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韋「緯」066

作者:語料彙總

諸緯(諸緯),◆指《書緯》、《詩緯》、《禮緯》、《樂緯》、《春秋緯》、《孝經緯》等各種緯書。○[嚴復]《有如三保》:“又不至推六經諸緯,委為天心國運可知。”

珠緯(珠緯),◆1.五星的美稱。◆2.比喻賢良輔臣。○[明][魏觀]《大學堂》詩:“六王炳炳前星後,珠緯聯輝上玉墀。”

中緯度(中緯度),◆指北緯45度上下或南緯45度上下的緯度。

元緯(元緯),◆猶元台。緯,行星的古稱。○[明][張居正]《謝免自陳疏》:“諸所注措,每見乖違;積此釁愆,殆非朝夕。故元緯示掃除之象,在愚臣實罪戾之尤。”

玉緯(玉緯),◆五緯的美稱。指木、火、金、水、土五星。○[唐玄宗]《賜丞相詩》序:“玉緯垂文,南風和雅頌之奏;金漿降醴,雲天光飫酌之宜。”

軒緯(軒緯),◆軒,指軒轅星,女主之象;緯,指水、火、金、木、填星,為天之五佐。指代後妃。○《梁書‧皇後傳‧高祖丁貴嬪》:“軒緯之精,[江][漢]之英;歸于君袂,生此離明。”○《梁書‧昭明太子統傳》:“軒緯掩精,陰羲弛極。”

恤緯(恤緯),◆《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謂寡婦不憂其織事,而憂國家之危亡。後因以“恤緯”指憂慮國事。○[宋][洪邁]《容齋三筆‧太一推算》:“人情業業,皆有憂葵恤緯之慮。”○[宋][陸遊]《讀史》詩:“恤緯不遑嫠婦嘆,美芹欲獻野人心。”○[清][趙翼]《讀史》詩之三:“頗聞臺省尚委蛇,風議爭嗤恤緯嫠。”

星緯術(星緯術),◆猶星相術。○《新唐書‧黎幹傳》:“[黎幹],[戎州]人。善星緯術。”參見“星相”。

星緯(星緯),◆1.天文星象。亦指以星象占定人事吉兇禍福的方術。○《後漢書‧姜肱傳》:“[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士之遠來就學者三千餘人。”○《舊唐書‧方伎傳序》:“聖王禁星緯之書,良有以也。”○[清][黃宗羲]《張景嶽傳》:“﹝[張景嶽]﹞於醫之外,象數、星緯、堪輿、律呂,皆能究其底薀。”◆2.指星辰。○《南齊書‧武帝紀》:“星緯失序,陰陽愆度。”○[宋][曾鞏]《賀熙寧十年南郊禮畢大赦表》:“鉤陳太微,星緯鹹若。”參見“星辰”。

曉緯(曉緯),◆猶晨星。○[宋][範成大]《玉堂寓直曉起記事》詩:“曉緯澹天闕,江濤隱胡床。”

象緯(象緯),◆象數讖緯。亦指星象經緯,謂日月五星。○[晉][王嘉]《拾遺記‧殷湯》:“[師延]者,[殷]之樂人也。設樂以來,世遵此職。至[師延],精述陰陽,曉明象緯,莫測其為人。”○[齊治平]注:“象緯,象數讖緯。象數謂龜筮之類;讖緯謂讖錄圖緯、占驗術數之書。”○[唐][杜甫]《遊龍門奉先寺》詩:“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仇兆鰲]注:“象緯,星象經緯也。”○[明][唐順之]《答周約庵中丞》:“[淮陰]、[南陽]之事,固萬不敢一冀焉,至如象緯、地形諸家之學,如來書所稱[管][鄧]所長,亦何敢不自量而攬焉。”○[清][顧炎武]《題李先生矩亭序》:“[天啟]中,權閹柄國,聞君通陰陽象緯之學,遣使徵之,辭疾不就,潔志以終。”

武緯文經,◆指文武兩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唐楊炯《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出忠兮入孝,武緯兮文經。”○清李玉《一捧雪·征遇》:“〔外〕掃彤闈,供談笑。〔生〕飛觴説劍氣雄豪。〔合〕共把那武緯文經濟聖朝。”

