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丹
中國共産黨百年意識形态建設的基本經驗有: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态;堅持在黨的堅強上司下與時俱進、守正出新地推進意識形态建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握方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堅持不懈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此推進黨的事業發展。這些經驗集中展現為“六個堅持”。
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一緻
黨成立百年來,無論曆史如何嬗變,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堅持意識形态工作的黨性原則始終如初。現實地說,堅持意識形态工作的黨性原則,是與意識形态領域始終形勢複雜、充滿鬥争的“常态”密不可分的。黨在百年曆程中做到了以下幾點:一是旗幟鮮明講黨性,堅定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確定意識形态工作不偏離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二是堅持正确的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不斷增強主流意識形态的魅力和立心鑄魂的作用;三是樹立堅守意識形态的陣地意識,嚴格落實意識形态工作責任制。
在堅持意識形态工作的黨性原則的同時,黨把人民性作為意識形态工作的根本導向。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人民性,就是把實作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做好意識形态工作,必須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實作人民幸福生活作為根本追求,服務于人民群衆的利益。
黨在百年的意識形态工作中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主要做到了以下三點:加強黨對意識形态工作的上司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相統一;宣傳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有機統一;堅持黨對意識形态的上司和依靠人民搞好意識形态工作有機統一。
堅持一進制性與多樣性相統一
黨百年意識形态建設始終堅持指導思想的一進制主導與多元文化并存的方針,既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拒斥和批判錯誤思潮,同時又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原則,主張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學互鑒。其經驗主要展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
其二,始終堅持多樣文化并存,保持文化繁榮發展。
黨的指導思想與文化并非水火不容的關系,而是一進制指導、多元共生的關系。在百年實踐中,中國共産黨人認識到,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經濟成分多樣化為理由推行指導思想多元化。黨的百年意識形态建設力求在多元多樣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中謀共識,主旋律是主導,多樣文化不可或缺,二者統一于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是黨的意識形态建設的基本經驗。一方面,黨始終圍繞中心工作加強意識形态建設,加強理論指導。
另一方面,黨始終堅持在實踐中進行意識形态創新。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是黨的意識形态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密碼。
中國共産黨人經過艱辛探索,“摸着石頭過河”,得出把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論,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衆化。今天,面對新時代“兩個大局”,黨的意識形态創新不僅圍繞為民族謀複興、為人民謀幸福展開,還在積極回應為世界謀大同這一要求,努力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将此作為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亮點。中國共産黨的意識形态創新做到了始終緊緊圍繞實踐問題、社會沖突和時代主題展開。
堅持繼承性與發展性相耦合
黨在百年意識形态工作實踐中,始終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态工作的思想。
其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意識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思想。
其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如何推進意識形态工作的思想。
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曆史,本質上就是一部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理論建設史。中國共産黨人在曆史上堅決反對教條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做到了與時俱進,同時,積極推動意識形态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開拓創新,推進黨的意識形态建設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機制創新。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在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重點從地位論視角強調了“意識形态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從根本任務論視角強調了兩個“鞏固”即“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鞏固思想基礎”,以及從内容論視角強調了如何搞好新時代意識形态工作,即要“把理想信念作為意識形态工作的核心”、要“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等。
堅持建設性與批判性相鉚接
百年來黨一直非常重視加強對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衆的理論武裝,同時時刻注意防止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襲。
堅持批判性和建設性相統一是被黨的百年意識形态建設的實踐反複證明的。不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批判非無産階級思潮,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面臨“兩條道路”“兩個階級”的鬥争,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面對極“左”思潮的沖擊,以及在改革開放時期面對“左”和右兩種錯誤傾向的沖擊,黨始終能準确把握意識形态領域的“立”與“破”,遵循意識形态工作中“立”與“破”的辯證統一,堅持以立為本、立破并舉的原則。一方面,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牢牢把握正确輿論導向,通過正面教育宣講,傳導主流意識形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同時做好内宣和外宣工作;另一方面,旗幟鮮明堅持真理、批駁謬誤,與不良社會思潮和錯誤輿論鬥争到底,破除不良社會思潮造成的思想迷霧,破解國際輿論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誤判誤讀和對中國共産黨的惡意抹黑。
堅持價值性與制度性相連結
将價值性與制度性相連結,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引領公德心和先進文化建設中涵養意識形态建設,夯實意識形态建設的價值根基,同時以制度規範保障意識形态建設,是百年來黨的意識形态建設的又一基本經驗。
一方面,以價值觀建設為抓手,築牢意識形态建設的價值根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大陸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其中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為主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兩翼,内容十分豐富。“為人民服務”“實作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以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為本”“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等,已經成為黨堅持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
另一方面,從戰略高度推進意識形态指導下的制度建設,同時重視推進意識形态工作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新中國的成立為把黨和軍隊的意識形态教育工作制度推向全國創造了條件,各行各業陸續開始推進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學習的制度化。改革開放後,黨上司了撥亂反正,恢複了黨在長期的意識形态建設中形成的正确原則,優化了意識形态工作的方法,加強了相關組織上司和隊伍建設,強化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 并通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使意識形态建設制度逐漸成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政治和戰略高度明确了新時代意識形态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根本制度”,而這一根本制度已經寫入黨章和憲法。
在意識形态建設中實作價值性與制度性的“剛柔并濟”,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建設的鮮明特征與獨特優勢。
我們要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創造的驚天動地偉大奇迹的“關鍵密碼”,建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态,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作者機關: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摘自《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1年4期,李潇潇 王志強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