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山東王氏信、忠、坦(譚)、誠(成)、孝、興兄弟名諱解析

作者:靛王村

作者:王氏興祖第十七世孫王瑞峰,退休幹部,山東郓城李集朱店人,網名:易密悟道

淩晨偶然做一夢,列祖列宗講家風。信祖首先對我言,永記咱們王氏姓。三橫中間立一豎,宇宙乾坤大事明。三劃代表天地人,通天徹地王字稱。忠祖接語來教訓,為何吾名稱為忠?王字猶如一神斧,劈開三字坤地成。頂天立地中間立,天地神道理必通。乾坤陰陽傳後世,祖孫萬代有神童。坦祖性溫語氣和,告誡族人心坦定。天地之間加一橫,順天應地看神行。天地自然循規律,教育族人要服從。周期交替據時進,千變萬化總歸宗。誠祖金石語言精,言成天道本屬性,真心實意不虛僞,萬物存在賴于誠。曆代經典為聖經,汲取精華天地通。世間道術多變幻,求真辯證理須明。孝祖性爆發雷霆,現實祖法咋不通。祖上規訓莫要忘,老少不能颠倒行。百善之舉孝為本,道法自然軌迹正。伏羲文王鬼谷诩,仿祖興邦真孝名。興祖發話更加明,陰陽卦爻劃厘清,二六三九先後合,年日太極比合沖。先天密碼生既定,坐巡先後五柱精。心明神定行為正,勤學苦練百業興。朦胧觀見北鬥星,一個暗來六個明。六位先祖發完話,又覺耳旁實祖聲。汝悟道法為何用,實傳吾族立大功。若保世代豪傑出,唯書密藏本族中。夢幻見祖事非輕,驚汗身軟淚眼紅。萬般跪拜求饒恕,孩兒識淺難應承。先祖飄然空中去,舍我伏地放悲聲。如此大任夢中留,唯有晝夜事書景。《易》學涵攝天、地、人之道。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王”這個字,是從象形,是象征天地人三極之道,貫通天經者,為王。天地人為三極,即天極,地極,人極。三字中間一豎加上就是王,這中間一豎代表把三個不通的能貫通。《易》學就是一種參造化,究天人之學。我族王氏,“王”的三橫一豎表示身為王者必将三者貫通。是在說王者可以上通天,下達地,中治民,此乃頂天立地。三被王斧劈開,由乾變坤,此乃開天辟地。乾坤交融萬物生,天地人【神】道自此成。此乃自然規律,王之功矣。故曰;王道也。我祖系山西洪洞遷魯而立,歸屬太原王氏。其同袍兄弟人長信,次忠、三坦【譚】、四誠【成】、五孝、六興、【七實待定】。

信祖名諱意解;“信”,人之所助者,信也,左邊是一個恭敬有禮的人,這個人的腦袋很大,是在表示人腦的思維活動在于“信”!信什麼呢?就是右邊的S雙螺旋能量波,即天地的德一能量。真實、守信。也就是誠信天地、誠信道德。人生在世,信德為基。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聖賢之道,也是立身之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人必立于天地神三界之上開口說話,方可稱之為信。人無信不立,家無信不睦,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甯。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固有的道德文明,而且具有普世性。得之者昌,逆之者亡,自然之理也。

“忠"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忠者也,一其心之謂也。“以公滅私”,“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臨患不忘國,忠也”為國之本,何莫于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動神明,而況天人乎?”心系國家、一心一意、立心中正、不偏不倚,待人厚道,處事公正,赤誠無私,誠心相待、方可為忠。忠心、忠厚、忠實、忠誠、忠心耿耿。忠,是人對天地、真理、信仰、職守、國家及他人等都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的負責完成份内義務的美德。忠,是一種責任意識。人要對自己、家庭要負責任,忠于人生、忠于家庭。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要負責任,“忠于職守”,盡職盡責,“為人謀,而不忠乎”?對人民、對國家,要忠心耿耿“精忠報國”,“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熱愛祖國是一種情感,忠于祖國是一種責任。忠誠是一種偉大的信念和強大的精神動力,做人做事,都要做到竭誠盡責就是忠的表現。

坦(譚)

“坦”,形聲字,從土,旦聲。“土”為土地、大地;“旦”的甲骨文字型像太陽從地面升起的樣子。“土”“旦”為“坦”,意為太陽沖破地平線慢慢升起,陽光普照大地。坦;本義是平,引申為安。“旦”字有日光,引申有直的含義。本義是平直的土地,無坑窪不平,引申為平坦。《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引申為安、寬。《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又引申為顯露、袒露、表示心裡平靜等。土坤日乾,陰陽并聯、肝膽相照、坦誠相見。“坦”由本義具體到世間人情萬物:道路要平坦,内心要坦摯,性格要坦率,話語要坦白,做事要坦蕩。“坦”從土,喻坦誠之人像大地一樣把自己展現于外,具有大地一樣寬博的胸懷,如大地一樣厚實可靠。“坦”中有“旦”,喻胸襟坦蕩的人像太陽一樣光明磊落,言必信,行必誠,日月可鑒。一托平衡,君子坦蕩。直爽無隐、行步安舒。“言”與“覃”聯合起來表示“深入交談”譚,大也。業安于久而自大也。

誠(成)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誠既是萬物本真的狀态,也是認識萬物本質的方法。在《中庸》第一句其實就道出了“誠”的内涵,“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裡的“率性”就可以了解為“誠”,“誠信、誠實、坦誠、率真、率性”,誠是事物的本真,在人身上就表現為去除了私心雜念,去除了過度人為的目的和欲望,而表現出來的本真的狀态,就是誠。誠,一是真,二是實,它是人的一種内在品質,是人類精神境界的一種追求。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誠是天的根本屬性。誠懇。誠樸。誠實。心悅誠服、真心實意、不虛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孝"者,老為根,子為芽,和合為孝。寓意老與子,互生,不可分,代代延續成為生命的永恒。上行下效”之生命的接力,以緻無窮。中國文明為什麼沒有中斷,原因就是一個“孝”字。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德要道。孝字是老子的代稱,是老子智慧代代延續的表象,是昆侖文明連綿不斷的奧秘,這也就是中國自古崇尚一個“孝”字的根本内涵。孝字拆開是土人子,寓意人生在世應當以孝當先,是男兒生于天地間,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盡孝,至于不管官做多大,錢再多,不孝道一切歸零。中華文明五千年,文明孝道盡口傳,古有王祥卧冰為盡孝,闵損頭頂修書留繼母盡孝,王華賣身葬父為盡孝,古有二十四孝。百善孝為先,就是說在所有的美德當中,孝就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孝乃社會和諧之源,無孝難有天下和諧。孝道,是血緣親情之倫理,它具有永恒性,并能延伸到整個社會。孝乃德之本。孝,是形成其他品德的起點與情感基礎。孝育,是愛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

"興",起也。形象兩手或四手共同擡舉物體的形狀。其中加“口”者,當是一人喊密碼衆人齊用力的會意。舉辦,興辦、興工、興學、興建、興盛、興旺、興隆、複興。國興家興人丁興,族旺業旺社稷旺。興祖字盛卿,喻意我族五公六卿世代後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