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琴家陳莎談肖邦之夜音樂合集:不要介意你的音樂成為背景音樂

作者:酒死了

記者|潘文傑

編輯|黃月亮

"無論什麼音樂,回味都是關鍵,這意味着音樂可以引發思考。鋼琴家陳薩在他的新專輯《肖邦的夜行》的釋出會上說。10月,她将擔任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決賽階段的評委。

《肖邦之夜》是陳莎2019年肖邦之夜全鋼琴獨奏音樂會中的一張專輯。國家大劇院鋼琴系列總監張世軒在活動上表示,早在2016年,國内音樂市場大家還喜歡活潑、讨人喜歡的曲目時,陳薩開始做德彪西的《前奏曲》演唱會的全套,後來又做了肖邦的《馬祖卡舞》和肖邦的《夜曲》演唱會。"藝術家領先于市場,"張說,并補充說,今天的觀衆看到完整的布景不會感到驚訝。

<h3>聊專輯:21張《夜之歌》可以親自重組和對待</h3>

肖邦在大衆情緒中可能被貼上"抑郁"的标簽。陳薩說,你也許可以用冷暖色調來區分肖邦和李斯特的不同氣質,其實肖邦是一個富有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有很多層次。

《夜之歌32 2》是陳莎剛進入這組曲目時第一次接觸到這部作品,她以為這部作品和肖邦後期的《船歌》有相似之處,充滿搖擺,帶有"變幻莫測、色彩缤紛",甚至幾首《夜之歌》中間的贊美詩氣質,是她沒想到的精神甚至虔誠。

鋼琴家陳莎談肖邦之夜音樂合集:不要介意你的音樂成為背景音樂

在陳莎眼中,這21首"夜曲"包羅萬象",有着不同的氣質,說其共性,即更加"個性"。這意味着肖邦并沒有把它們都寫成沙龍音樂,有些音樂甚至不是為其他人寫的。她說,在不同的"夜間音樂"中,音樂有時可以是戲劇性的,有時是凄美的,從恐慌,自由的音樂到詩意的部分,以及從頭到尾都像民謠的音樂。

在了解肖邦《夜之歌》的過程中,陳莎決定按個人順序錄制這張專輯。"已經有很多專輯是按照它們出版的順序錄制的,"她說。但她錄制了21首《夜之歌》,不想隻尊重出版曆史,更重要的是尊重樂譜本身。在熟悉了樂譜之後,她認為21首《夜之歌》可以親自重新組織和對待。例如,這張專輯将"Nightline No. 20"作為其第一首歌,因為它是肖邦的遺産,"并且有一種回顧感,就像故事開始講述之前的準備一樣。"她也會尋找一些音樂動機,"當他們覺得應該在一起時,這是一種非常舒服的方式來伸展它......叙事、幻想、複雜、流暢、靜止、莊嚴、解脫......"陳薩想以自己的方式傳達肖邦作品的複雜感受。

在制作這張專輯時,陳說她有她想做和想做的事情,并希望為她的聽衆帶來一些不同的東西,但之後會發生什麼是不可預測的,隻能"讓它成為"(順其自然)。當被問及他是否擔心他的音樂會成為bGM(背景音樂)用于娛樂時,陳說音樂在每個時代都是娛樂性的,"我不介意音樂成為BGM,因為音樂不一定是一種形式,它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影響着人們。"隻要少數人始終把音樂當作信仰和精神的食糧,音樂就會永遠存在。

<h3>聊聊蕭賽:一些新的、不同的彈劾方式不夠誠懇</h3>

陳莎和肖邦的戀情很早就開始了,她參加了2000年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當年她獲得了第四名。在2021年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陳莎将前往華沙擔任評委。在活動中,她還談到了自己對比賽的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音樂比賽,也可以給參賽者帶來機會,參加比賽給參賽者積累曲目,積累高壓舞台經驗有所幫助,也給參賽者帶來更多的舞台和展示自己的櫥窗, 對年輕音樂家的事業有所幫助。

鋼琴家陳莎談肖邦之夜音樂合集:不要介意你的音樂成為背景音樂

陳莎說,作為評委,他們會帶着對音樂的期待去聽,在心态上也會感到緊張。而且由于比賽的數量和曲目的數量,評委們也可能會遇到審美疲勞,"但每當你遇到真正閃爍的音樂時,你會立即被音樂的精神照亮并醒來。而她對參賽者的建議是,雖然參加比賽的壓力會很大,但仍然不能用被評判的心态來玩,而是要展現自己的音樂。

作為評委,她對參賽者的期望是一種"人格诠釋",這也是一個規模問題。因為不同作曲家的演繹界限不同,"有些作曲家的線條可以向下調整,甚至變成虛線,有些則不能。好的演奏是對作品本質的了解和自己的個性的最佳結合。"市場上有很多音樂家想要引起關注,有時他們聽到的東西是為了不正當而演奏的,"陳說。有些被設計成"讓它變得如此美好",并且偏離了真誠。她說,音樂家想要被注意到沒有錯,但沒有辦法去思考它,這并不反對藝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