五緯(五緯),◆金、木、水、火、土五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漢][鄭玄]注:“星謂五緯,辰謂日月。”○[賈公彥]疏:“五緯,即五星:東方歲星,南方熒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鎮星。言緯者,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為經,五星右旋為緯。”○[漢][張衡]《西京賦》:“五緯相汁,以旅於東井。”○[唐][李百藥]《謁漢高廟》詩:“締構三靈改,經綸五緯同。”○[清][夏炘]《學禮管釋‧釋十有二歲》:“五緯之名,木曰歲星,火曰熒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

文經武緯(文經武緯),◆1.謂文事武功都很出色。○[唐][顏真卿]《郭公廟碑銘》:“文經武緯,訓徒陟空。”○[宋][範仲淹]《奏上時務書》:“我國家文經武緯,天下大定。”○[明][張居正]《賀聖壽節表》:“文經武緯,覲揚列聖之耿光。”○[清][龔自珍]《皇朝碩輔頌》序:“自古平地成天之主,必有文經武緯之臣。”◆2.菊花的一種。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

緯星(緯星),◆行星的總稱。與“經星(恒星)”相對。參見“經星”。

緯蕭(緯蕭),◆編織蒿草。蕭,蒿類,可以織為簾箔。語出《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於淵,得千金之珠。”○[郭慶藩]集釋:“蕭,蒿也,織緝蒿為薄簾也。”後用為安貧或安貧樂道的典故。○[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緯蕭棄明珠。”○[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灌畦鬻蔬,為供魚菽之祭;織絇緯蕭,以充糧粒之費。”○[清][金農]《遣悶》詩之二:“莫哂長貧河上客,緯蕭自可得明珠。”

緯象(緯象),◆星象。○《後漢書‧陳蕃傳》:“故緯象失度,陰陽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晉書‧張華傳》:“[華]聞[豫章]人[雷煥]妙達緯象,乃要[煥]宿,屏人曰:‘可共尋天文,知將來吉兇。’”○《梁書‧張弘策傳》:“[弘策]因問[高祖]曰:‘緯象雲何?國家故當無恙?’”

緯線(緯線),◆1.緯紗或編織品上的橫線。◆2.地理學上所假定的沿地球表面與赤道平行的線。參見“緯度”。

緯武經文(緯武經文),◆謂運用文才武略以治理國家。○《晉書‧文六王傳贊》:“彼美[齊獻],卓爾不群,自家刑國,緯武經文。”○《周書‧文帝紀論》:“非夫雄略冠時,英姿不世,天與神援,緯武經文者,孰能與於此乎。”○《明史‧太祖紀三》:“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武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天情道理書》:“建功立業爭先赴,緯武經文大有為。”

緯文經武,◆同“緯武經文”。謂以文才武略治理國家。○《北齊書·文宣帝紀》:“迄相國齊王,緯文經武,統茲大業,盡叡窮幾,研深測化,思隨冥運,智與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

緯圖(緯圖),◆緯書圖讖之類的統稱。○《北史‧魏紀一‧太宗明元帝》:“五月乙酉,詔曰:‘[宣武皇帝]體得一之玄遠,應自然之沖妙,大行大名,未盡盛美。今啟緯圖,始睹尊號,其更上尊諡曰[道武皇帝]。’”參見“緯書”、“緯讖”。

緯途(緯途),◆古代都城內的東西大道。語本《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鄭玄]注:“國中,城內也。經、緯謂塗也。”○[賈公彥]疏:“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清][厲荃]《事物異名錄‧郡邑下‧路》:“國都中路曰緯途。”

緯俗(緯俗),◆謂匡正世風。○《北史‧文苑傳序》:“用能窮神知化,稱首於千古;經邦緯俗,藏用於百代。至哉,斯固聖人之述作也!”[唐][司空圖]《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文思緯俗,廓[貞觀]之英圖;神武定基,符[開元]之大略。”

緯說(緯說),◆緯書的學說。○[明][王廷相]《雅述》上篇:“故古人之學謂之該博,後人之學不過博雜而已。觀其緯說異端無不遵信,九流百氏罔知抉擇,循世俗之淺見,以為誇多鬥靡之資,豈非惑歟?”

