麼,或者完全按照别人的指點去做,簡直太可笑了。

你需要做的,就是包容所有的人,積極引導正能量,願意追随你的人,自然會緊跟其後;明白不明白,是别人的事情。

有一天,紀曉岚和乾隆皇帝聊天。皇帝問,什麼是忠?

紀曉岚順口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忠。

皇帝說:“我讓你去死,現在。”

紀曉岚隻能遵命,去河邊走了一轉,回來了。

紀曉岚說,他準備投河,遇到了屈原。屈原告訴他,昏君才會随意要臣子死,明君是不會的。是以,他隻能回來,讓皇帝當好“明君”。

幾句話,明顯是在“踢皮球”,卻化解了尴尬,大家糊塗而過。

現實生活中,用糊塗來化解沖突、破解難題的事情,比比皆是。反而是那些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一直糾纏不清,弄丢了人的感情,沒有一點人情味。

規矩再多,仍舊需要“法外開恩”,用情感來教化人,看似糊塗,實則精明。

有一種智慧,叫“一無所知”

05

結束語。

人啊,知道太多,是隐患;口無遮攔,就是災禍。

從古至今,殺人滅口的事情,還少嗎?“伴君如伴虎”,不把自己的智慧、力量藏起來,就會招來風雨。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你主動低頭,裝聾作啞,就變成了“低級”的人,也巧妙地躲過了風雨的侵襲。

如果你确實知道很多,那麼你就要主動隐退,找借口離開是非之地。不要用别人的“隐私”來要挾别人;不要随便當别人的和事佬。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知或不知,心中有數。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