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0家店,百億美元估值,盒馬能否自力更生?

作者:創業邦
300家店,百億美元估值,盒馬能否自力更生?

作者丨蘇敏

編輯丨房煜

圖源|盒馬官微

繼上個月底從阿裡巴巴集團獨立之後,盒馬鮮生又傳出拟以 100 億美元的投後估值融資。

據彭博社報道,盒馬鮮生正與顧問制定一份潛在戰略和财務投資者的名單,以邀請這些投資者加入本輪融資,最快可能會在下月啟動。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阿裡巴巴尚未決定盒馬的融資規模,但會在融資後保留其多數股份。由于有關事項仍在商議當中,交易不保證會完成,100億美元估值亦隻是初步數字,或将随着談判推進而該變。

對此,阿裡和盒馬方面均未做出回應。

事實上,在2021年年底盒馬從阿裡的事業群轉變為集團外的獨立公司,需要自負盈虧之後,外界就猜測盒馬很可能會對外融資乃至尋求上市。融資傳聞的出現,進一步印證了此前外界的推測。

在盒馬鮮生所在的生鮮零售賽道,你方唱罷我登場,新零售、前置倉、社群團購,短短幾年時間,這些模式已經輪番上陣了一遍。

自負盈虧也好,獨立融資也罷,可以說,快6歲的盒馬和阿裡新零售,已經走到了一個需要階段性成果的關鍵節點,從“舍命狂奔”到“保命狂奔”的探路告一段落。

自負盈虧意味着阿裡持續輸血的時代結束了,但在真正實作整體盈利之前,盒馬仍需要資本的助力。阿裡新零售5年,盒馬能否獨立行走?盒馬的未來,又有哪些可能性?

300家店,百億美元估值,盒馬能否自力更生?

“從阿裡體系的内環跑向一環”

盒馬的獨立其實早有先兆。2021年,阿裡集團内部組織架構進行了多次調整,先是當年8月,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不再向戴珊彙報,而是直接向張勇彙報。

到了2021年末,阿裡直接将盒馬從一個事業群轉型為一個脫離阿裡組織架構獨立發展的公司。這被侯毅形容為“從阿裡體系的内環跑向一環”。

他對媒體解釋稱:“本質差別是盒馬希望更獨立地适應市場的發展,完全做一個市場主體,實作自身的良性發展,具備自造血功能。”

這意味着,盒馬需要通過盈利來證明其模式能夠跑通,能否自食其力,而不是持續燒錢擴大市場。

這幾年來,被外界戲稱為“零售業富二代”光環的盒馬,雖然也走了一些彎路,但由于背靠阿裡,盒馬不斷試錯的底氣遠大于其他精打細算的同行。盒馬旗下最主要的業态盒馬鮮生,從一開始就高舉全管道的大旗,憑着颠覆性的思路最終在零售行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盒馬鮮生首店上海金橋店于2016年1月正式開幕,距今已經整整6年。截至2021年12月18日,盒馬鮮生全國門店數已經突破300家,開進全國27個城市。盒馬X會員店也有7家。

關于盒馬的融資曆史,企查查App顯示,2016年3月,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阿裡巴巴的A輪融資,金額為1.5億美元。此外再無融資紀錄。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阿裡巴巴尚未決定盒馬的融資規模,但會在融資後保留其多數股份。也就是說,在盒馬的股權配置設定中,阿裡仍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彭博進階分析師 Catherine Lim 指出,阿裡為盒馬籌資,可以投資于新技術和自動化,提供更高效的生鮮食品供應鍊。盒馬的競争對手衆多,包括美團、拼多多、京東等巨頭,更高的效率可以降低其生鮮業務的機關成本,進而提高自身的競争力。

此外,據新消費日報報道,盒馬X會員店有望以自有物業的形式落地。這又是一筆不小的投入。而本輪融資如果成功落地,或将為盒馬的下一步擴張提供充足的“彈藥”。

事實上,阿裡此前也曾有過類似的案例。2019年初,由餓了麼和口碑合并而成的阿裡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獲得由阿裡巴巴、軟銀和其他第三方投資者的30億美元獨立融資。主要原因之一是本地生活業務雖然交易規模增長迅速,但對資金需求亦不斷增長,拉低了阿裡整體的盈利水準。顯然,盒馬鮮生也面臨着相似的境況。

100億美金的估值高不高?至少可以說不低。橫向對比,登陸美股的前置倉頭部平台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目前市值分别為8.5億和14.4億美元;A股超市闆塊龍頭永輝市值不足400億元人民币,折合美元60億左右;阿裡以423億元人民币完全控股高鑫零售,折合近70億美元。

