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索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廣州打造“賦能服務+”全鍊條模式

作者:王琦 785

南方财經全媒體實習記者林思恩,記者柳甯馨 廣州報道1月18日,由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有限公司(下稱“大灣區中心”)主辦的注冊制改革與多層次資本市場論壇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成功舉辦,論壇主題為“資本賦能,創新啟航”。

論壇上,大灣區中心與興業證券、華興會計師事務所、國浩律師事務所進行IPO上市輔導簽約,與招商銀行廣州分行進行1億元授信簽約,标志着作為國企混改創新實踐的大灣區中心邁上新的台階。

“大灣區中心邁出了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大灣區中心以及各服務機構,緊緊抓住多層次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紅利’,發揮專業服務優勢,推動更多廣州企業IPO,為科技創新強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貢獻資本力量。”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表示。

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

資料顯示,2021年廣東新增的92家A股上市公司中,創業闆和科創闆占比超八成,科技創新和産業集聚屬性明顯,募集資金亦位居全國前列。多項名額“第一”背後,是廣東緊抓資本市場多層次改革浪潮,賦能企業創新發展的縮影。

2019年,廣州産投集團牽頭成立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聚焦“科創服務平台”,推進戰略新興産業培育孵化。2021年,大灣區中心為廣州産投集團帶來超過投資金額60%的分紅,及80倍的投資回報。

“大灣區中心作為國企改革的标杆,一直以來都發揮着資源整合和連結作用,成為政府和市場的‘紐帶’,為科技企業和人才提供資本及資源的綜合賦能服務。”廣州産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東旺在論壇上表示。

三年來,大灣區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國資牽頭+市場運作”模式,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在引領、助力科技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前行,共建大灣區科技創新生态。

2021年7月,廣州出台《關于新時期進一步促進科技金融與産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對今後五年全市科技金融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着力挖掘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

為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裡”,大灣區中心首創推出“資金池”“工作站”“特派員”關聯機制,關聯開展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雙向比對工作,通過“雙向路演、自主選擇”,探索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的“1+1”模式。

截至目前,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為全市6000餘家企業放貸金額超500億元。110家科技金融工作站覆寫了廣州市83%國家級孵化器,51.72%省級孵化器,179名特派員精準服務園區企業1000+,促進600家企業獲得投融資超過160億元。

“期望大灣區中心抓住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大機遇謀發展,憑借在卓越營運和資源對接的核心競争優勢,彙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完成上市輔導,做大做強加速進軍多層次資本市場,跑出‘大灣區速度’。”高東旺表示。

2021年以來,随着新三闆改革的深化以及設立北交所等一系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舉措的成功落地,科技型中小企業搭乘資本和制度的“快車道”,迎來飛速發展機遇。

全國股轉公司(新三闆)華南基地相關負責人指出,新三闆已成為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重要平台,拓寬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覆寫面,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效促進了企業資源整合和轉型更新。

截至2021年12月底,廣州共有203家企業在境内外資本市場上市;其中,共有12家企業成功登陸科創闆,34家企業在創業闆上市,4家企業首批在北交所挂牌上市(居全國第二),新三闆挂牌公司累計502家,展示出粵企“新”字當頭的闆塊底色。

探索企業上市3.0模式

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縱深發展,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

近年來,廣東大力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綜合改革試點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廣東省深入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提出,要引導信貸資金向重點領域傾斜,拓展直接融資管道,打造功能互補、内外聯通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争取到2025年境内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500家,科創闆和創業闆上市公司達到500家。

“大灣區中心是企業上市的3.0模式。”興業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總部業務三部保薦代表人萬弢表示,“政府引導、市場調控,大灣區中心通過營運科技園區、對接金融資源,讓企業得到進一步的成長,這是大灣區中心獨有的服務優勢。”

作為要素市場化配置的踐行者和創新者,大灣區中心在政府部門的指導推動下,彙聚連結政府機關、高校院所、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等創新資源,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為科技企業提供綜合賦能服務,建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生态。

據悉,大灣區中心已形成具備完整服務鍊條的科技創新十五大賦能式服務體系,包括政府服務平台營運管理、雙創服務、成果轉化服務、知識産權服務、上市服務等,打造“賦能服務+”科技創新模式。

“我們彙聚資源賦能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援企業通過投資、融資、貸款走向資本市場,讓更多的資本來參與投資科技企業。同時,大灣區中心也是科技創新生态成果的受益者。”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表示。

此外,《方案》還指出,廣東應探索設立綜合性科創金融服務平台,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作為科技創新生态的建構者,大灣區中心緻力于用數字化手段深化科創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

自 2020年開始,大灣區中心加速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能力,聚焦政企服務、科技創新服務領域,依托線下服務體系以及關鍵要素資源,建設“科技金融智慧大腦”。通過大資料精準畫像,搭建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增值服務等資訊服務體系,集中解決科技創新領域政企服務過程中的難點痛點。

目前大灣區中心建立的科技企業資料庫已覆寫超過3萬家企業,并通過資訊化手段打造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申報系統和資料交換中心。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