緯術(緯術),◆緯書之學。○[明][王廷相]《<慎言>序》:“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緯術,卒使牽合傅會之妄,以迷乎聖人中庸之軌。”參見“緯書”。

緯書(緯書),◆[漢]代依托儒家經義宣揚符籙瑞應占驗之書。相對於經書,故稱。○《易》、《書》、《詩》、《禮》、《樂》、《春秋》及《孝經》均有緯書,稱“七緯”。緯書內容附會人事吉兇,預言治亂興廢,頗多怪誕之談;但對古代天文、曆法、地理等知識以及神話傳說之類,均有所記錄和儲存。緯書興於[西漢]末年,盛行於[東漢],[南朝][宋]時開始禁止,及[隋]禁之愈切。○[煬帝]即位,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其書遂散亡。緯書雖亡失殆盡,但散見於諸經注疏及為其他書籍所徵引者不少,後代學者曾加以搜輯。○《尚書緯》五種:《璇璣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另有《尚書中候》十八篇。○《詩緯》三種:《推度災》、《氾曆樞》、《含神霧》。○《禮緯》三種:《含文嘉》、《稽命徵》、《鬥威儀》。○《樂緯》三種:《動聲儀》、《稽曜嘉》、《葉圖徵》。○《春秋緯》十四種:《感精符》、《文耀鉤》、《運鬥樞》、《合誠圖》、《考異郵》、《保乾圖》、《漢含孳》、《佐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說題辭》、《演孔圖》、《元命苞》、《命曆序》。另有《春秋內事》。○《孝經緯》九種:《援神契》、《鉤命訣》、《中契》、《左契》、《右契》、《內事圖》、《章句》、《雌雄圖》、《古秘》。

緯世(緯世),◆猶經世。治理天下。○《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玄盛]以緯世之量,當[呂氏]之末,為群雄所奉,遂啟霸圖。”○《魏書‧邢巒傳論》:“[邢巒]以文武才策,當軍國之任,內參機揆,外寄折衝,其緯世之器歟?”[宋][蘇軾]《謝諸郡啟》:“碩德庇民,宏才緯世。”參見“經世”。

緯帽(緯帽),◆[清]代的一種涼帽。無帽檐,以竹絲或藤作胎,面料用紗。○[清]代作為禮帽的紅纓帽,在夏秋季即以緯帽為之。○《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這幾天要換了季還好,再不換季,一隻手挎着個筐子,腦袋上可扛着頂緯帽,怪鬥笑兒的,叫人家大爺臉上怎麼拉得下來呢?”[葉聖陶]《線下‧馬鈴瓜》:“舅父的另一隻手拿着一頂紅纓的緯帽,這也是叔父的……父親說:‘反正隻有入場的時光戴一戴,不妨將就些。’”

緯略(緯略),◆猶緯說。○[明][王廷相]《雅述》上篇:“不擇義而廣涉雜陋,不明聖而務偕時俗,不守經而奇尚緯略,[秦][漢]以來,俗儒寡識,援邪阿世,害道甚矣。”

緯經(緯經),◆猶經緯。縱橫交錯。○[唐][韓愈]《東都遇春》詩:“岸樹共紛披,渚牙相緯經。”○[宋][孫奕]《履齋示兒編‧誄說‧倒用字》:“詩中倒用字獨[昌黎]為多……《苦寒》雲‘調和進梅鹽’,《東都遊春》雲‘渚牙相緯經’。”

緯候(緯候),◆1.緯書與《尚書中候》的合稱。亦為緯書的通稱。○《後漢書‧方術傳序》:“至乃《河》《洛》之文,龜龍之圖,[箕子]之術,[師曠]之書,緯候之部,鈐決之符,皆是以探抽冥賾,參驗人區,時有可聞者焉。”○[李賢]注:“緯,七經緯也。候,《尚書中候》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夫六經彪炳,而緯候稠疊。”○[明][宋濂]《唐思誠墓銘》:“相與辨諸子是非,凡九十種;餘及僻隱緯候之書,又數十家。”○[清][何琇]《樵香小記‧洛書》:“且神龜背負,經典無文,其說皆出于緯候。”參見“緯書”。2.讖緯之學。多指天象符瑞、占驗災異之術。○《北齊書‧宋景業傳》:“明《周易》,為陰陽緯候之學,兼明歷數。”○《新五代史‧楚世家‧馬殷》:“[師周]勇健豪俠,頗通緯候、兵書。”○《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四年》:“帝閱[護]書記,有假託符命妄造異謀者,皆坐誅;唯得[庾季才]書兩紙,盛言緯候災祥,宜返政歸權,帝賜[季才]粟三百石,帛二百段,遷太中大夫。”○[胡三省]注:“緯,謂七緯日月五星之行,失行則為災。候,謂月令七十二候,失節則為災。”○[清][俞樾]《茶香室續鈔‧郭子興本姓陳》:“[元]末有[陳某]者,不知何許人,精識緯候,知王氣在東南。”

