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所當為不是強行轉移注意力

作者:無為心理專欄
為所當為不是強行轉移注意力

weixin搜尋“無為心理專欄”關注

無知無覺間,症狀光顧了,雜念出現了,焦慮恐懼的情緒也跟來了;症狀好不容易消停了,又因為一個事件忽地掉了進去......,如果學習了森田療fa,這時候的你會怎麼做?

比如當下的你正在寫一份工作報告,正在和部門同僚讨論接下來的工作,正在應酬中,正在看書,正在逛街,正在吃飯,正在做家務,正在休息......,忽然有雜念闖進了頭腦。它也許是陳舊的,也許是陌生的,也許是暗黑的,也許是日常的,它勾起了我們記憶裡痛苦的味道,勾起了已近熄滅的“心瘾”。

怎麼辦,恐懼和焦慮容易讓人慌了神,這時候僅存的理智還在提示着自己,我學過森田療法,我要“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順,是順着焦慮情緒不管它,不去想辦法排斥掉,可是,為,要怎麼做?症狀隻有在為所當為中才能緩解,那麼我要怎麼“為”?也常聽人說,這時候一定要把注意力強行轉移走,轉到别的事情上,隻是,這麼做到底對不對?難道為所當為就要強行轉移注意力嗎?

以上的現象是我在咨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來訪者在被症狀打懵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本該“為”字當先,卻反而像被捆住了手腳。

從森田先生對療法的闡述以及我自己走出症狀的體驗,我想告訴大家,為所當為并不是強行轉移注意力。

不然,你試試?在完全懵圈的狀态下,在被雜念纏繞的時候,讓你強行把注意力轉移走,你能做到幾分?還有個問題,在你“暈頭轉向”的時候,你的注意力要轉移到哪兒去?我知道很多朋友在這個時候試圖強行轉移注意力,為的是立刻把雜念驅趕出頭腦,想通過關注點的移動去削減症狀帶來的痛苦。

我想這個招數應該有不少朋友試過了,它的效果如何?你真的有本事把關注強行轉到和當下完全不相幹的事情上?有的來訪者給了我答案:

“老師,有一次我在休息的時候症狀來了,有人告訴我這時候轉移注意力就可以,為了驗證效果我馬上起身去拖地,試圖通過轉移注意力讓症狀走......”

“結果呢,你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

“我賣力的拖着地,讓自己把注意力轉到拖地上來,可拖完地它還不走,這時候我忽然想到,我要再把注意力轉到哪兒去?”

看似很荒謬的糾結,實際上也預示着“轉移注意力”在形式上的失敗。你這麼想趕症狀走,把轉移注意力當成驅趕症狀的手段,還美其名曰的把它等同于為所當為。這樣的“為”不僅不能讓症狀退縮,反而會讓它伺機而動,一次一次的來“逗你玩兒”。

為所當為,是做該做的,是症狀來的時候也繼續着手頭的事,而不是丢掉當下轉頭去做其他。症狀在你的頭腦裡,它循着自然規律來去,它不是現實環境裡的“怪獸”,換個地方就眼不見為淨了。

為所當為是自然的行為,是順着生活的節奏發生,當你打亂了自然的節律,為了消滅症狀強行改變軌迹,那麼也就親厚了症狀,遠離了本心。

我們能做到的是,它來它的,我做我的,它繼續耍它的戲,我繼續做我的事,戲會影響我,但它和我無關,隻有眼下的事才是需要關注和努力做好的。這是以為所當為緻敬生活、和症狀劃清界限最好的途徑。在一次次行動裡,症狀的突破指日可待!

(本文所用圖檔來自于百度圖檔,非商業用途,如作者不同意使用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