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作者:博

作為自主陣營較早誕生的高端品牌,奇瑞旗下的星途,始終沒能推出一款熱銷車型,去年上市的首款純電轎車星紀元ES,銷量也不溫不火。不過星途的産品攻勢還在繼續,前兩天剛上市的全新SUV星紀元ET,就頗有點掀桌子的氣勢。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增程版18.98-22.58萬,純電版22.98-31.98萬,對于一台車長5米的中大型SUV,确實讓人眼前一亮。那麼這款車有哪些亮點,綜合實力夠不夠掀桌子呢?

星紀元ET是台怎樣的車?

首先,星紀元ET有兩個關鍵定位,其一是中大型五座SUV,其二則是純電+增程動力組合,對于奇瑞來說,這兩點基本都是首創。

此前奇瑞雖然已經有攬月這樣的中大型SUV,但采用的是6/7座組合的三排布局,如今的星紀元ET,尺寸比攬月更長、更寬,但隻配了五個座位,是20萬價位為數不多定位大五座的中大型SUV。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這種定位,讓人很容易就聯想到了同為中大型五座SUV的理想L6/L7和問界M7。

對比尺寸,星紀元ET的尺寸介于理想L6和L7之間,除了3米的軸距比較突出外,車長和寬度都和L6更接近。而和問界M7相比,星紀元ET更短、更低,但寬度和軸距有優勢。是以從級别來講,星紀元ET和理想L6、5座版問界M7都算得上同級競品。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而從價格來講,星紀元ET就比理想L6、問界M7低了一大截,在同等價位的話,星紀元ET增程版的主要對手,其實是領克08和護衛艦07等中型混動SUV,和它們相比,星紀元ET就妥妥要大一個級别了。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動力方面,奇瑞此前在PHEV方向一直側重于插混路線,其基于3檔DHT變速箱的鲲鵬混動技術,在結構上很有特點,但是和單檔位的比亞迪DM-i相比,更具複雜和昂貴,市場表現很一般。如今的星紀元ET,代表着奇瑞正式向增程方向發力。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和奇瑞此前油電平台共用的插混車型不同,星紀元ET采用的是全新的原生新能源平台,或者我們也可以稱其為純電平台。因為純電與增程動力的相容性是很高的,這點我們從星紀元ET很高的軸長比、以及純電版前艙的儲物箱,也能判斷出來。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以上就是星紀元ET的基本定位,接下來我們看看它具體的産品特點。

星紀元有哪些優缺點?

星紀元ET有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其中增程版的價格區間比純電版低一大截,而且基于其它車型的經驗,能推測增程版将是這款車的銷量主力,我們就先對增程版做介紹。

亮點1:價格有優勢

把新能源、中大型和5座這三個要素集齊,星紀元ET基本上是目前第一個指導價殺入20萬内的車型。除了它之外,20萬左右的新能源SUV,大多是小鵬G6、比亞迪宋L、領克08等中型SUV。

即便把價格往上擡一擡,能找到定位屬性和星紀元ET相似的,也隻有上面提到的理想L6/L7和問界M7等。如果把範圍擴大到6/7座車型,魏派藍山(27.38萬起售)、領克09 PHEV(28.99萬起售)等中大型SUV,價位也都比星紀元ET高得多。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亮點2:空間足夠大,舒适表現突出

有了近5米的車長和3米整的軸距,星紀元ET的空間是最不用擔心的。不管是前排還是後排,不管是乘坐還是儲物,它的空間對絕大多數家庭都綽綽有餘,這點無需贅言,我們看圖就可以: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值得一提的,是星紀元ET的内飾也做出了很好的居家氛圍,設計簡約明亮。改掉了此前星途、奇瑞車型常見的過度設計,座艙普遍采用柔和的線條和曲線。中控、車門、扶手台等基本都被軟性皮革完全覆寫,越級的豪華感确實做出來了。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座椅方面,星途明顯也下了功夫,整體寬大厚實,方格圖案的效果很抓眼球。整個座艙的配色、氛圍和設計,從視覺上就讓人感到舒服。另外類似副駕零重力座椅的配置,也不出意外地配上了。