緯度(緯度),◆地理坐標之一。地球表面南北距離的度數,從赤道到南北兩極各分90度,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緯”,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緯”。通過某地的緯線跟赤道相距若幹度,就是這個地點的緯度。例如:[中國]南極長城站的緯度是南緯62°13'。

緯地經天(緯地經天),◆謂治理國家。○[胡厥文]《悼念周恩來總理》詩:“精勤克儉謀群福,緯地經天濟世才。”

緯車(緯車),◆紡車。○[唐][陸龜蒙]《襲美見題郊居因次韻酬之》之六:“水影沈魚器,鄰聲動緯車。”○[宋][陸遊]《出遊》詩之四:“白水滿陂秧馬躍,綠陰繞舍緯車鳴。”○[元][王禎]《農書》卷二一:“緯車,《方言》曰:‘[趙][魏]之間謂之歷鹿車,[東齊]、[海]、[岱]之間謂之道軌。’今又謂繀車。”

圖緯(圖緯),◆圖讖和緯書。○《後漢書‧張衡傳》:“自中興之後,儒者爭學圖緯,兼復附以訞言。”○《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文>》:“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李善]注:“圖,河圖也;緯,六經及《考經》皆有緯也。”參見“讖緯”。

天經地緯(天經地緯),◆1.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晉][左思]《魏都賦》:“日不雙麗,世不兩帝,天經地緯,理有大歸。”◆2.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南朝][陳]徐陵《為貞陽侯與陳司空書》:“[後主]天經地緯、義冠人靈。”○[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天經地緯之帝,求制禮作樂之才;撥亂反正之君,資拔山超海之力。”○[明][張居正]《文華殿對》:“縱橫圖史,發天經地緯之藏;俯仰古今,期日就月將之益。”

思緯(思緯),◆才思學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三緯(三緯),◆指《詩》六義中的《風》、《雅》、《頌》。○《朱子語類》卷八十:“三經是賦、比、興,是做詩底骨子……如《風》、《雅》、《頌》,卻是裏面橫串底,都有賦、比、興,故謂之三緯。”一說,指賦、比、興。○[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賦、比、興以體制言:賦者直抒其情;比者借物言志:興者托物興辭也。是為《詩》之三緯。”

氣緯(氣緯),◆1.指雲氣星象。○《宋書‧前廢帝紀》:“氣緯舛互,偏頗滋甚。”◆2.指占蔔雲氣星象之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二》:“有沙門[竺僧朗],少事[浮圖澄],碩學淵通,尤明氣緯。”

七緯(七緯),◆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如彼七緯,纍璧重珠。”○[北齊][劉晝]《新論‧思順》:“七緯順度,以光天象。”◆2.指《易緯》、《書緯》、《詩緯》、《禮緯》、《樂緯》、《春秋緯》、《孝經緯》七種緯書。○《後漢書‧方術傳上‧樊英》:“又善風角、星算,《河》《洛》《七緯》,推步災異。”○[清]《文學源流》:“本朝[侯官][趙在翰]所輯《七緯》有傳本,不易購。”

年經國緯(年經國緯),◆指以年為經,以國為緯的編寫史書的方法。○[宋][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舉事目,年經國緯,以備檢尋,為目錄三十卷。”○《元史‧姚燧傳》:“讀《通鑑綱目》,嘗病國統散於逐年,不能一覽而得其離合之概,至告病[江東],著《國統離合表》若幹卷,年經而國緯之。”

內緯(内緯),◆指讖緯之學。○《晉書‧索靖傳》:“四人並早亡,唯[靖]該博經史,兼通內緯。”

祕緯(秘緯),◆記述神秘事物之書;讖緯之書。○《魏書‧李先傳》:“天文祕緯不可計數。”○《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三年》:“[魏]詔曰:‘圖讖之興,出於三季,既非經國之典,徒為妖邪所憑,自今圖讖、祕緯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論!’”

