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送完孩子,我回家打掃衛生。當我拿起孩子床頭的枕頭,準備清洗枕套時,突然散落了3000塊百元現金,裡面還有一張小紙條。看完紙條的内容,我慌了,趕緊給孩子的班主任打電話。
我告訴了他們班主任紙條的内容,并請老師幫我留意孩子在學校的動态,請求老師放學時,找個理由把孩子留校,等我去接。老師也察覺到了這件事的風險,說會全力配合我。
打完電話,我冷靜下來,反複看着紙條上的内容,找原因想辦法。想着想着,我淚流滿面,陷入深深地悔恨之中。
兒子平時屬于暖男型,吃飯給我夾菜,出門幫我提東西,我生病時他會給我端茶倒水,還經常為我捶腰。
記得他在4歲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情緒不太穩定。
一天我給兒子洗澡,兒子稚嫩的聲音問:媽媽,你怎麼了,不開心嗎?
“沒有啊,媽媽就是有點冷,咱們快點洗完就好了”
“媽媽你哪裡冷,我幫你暖暖。”
“傻孩子,心冷,怎麼暖啊?”我半開玩笑地對兒子說。
兒子用小小的手,抓起來浴缸裡的熱毛巾遞給我:“媽媽,我用熱毛巾幫你敷一下吧,焐熱了心就不冷了。”
兒子稚嫩的聲音,天真的笑容,瞬間熔化了我的心。
看着手中的紙條,我不相信我的天使,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紙條上寫着:媽媽,我很愛您,可我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總是惹您生氣。您去找一個比我更聽話更好的孩子吧,這是我所有的零花錢,給他買個大禮物吧,我希望他能乖乖聽話,不惹您生氣。
我腦海裡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學習成績很好,成績總是前三名。學習從來不用操心,他喜歡看書,下圍棋,也喜歡書法和籃球。在别人眼中,他屬于“國小霸”類型。
很多朋友問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其實我是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的。我屬于很佛系的媽媽,一直秉持着“隻要孩子平安健康快樂就好”的原則,我對他的學習基本沒有管過。他回家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都是他自己安排,我從不額外安排作業。
去年疫情期間,孩子愛上了打遊戲,每天上完網課之後,就習慣性玩兩到三個小時,甚至還不夠。
有時我控制他的遊戲時間,他會對我發脾氣,到後來,他竟然在寫作業的時候,說要用平闆查資料,其實是偷偷的看了兩個小時的遊戲攻略。
兒子因為玩遊戲,變得不愛看書,開始撒謊,開始不講道理亂發脾氣。這些讓我開始焦慮,也開始用指令的口吻要求他不準玩。結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兒子撒謊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他要玩遊戲,我要他學習,我們每天都因為同一個問題,無休止的争吵。兒子成績雖然一直沒有波動,但身為母親的焦慮卻日益明顯。我開始給他安排課後習題,報課程班,為的就是讓他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玩遊戲。
越是被我管得厲害,兒子的反抗情緒就越大。
這學期開學到現在,我倆的争吵不斷更新,哪怕他說他能管理自己,能處理好遊戲和學習的關系,我也不願再相信。
他每天回來跟我說他在學校受到的表揚,取得的成績,我也還是會催促他學習,強調不準玩遊戲。要他多向他們班那些,自控能力好,有學習自覺性的孩子學習。
後來,我們的争吵少了,但兒子的話也變少了。
這周,兒子突然每天都會跟我說很多個“對不起”,隻要我一說話,他就會說“對不起,媽媽你别生氣”我以為孩子開竅了,懂事了,沒想到幾天早上卻看到了這張紙條。
我意識到我的焦慮,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開始懷疑他不夠好,因為我的言行一直在否定他。
他也開始懷疑他自己,開始變得不自信,開始覺得自己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覺得自己對不起我,總是讓我生氣。
而我卻從來沒有意識到,我的這種以愛之名的焦慮,正在摧毀兒子的自信和自尊,我用我的言行,否定了孩子的一切,也毀掉了我在兒子心中的愛。
我給兒子寫了一封信,然後去學校接他放學,我想,是我該向孩子鄭重道歉的時候了,我希望他能真心原諒我!
@小何夢境孩子愛玩遊戲這件事,相信是現在很多家長共同的焦慮。作為家長,我們确實需要控制孩子對遊戲的癡迷,我們要正确地溝通和引導,而不是無止境的語言傷害,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們言聽計從。
把他們當做一個成年人來溝通、信任、尊重、鼓勵。讓他們在父母的眼裡看到很棒的自己,他們才不會在遊戲裡發洩自己的挫敗感。遊戲就是遊戲,不然讓它成為孩子精神的避難所。
我們成年人的世界,有一句話“幫是情分,不幫是本份”,而在孩子的世界中,我們要求:愛是本份,聽話是本份,懂事是本份,有出息是本份,好好學習、按時完成作業是本份。那麼屬于孩子的“情分”呢?
@小何夢境大家對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怎麼看呢?歡迎大家一起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