亮點3:标配200公裡純電續航

星紀元ET增程版都配了一塊32kWh的電池組,CLTC工況的純電續航200公裡整,對比理想L6的212公裡、問界M7的240公裡,其實不算長。

不過考慮同價位競品的話,領克08、比亞迪護衛艦07等插混車型,起步配的電池組都在20kWh左右,純電續航100公裡出頭,而200公裡+的版本售價都在20萬元以上。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而像星紀元ET這樣純電續航達到200公裡的話,日常大多數場景都能當純電車型開了,這也是它相比同價位插混SUV的一個優勢。

亮點4:底盤規格拉滿

在機械素質方面,它的底盤硬體規格确實非常高,首先是懸架結構,采用了前雙叉臂、後五連杆的組合,已經達到了豪華車的級别,同時高配還有CDC+空氣懸架的加持。

以上這些就是星紀元ET增程版的主要亮點,配合20萬元左右的售價,确實算得上一台很有成本效益的産品。不過超高成本效益的背後,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視的缺點。

1、增程版全系無四驅

和官方對标的理想L6/L7相比,星紀元ET的一個最明顯的短闆,就是全系都隻有單電機後驅的動力。

其實從問界M7的銷量比例能看出,價位更低的兩驅版,銷量占比明顯比四驅版要高,如果理想L6/L7推出兩驅版的話,銷量預計也會超過四驅版。不過星紀元ET增程全系都沒有四驅,除了無法滿足四驅客戶外,本身的産品形象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2、動力落後競品

星紀元ET的電機有265馬力的參數,官方0-100km/h成績7.8秒,對于日常家用已經比較充足,對比護衛艦07、唐DM-i的兩驅版,動力都強一些。

但是對于目前20萬價位的主流新能源車,星紀元ET兩驅版的動力就有點落伍了,領克08的兩驅版,也有381馬力的綜合功率,四驅的理想L6、問界M7,0-100km/h成績都在5秒左右。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價格來到20萬元的新能源市場,消費者對動力的要求不再僅僅是夠用了,星紀元ET在這方面的相對弱勢,可能會流失一部分潛在客戶。

缺點3:配置有欠缺

作為一台不缺垂直空間的大五座SUV,星紀元ET配了全景天窗,但沒給實體遮陽簾。

另外,如今在15萬價位已經開始出現的骁龍8295車機晶片,沒有出現在星紀元ET上。雖然基本的語音互動和車機流暢性已經有了保證,但對于2024年5月的新車,星紀元ET的整個車機表現,确實算不上第一梯隊。

其次是智駕方面,星紀元ET增程版全系都沒有雷射雷達,僅具有高速智駕的能力。考慮到很多人買新能源車,就是沖着智能化和智駕去的,這點也可能影響到星紀元ET增程版的銷量。

以上就是星紀元ET增程版的基本情況,至于純電版本,價格門檻比增程版高了不少,主銷價位來到了23-27萬,但也彌補了一些增程版的短闆。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比如動力方面,星紀元ET純電的後驅版就有313馬力,0-100km/h成績6.6秒。同時純電版也有四驅版,分480和562馬力兩個版本,破百成績分别是4.7和3.8秒,已經跟得上新能源主流水準了。

而在智駕方面,星紀元ET純電版從24.98萬的配置就給到了雷射雷達和城市智駕,同時标配了800V高壓架構,核心硬體上基本跟上了行業潮流。

另外,從中大型純電SUV級别來看,星紀元ET是目前定價最低的車型之一。例如尺寸要小半圈的小鵬G9,降價後的起步價也在24萬元以上。雖然星紀元ET純電版不大可能成為主銷款,但它的成本效益确實也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的競争烈度。

​掀桌子但沒完全掀,星紀元ET是比理想L6更好的選擇嗎?

總之,星紀元ET整體是一台有誠意的産品,可能會在銷量上實作一定突破。能不能成為奇瑞在高端新能源市場扭轉頹勢的爆款,就還要等市場檢驗了。

對于這款車,大家覺得怎樣呢?歡迎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