沒了經緯,◆指沒有條理。○《紅樓夢》第三二回:“他如今説話,越發沒了經緯。”

六緯(六緯),◆1.六種緯書。即《易緯》、《尚書緯》、《詩緯》、《禮緯》、《春秋緯》、《樂緯》。○《漢書‧李尋傳》:“太微四門,廣開大道,五經六緯,尊術顯士。”○[顏師古]注:“[孟康]曰:‘六緯,《五經》與《樂緯》也。’[張晏]曰:‘六緯,《五經》就《孝經》緯也。’六緯者,《五經》之緯及《樂緯》也。○[孟]說是也。”○[宋][劉攽]謂文中言星宿,經緯皆指星而言。○[王先謙]謂六緯即《漢書‧天文志》之太微廷掖門內六星。參閱《漢書補注》。2.指五臟(心肝肺腎脾)及膽。○《黃庭內景經‧敘》:“五藏結華,耳目聰明,朽齒白髮,還黑更生,是以卻邪痾之紛若者,謂我已得魂精六緯之姓名也。”○[務成子]注:“今五藏并膽是為六緯,并神魂之精爽矣。”

靈緯(靈緯),◆1.猶經緯。指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南朝][梁][江淹]《讓太傅揚州牧表》:“臣聞‘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將以啟廓靈緯,崇樹神紀。”◆2.指賢德的皇後。○[南朝][梁][江淹]《建平王慶江皇後正位章》:“今靈緯載升,崇正輝典。衍教紫庭,麗軌華屋。”◆3.指雕鏤精美。○《藝文類聚》卷六二引[南朝][宋][劉義恭]《華林清暑殿賦》:“覽茲宇之靈緯,啟聖情以寤神。”

九緯(九緯),◆1.橫貫東西的九條大道。○《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2.道教以指天空中廣闊的雲衢。○《雲笈七籤》卷九八:“步空觀九緯,八綱皆己遊。”

景緯(景緯),◆日與星。○《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求中和而經處,揆景緯以裁基。”○[李善]注:“景,日;緯,星也。”○[南朝][梁][江淹]《為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是以業藹鴻經,則煙露呈炤;精昭景緯,則川嶽發華。”○[唐][劉知幾]《史通‧書志》:“故海田可變,而景緯無易。”

經武緯文(經武緯文),◆見“經文緯武”。

經文緯武(經文緯武),◆謂治理國家以文治為主,武功為輔。○[唐][許敬宗]《定宗廟樂議》:“雖復聖跡神功,不可得而窺測,經文緯武,敢有寄於名言。”○《新唐書‧劉蕡傳》:“有藏姦觀釁之心,無仗節死難之誼。豈先王經文緯武之旨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行軍總要》:“蓋[東王]具生知安行之資,展經文緯武之略,撥亂反治,除暴安良,功烈邁乎前人,恩威超乎後世。”亦作“經武緯文”。○[南朝][梁][沈約]《<棋品>序》:“苦夫入神造極之靈,經武緯文之德,故可與和樂等妙。”

經緯天下(經緯天下),◆治理國家。○《史記‧秦始皇本紀》:“普施明法,經緯天下,永為儀則。”

經緯天地(經緯天地),◆見“經天緯地”。

經緯(經緯),◆1.織物的縱線和橫線。比喻條理、秩序。○《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孔穎達]疏:“言禮之於天地,猶織之有經緯,得經緯相錯乃成文,如天地得禮始成就。”○[唐][歐陽行周]《送洪孺卿赴舉序》:“觀經緯機杼,則重綿繡段,日日當成。”○[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紙織字畫》:“[閩中][永春州]織畫,以羅紋箋翦為片,五色相間,經緯成紋。”◆2.指道路。南北為“經”,東西為“緯”。○《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漢][鄭玄]注:“經緯,謂塗也。”○[賈公彥]疏:“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三國][魏][曹操]《度關山》詩:“車轍馬跡,經緯四極。”◆3.規劃治理。○《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緯其民。”○《舊唐書‧褚無量傳》:“其義可以幽贊神明,其文可以經緯邦國。”○[清][姚鼐]《揚雄<太玄>目錄序》:“蓋謂聖人之道,原本盛大。以仁義中正,順播於萬事,惟變所適,而物得其理。於是作《易》以教世,錯綜萬端,經緯人事。”◆4.指文章結構的縱橫條理。○[晉][陸雲]《與平原書》之十一:“文章當貴經緯。”○[清][薛福成]《海關徵稅敘略》:“餘受而閱之,條分件繫,經緯分明。”◆5.經書和緯書。○《晉書‧隱逸傳‧宋纖》:“隱居於[酒泉][南山],明究經緯,弟子受業三千餘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俗間儒士,不涉群書,經緯之外,義疏而已。”○《宋書‧禮志四》:“自經緯墳誥,都無一月兩獻,先儒舊說,皆雲殊朔。”◆6.謀劃;計謀。○[宋][楊簡]《石魚偶記》:“夫士大夫幼而學,壯而行,其胸中固自有經緯。”○[明][張四維]《雙烈記‧乞恩》:“我隻道二賊胸中實有經緯,原來無計。”○[郭沫若]《黑貓》七:“幕後一定還有些什麼經緯的,我不知道當時的內幕是怎樣。”◆7.經線、緯線或經度、緯度的合稱。○[鄭觀應]《盛世危言‧西學》:“所謂地學者,以地輿為綱,而一切測量、經緯、種植、車舟、兵陣諸藝,皆由地學以推至其極者也。”○[黃宗英]《大雁情》:“不等到各自背囊裏的雜食交換着吃完,就已天南地北、從古到今,數着地球的經緯,談個沒夠了。”

