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華全媒+丨多地出實招為企業減負擔、增動力

作者:春河月亮

布局新一年經濟發展,各地陸續“亮”出為企業纾困減負、增強内生動力的實招。記者連日來從安徽、江蘇、浙江、重慶等地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了解到,多省(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不少為企業減稅降費、提升競争力等的政策。

目前大陸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部分企業特别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較大困難,亟待減輕企業負擔、提振發展信心。

新華全媒+丨多地出實招為企業減負擔、增動力

1月4日,一名勞工在江蘇連雲港一家編織袋生産企業的流水線上作業。新華社發(王春 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制造業、風險化解等的支援力度,适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各地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出台助企纾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舉措,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侃桢表示,江蘇省落實國家出台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累計為30.2萬戶企業辦理延緩繳納稅費201.2億元。及時出台“蘇政30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新增減稅降費超1000億元,助力企業穩産增效、恢複發展。

新華全媒+丨多地出實招為企業減負擔、增動力

2021年12月23日,勞工在安徽淮北一家陶鋁汽車部件生産企業工廠中的房間内作業。新華社發(萬善朝 攝)

2021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浙江耀華建設構件科技有限公司資金壓力大,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有效幫助企業纾解了經營壓力。“2021年11月以來,我們已經緩繳稅款128萬元,有效緩解了眼下的營運困難。”企業負責人郭義弘說。

融資難題讓不少中小微企業“頭疼”。多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别是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援。

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将健全面向小微企業、覆寫所有區縣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商業價值信用貸款規模;強化初級産品供給保障,幫助企業解決缺煤、缺電、缺芯、缺櫃、缺工等要素短缺問題,讓企業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加快發展。

新華全媒+丨多地出實招為企業減負擔、增動力

圖為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受訪者供圖

“為緩解資金困難,我們申請了政策性貼息貸款‘科技貸’。以前申請要去多個部門,整個流程跑下來要40多天。但這次通過銅陵市網上金融服務大廳線上辦理,兩分鐘就完成申請,不到兩周銀行就通知放款了。”安徽榮達閥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胡光榮告訴記者。

減負纾困,更要增強企業内生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提升制造業核心競争力,啟動一批産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湧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

新華全媒+丨多地出實招為企業減負擔、增動力

1月6日,在杭州市臨安區昌化鎮工業園區的杭州鑫澤源精密制品有限公司工廠中的房間,勞工們在趕制訂單産品。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叢集。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叢集,持續實施 “産業強鍊”和“百企引航、千企更新”行動計劃,大力培育行業單項冠軍,激發湧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支援它們以獨門絕技赢得競争優勢。

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将實施二産“提質擴量增效”行動計劃,提升制造業核心競争力,實施優質企業引育行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家、“專精特新”冠軍企業100家。

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建構更優産業生态,整合産業創新資源方面,2022年重慶将建設一批公共研發服務平台,完善研發設計、成果孵化、小試中試、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體系,推進應用場景建設,支援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體推廣應用,為市場主體厚植發展沃土。

“政府對企業‘無事不擾,難時出手,有呼必應’,讓我們深受鼓舞。”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華森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遊洪濤說,今年企業将抓住機遇,加大對惡性良性腫瘤免疫等領域創新藥研發投入,加快新産品上市程序。(記者戴威、周聞韬、朱國亮、鄭夢雨、陳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