以此來看,盒馬鮮生算是目前被資本寄予厚望的新型商超零售的代表。如果盒馬最終可以實作IPO登陸資本市場,其市值可以比肩目前的零售龍頭企業。

從資本角度看,估值是對企業未來幾年盈利能力的預期,參考資料包括銷售收入、淨利潤、淨資産,以及整個市場的平均水準等。也就是說,至少一級市場對盒馬未來是有正向期待的。

另一方面,生鮮零售行業的發展變化,或許也是阿裡為盒馬尋求獨立融資的原因之一。

生鮮零售行業格局動蕩,如同過山車。以2021年7月為分水嶺,前半年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先後登陸美股,社群團購還是強弩之末;但到7月之後,随着“老三團”同程生活的破産、橙心優選等收縮裁員,情況急轉直下。此外,同為新零售的永輝超級物種大規模關店;京東7Fresh在經曆低迷期之後卻宣布加速重新開機;阿裡在2021年底還投資了生鮮超市T11……

如此錯綜複雜的行業格局,即便是被譽為新零售标杆的盒馬,要想在競争激烈的叢林生态中生存,似乎也非易事。

300家店,百億美元估值,盒馬能否自力更生?

能否獨立行走?

事實上,無論是已經進入二級市場的前置倉頭部平台們,還是疫情後呈抛物線趨勢的社群團購,生鮮做線上至今為止沒有一家企業真正實作了盈利。

2019年,阿裡巴巴财報顯示,截至該年9月底,營運超過12個月的自營盒馬鮮生門店,經調整EBITDA成功錄得盈利。但擴大到公司整體,受制于商品毛利水準、倉店營運成本、損耗成本、配送費用等影響,無法持續盈利。

2022年初,也就是獨立之後,侯毅釋出内部信表示,盒馬的目标是從現在的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耐人尋味的是,侯毅還提到,從“線上發展為主,線下發展為輔”到“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雙輪戰略。

這句“共同發展”可以了解為,如果有足夠的資本,盒馬鮮生的開店速度會持續加快。

盒馬作為新零售代表,最初是以30分鐘配送到家和現吃現做大海鮮為特征,吸引中産階級和年輕人重返超市。其間有過“舍命狂奔”的快速開店階段,後來又變為“保命狂奔”。

而在業态發展上盒馬也多方試錯,前後嘗試了大約10種業态。今天的盒馬,應該說無論是主業态盒馬鮮生還是新進搶眼的X會員店,在其大的發展方向上已經不再搖擺,服務中産階級的家庭生活是盒馬不同業态之間的共識,并将進入深耕細作的調整期。

如今,市場上新概念層出不窮,“新零售”似乎早已是明日黃花。但自阿裡巴巴2016年提出“新零售”至今,

這次侯毅重提線上線下的共同發展,值得深思。這也許意味着盒馬在新環境下思路和戰略的調整與轉變。此前侯毅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之前盒馬70%的交易線上上,實體店存在不足。

背靠阿裡時,網際網路思維是盒馬基因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會員拉新、引流這一套電商的基本動作也是盒馬鮮生的常态。但随着行業形勢的變化,特别是社群團購的崛起,意味着線下的交易場景中仍舊有巨大的潛在價值。而獨立出來的盒馬,或許會重新審視網際網路資料驅動和線下門店營運的關系,從場景、産品、供應鍊幾個次元回歸服務消費者的零售本質。

在侯毅看來,消費者需要的是消費更新,而不是基礎性需求滿足。從定位來講,盒馬确實找到了所謂“中産階級需要的超市”這樣一個模型,比沃爾瑪、永輝等大賣場稍微精緻、定價略高,但比起華潤Ole' 等真正的精品超市又顯得平易近人。

其實在這兩者之間,确實是需要一個中間地帶。消費更新的驅動力來自于中國不斷擴大的中産消費群體。阿裡集團CEO張勇曾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到,五年之内,中産消費者的數量還會翻番。

站在消費更新的需求點上,強化線下體驗,提升服務水準。2021年,盒馬在燈光、貨架顔色和設計上都進行了調整,重新打造了實體店。在門店選址上,也根據實體店邏輯,不再強調城市内的網絡全覆寫性和單店周邊人數,而是更多選擇當地核心高聚集區開店。

另一方面,消費更新也呈現出“下沉”趨勢。當一線城市的中産消費者對盒馬已經見怪不怪時,二三線城市的消費更新仍在進行中。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也顯示,二線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一線城市。也就是說,二線城市并不缺消費力。

2021年12月,盒馬一共開店14家,幾乎是每兩天開一店的速度。與此前不同的是,此輪盒馬的開店潮中,二線城市占比居多,比如鄭州、合肥、濟南、南昌等。據了解,這些新開的城市消費水準相比一線城市較低,但都實作了首月的盈利。盒馬未來開店也會聚焦此類省會城市。

總而言之,對于自力更生後的盒馬,盈利能力變得至關重要。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盒馬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