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晖

《開端》作為開年第一炸,給行業與追劇網友帶來了久違的狂歡。不止劇本身在各大社群呈刷屏屠版之勢,連原著作者祈禱君的獨特起名方式都貢獻了幾個熱搜梗。她之前分享的擔任該劇編劇的經曆,也令許多人十分感慨,增加了對這部劇、對正午陽光的好感度。

不過與此同時,祈禱君的一些陳年老瓜也被扒出,不乏網友又是以感到“下頭”。

人是人,書是書,劇是劇,分屬不同環節,不一定要連坐。然而,在IP改編成風、影視營銷過剩的情況下,觀衆似乎沒有免于場外資訊侵擾的權利。

作品還是白月光、作者卻成了泥點子,成了越來越多人苦思不解卻又習以為常的問題。做個不一定恰當的聯想,連JK羅琳都免不了因多年後的言論而被“哈利波特”粉絲與IP割席。那還是可待商榷并非絕對錯誤的言論,怎能不讓人感歎一句,“大人,時代變了”。

一方面,大IP時代把所有人變成了工具人、螺絲釘。但另一方面,不斷重構的産業生态、激烈變化的輿論生态其實也給了作者們更多選擇——是堅守自我還是接受定制,是遠離改編還是主動下場,是保持神秘、顧全大局,還是積極下場營業、遇事大方開麥。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今時今日,究竟怎樣的原著作者才是好的原著作者,可能業界、書粉與觀衆都會有不同的答案。現代文學理論已經普遍抛棄了過去那種推測“作者意圖”的研究方式(隻有中國小閱讀了解題還在堅守陣地),作者并不擁有作品的最終解釋權。正如羅蘭巴特在《作者之死》中所言:“為使寫作有其未來,就必須把寫作的神話翻倒過來:讀者的誕生應以作者的死亡為代價來換取。”

然而為使IP有其未來,作者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流量明星”,被不斷推向浪尖。

作者塌房的一百種方式

《開端》作為國内首部影視化的時間循環題材,版權售出之時就頗受關注。當時,便有網友提到作者祈禱君2016年與另一小透明作者九牧君之間的龃龉。

叙述者表示,當時祈禱君指責九牧君刷分,九牧君後來打官司維權并且勝訴,然而還是被祈禱君用輿論壓倒,最終封筆退圈。《開端》播出之後,又有人将文章搬運到微網誌。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平心而論,這件事隻涉及作者,不涉及作品本身。不過《開端》最近的更新剛剛譴責過網絡暴力,故事内外聯系起來看還是頗為諷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網絡上流傳着不少網文作者間大大小小、輕輕重重的摩擦。摩擦中大神們展示出來的做事風格如果與作品呈現的價值取向差異過大,确實會導緻觀衆濾鏡破碎。

這是不涉及作品的“塌房”,還有一些涉及作品的情況,最典型的便是抄襲。網文創作門檻低、類型化,抄襲、“縫合”一類的事件時有發生。許多人年少時閱讀量不夠或者資訊封閉,會把一些作品奉為白月光,後來才發現作者竟是抄襲。IP改編潮到來之後,這一情況又出現了更複雜的變種。

一個經典案例就是《甄嬛傳》。小說有7冊150萬字,曾被網友質疑加晉江判定有30多處情節、語句與其他作品相同或相似,包括古典名著《紅樓夢》,也包括匪我思存的不止一部作品。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然而衆所周知,該書後來被鄭曉龍夫婦搬上熒幕,成為了一部國民經典,是許多人至今的下飯必備。

經過大刀闊斧的改編與演員們“注入靈魂”之後,人們普遍認為劇版相比原著已經大變樣,并且拔高了一個檔次,可以通過内容上的切割而得到寬限。之前《甄嬛傳》開播十周年,玩梗、上熱搜的都是演員,原著作者流潋紫則沒有參與也沒怎麼被提起。

還有一些情況介于以上兩種之間,波及到讀者心愛的作品、人物,但沒有到抄襲的程度。比方說作者自我修訂作品、修改情節,以及多年後續寫故事,但續得沒有誠意或者與前作出現沖突、與已有了解出現偏差。

JK羅琳在歐美市場遭受的攻擊越來越匪夷所思,如今在我們這邊得到了極大的同情。不過在此之前,本傳讀者也曾因羅琳在IP後續開發中的“吃書”行為十分無語。還有作品改編出了多部高分校園劇的八月長安,去年推出了一部有關振華中學的新作《這麼多年》,林楊等前作中的高人氣角色在其中出現,過于“成年人”的描寫卻在老讀者中引發了強烈抗議。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親媽”一定最懂作品嗎?