經天緯地(經天緯地),◆1.《國語‧周語下》:“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本指以天地為法度。後以“經天緯地”、“經緯天地”謂經營天下,治理國政。○《荀子‧解蔽》:“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而宇宙裏(理)矣。”○《周書‧靜帝紀》:“藉祖考之休,憑宰輔之力,經天緯地,四海晏如。”○[南唐][張紹]《沖佑觀》詩:“拓土開疆,經天緯地。”○[清][譚嗣同]《仁學》四四:“苟民智大開,方將經天緯地,酬酢萬物之不暇,豈暇事此繁縟之衣冠?”◆2.形容政治才識卓越不凡。○[唐][鄭亞]《<會昌一品集>序》:“惟公薀開物緻君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建靖難平戎之業,垂經天緯地之文,萃于厥躬,慶是全德。”○[宋][王禹偁]《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非經天緯地、通古達變者,其文不貴,則文學得其士矣。”○[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二》:“經天緯地之文,由勤學好問之文而入。”◆補證條目■○《國語·周語下》:“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本指以天地為法度。後以“經天緯地”謂經營天下,治理國政。後亦形容政治才識卓越不凡。○《文彙報》2006.12.1:“有時授課之餘,也談起他過去的曆史,他痛罵那拉氏誤國,袁世凱當面稱他為‘有悲天憫人之心,經天緯地之才’,背後卻向那拉氏獻媚,壞了大事。”

寒緯(寒緯),◆即蟋蟀。○[南朝][宋][鮑照]《臨川王服竟還田裡》詩:“愴愴秋風生,戚戚寒緯作。”參見“蟋蟀”。

光緯(光緯),◆指日、月、星辰。○[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封第三表》:“莫不下協河嶽,上踵光緯。”

貫緯(貫緯),◆謂經歷。○[南朝][梁][吳均]《檄江神責周穆王璧》:“昔[穆王]南巡,自[郢]徂[閩],遺我文璧,僉曰此津,貫緯百紀,薦歷千春,念茲文璧,故問水濱。”

高緯度(高緯度),◆地球表面從赤道到南北兩極各分90度,在赤道北的叫北緯,在赤道南的叫南緯,靠近兩極的叫高緯度。

符緯(符緯),◆符圖讖緯之類典籍的統稱。○《宋書‧廬陵孝獻王義真傳》:“臣伏思:大[宋]之興,雖協應符緯,而開基造次,根條未繁。”

典緯(典緯),◆謂主持要政。○[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既綏地職,亦懋天工。權輿典緯,俾作司空。”

彈緯(彈緯),◆張弦彈奏。○《楚辭‧劉向<九嘆‧愍命>》:“破[伯牙]之號鍾兮,挾人箏而彈緯。”○[王逸]注:“緯,張絃也。言乃破[伯牙]號鍾所鼓之鳴琴,反持凡人小箏,急張其弦而彈之也。”

辰緯(辰緯),◆星座。○《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同昧其本而競談其末,猶未識辰緯而意斷南北。”○[南朝][梁][沈約]《為齊竟陵王解講疏》:“駐彩辰緯,停華日月。”

朝緯(朝緯),◆指朝廷的規章。○[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豫司二州表》:“臣聞國曆惟燿,則藩伯緝其才;朝緯伊序,則方率司其度。”

璧緯(璧緯),◆指日月星辰。緯,指行星。比喻官職。○[南朝][梁][江淹]《蕭驃騎讓太尉增封表》:“實以仰銓璧緯,列寵縣榮;故乃俯酌瑤陛,跡聯盈缺,道協興降。”

北緯(北緯),◆赤道以北的緯度或緯線。與“南緯”相對。

緯紗(緯紗),◆織布時由梭帶動的橫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