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年代,我中華兒女英勇的參軍報國。他們大多在青少時期就投入到革命中,用一生的堅守踐行自己對黨的承諾。然而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今天孩子上國小的年紀,加入了共産黨,9歲居然就随部隊參與了長征。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契機讓小孩成為黨員呢?他又是誰,現在還好嗎?

革命家族,流血犧牲
向軒1926年出生在湖南,他的母親是開國元帥賀龍的妹妹。在向軒小的時候就被母親帶在身邊打遊擊,4歲的時候就會擺弄手槍了。
但天有不測風雲,向軒的母親被叛徒出賣,導緻幾個孩子一起都被抓捕入獄。反動派為了從她口中套出情報,對向軒的母親賀滿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虐待。但她始終沒有屈服,昂起了頭顱,沒有說半句話。
賀龍知曉後,發動營救,然而最終還是無濟于事。他的妹妹死在了敵人的虐殺下,喪心病狂的反動派甚至将她的頭顱懸挂出來,恐吓我方人員。而向軒幾個孩子被賀龍的大姐救了出來,在這段期間他們跟随大姨繼續革命,而小向軒居然學會了開槍。
然而不幸再一次降臨,向軒的大姨也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臨死時,囑咐7歲的向軒去找自己的舅舅。好在戰争年代,紅軍隊伍還挺好找,向軒還真找到了賀龍元帥。
最小的黨員,不怕艱苦
在紅軍隊伍裡,向軒雖然年齡小,但他也算是有着豐富的革命經驗了。他的母親和大姨都犧牲在革命前進的路上,而舅舅也忙于指揮戰場。7歲的他恐怕早就明白國家的艱難,家庭的苦難了。
而賀龍看到向軒的努力,也為年幼的他申請加入共産黨。組織在詳細了解向軒一家人的情況後,破格準許他入黨。組織明白對革命的忠誠和對黨的支援,就算年紀小也不見得比别人差到哪裡。
就在小向軒入黨的1年後,紅軍遭遇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長征。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紅軍大部隊開始了艱難的征程。爬雪山、渡金沙江,吃草根,喝雪水,士兵們都受不住,更何況是9歲的小朋友。
但向軒依舊堅持了下來,他忍住了饑寒交迫,哪怕生病也無處次挺了過去。不僅如此,向軒還當起了傳送情報的通信兵,小個頭的他不引人注意,很容易就隐藏在普通群衆中。而且向軒還會用槍,腦子活泛,任務完成得很順利。
戰場上成長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向軒逐漸長大,和今日和平年代的小孩不同,他在戰亂中成長,沒有父母、玩伴。雖然也有戰友的關心,但依舊會直面犧牲和流血的殘酷。與此同時向軒也變得更加堅強,對于革命愈顯赤誠。
在後來的戰争中,向軒一直負責通信任務,擔任了司令部傳遞資訊的工作。而賀龍元帥也希望向軒能經受更多曆練,将他派向戰場一線。一次次的戰役讓向軒成長為一名鐵血戰士,他多次負傷,身上大小不一的傷口多達26處。而且向軒的右眼睛在一次戰役中,被炸到失明,殘留的彈片永遠留在了他的體内。
今年向軒已經96歲了,身體硬朗,精神頭也不錯。老人以少校軍銜退休,享受到了甯靜的生活。作為紅色家族的成員,向軒的親人以大無畏的精神犧牲在革命路上。而年幼的他沒有被苦難打倒,反而繼續踏尋親人的腳步,以頑強的意志走向革命深處。正是因為有無數先烈們的犧牲,才有今日中國的和平。他們為黨和國家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