要論2021年令人耳目一新的劇集,《司藤》絕對要占上一席,原著作者尾魚也是以知名度更上一層樓。

當然,在此之前,她已經是頭部言情作者,其作品因類型元素豐富、人設不落俗套而廣受歡迎。但也正因如此,尾魚的改編運一直不是很好,作品很難原汁原味呈現在熒幕上。

去年11月,尾魚在微網誌上吐槽有兩部作品遭遇魔改,意見不被片方尊重,最後表示未來賣版權一定要拿到劇本編審權,不然甯可“不賺這個錢”。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一石激起千層浪,尾魚的呼聲得到了網友的大力支援(這年頭很少有人沒嘗過心愛作品被魔改的苦吧)與業界關注,最後甚至引發了網文作者與編劇之間的一場口水戰。可見IP熱潮雖不可逆轉,推進卻也沒有那麼絲滑。

再大牌的作者也會遇到魔改的情況,或者說越大牌的IP越容易出現令人大跌眼鏡的改編。而多年來面對魔改,作家們的反應不一:極端的遠離,比方說主動表示沒有參與,希望大家書劇分離;又或者拿了錢就move on,改編出來是好是壞都躺平(大部分男頻作者的做法);極端的下場,自己成立公司,把版權掌握在手中,把控每一環節(如過去的瓊瑤阿姨,現在的南派三叔)。

在兩個極端之間,還有作者受邀擔任監制、藝術總監,或者親自擔當編劇等選項。

祈禱君同時也是劇版《開端》的編劇之一。她之前分享到,項目組手把手教會了她從劇本語言、格式和結構等一切專業相關,帶她入門。這不是正午陽光第一次讓作者參與項目,《琅琊榜》的編劇也是原作者海宴,阿耐與正午合作了《歡樂頌》《大江大河》《都挺好》《落花時節》等多部作品,許多都參與了編劇工作。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還有其他一些作者擔當編劇、為自己作品保駕護航的案例,如顧漫,如《鶴唳華亭》的雪滿梁園、《凰權》的天下歸元、《掌中之物》的鮮橙等等。有些甚至作為編劇的身份已經超過了網文作者的身份,如墨寶非寶、水阡墨。

言情大神匪我思存2015年與合夥人一同成立了雙羯影業,項目并不局限于其自身的小說作品,知名的有網劇《緻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與《傳聞中的陳芊芊》,都是走甜寵沙雕風,匪我思存在其中的title是出品人、總策劃等。

不過,原著作者擔當編劇結果就一定會好嗎?也不盡然。

一方面,寫劇本和寫小說畢竟不是一回事,大神作者在很多方面可能還不如一個熟手編劇。另一方面,有時即便原著作者來改編,也會出現一些魔改OOC或者端水端不平的情況,讓書粉更加難以接受。

南派三叔親任編劇的《重新開機》,觀衆接受度就不如“含磊量”為0的《終極筆記》。《招搖》作者九鹭非香在擔任劇本編劇時不堪壓力,将怨氣發洩在筆下人物上,導緻結尾全崩。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一直能打一直爽

匪我思存在上文出現了不止一次,這位女士在IP大潮中可謂超長續航。2010年造就鐘漢良李小冉熒幕情侶的《來不及說我愛你》改編自她的作品,2022年兩人二搭的《今生有你》還是改編自她的作品,每一次釋出物料都讓鐘愛狗血這一套的觀衆狂喜。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有媒體将言情IP改編劃分為了三個階段:1990-2009年,主要改編對象是台灣言情小說,代表人物有瓊瑤(《還珠格格》系列、《情深深雨蒙蒙》)、席絹(《上錯花轎嫁對郎》《穿越時空的愛戀》)。2010-2014年,是内地網文改編的起步時期,代表人物有明曉溪、桐華。

2015年之後,内地網文改編全面流行,大批言情作品得到開發。類型化的小說、劇集讓作者們也以細分賽道的方式為人知曉。比如提起校園題材會想到八月長安、趙乾乾,提起仙俠題材會想到九鹭非香、十四郎,提起懸疑會想到丁墨、尾魚等。

匪我思存與顧漫都是第二階段便進入改編界,并且很快樹立起了一虐一甜兩杆大旗。匪我思存有10部小說已經被搬上熒幕,背景從古到今都有,強取豪奪的虐戀配方卻始終如一。當然,這一套并不是一直行得通,看市場風向也看演員演技。

顧漫迄今為止隻有《杉杉來了》《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你是我的榮耀》4部作品影視化。除了《何以笙箫默》有誤會情節,其餘基本都是俊男美女談一場舒心治愈的戀愛。作品沒有太大的野心,勝在完成度都比較高,把甜文特有的甜、爽、蘇感都如數呈現。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男頻 IP本身開發得晚,且操作不夠成熟,像匪我思存、顧漫這樣的情況較少,這就令紫金陳顯得很難得。搭上了懸疑短劇的快車,紫金陳得以在三年内靠三部高分劇打響名頭。

《開端》火了,時代需要怎樣的原著作者?

理工男紫金陳文筆平平,寫出過驚天之語“蘭州拉面般的淚水”。但勝在思維邏輯強、寫得了推理罪案,同時位置擺得正,明白自己寫的就是通俗作品。他曾經在采訪中将作品比喻為毛坯房,賣出之後任人裝修,心态好到不行。

提到作者,大家都喜歡引用錢鐘書先生避見粉絲的話,“如果你吃到一個雞蛋,覺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認識下蛋的母雞呢?”觀衆完全有理由隻享受作品,而不去追問場外因素。不過另一方面,當影視圈利用IP與作者的資料、名氣、明星效應參與宣傳,就要做好被反沖的準備。

話又說回來,其實對于觀衆、包括對于業界來說,能夠源源不斷産出好故事、跟得上市場潮流、最好還适合影視改編的作者,就是最好的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