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戰結束後,歐盟實際上就已淪為了美國全球霸權體系的戰略附庸。盡管法國等成員一再強調歐盟應實作戰略自主化,但歐盟在安全方面對美國的嚴重依賴、以及各成員中意見難以統一的現象,讓歐盟實作戰略自主的意願,淪為了一句國際笑話。

即便如此,仍有人還在堅持不懈,努力推動歐盟戰略自主化的程序。據新華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闡述了法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期間的政策立場,并重申歐盟應實作戰略自主化。馬克龍還鼓勵其他歐盟成員說:歐盟有能力、有資源成為國際社會中一個強大的聯盟,必須能夠在不依賴某些大國的情況下,實作戰略自主。
馬克龍雖然沒有點名,但實際上劍指的目标就是美國。畢竟,自冷戰結束後,美國就一直壓着歐盟。對歐盟來說,如果任由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的話,那麼,這個西方最主要聯盟将永久地屈膝于美國霸權體系的腳下,很難有出頭之日。是以,在馬克龍看來,隻有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實作戰略自主化才有希望 。
此外,有關法國是否退出北約的問題,一直是該國一個存在争議的話題。法國退出北約,這話不僅僅法國總統馬克龍說過,同時更是在法國大選期間,各路諸侯用于吸眼球搶選票的主要話題。法國左翼政黨上司人和總統候選人梅朗雄,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法國必須離開北約,這樣就不會被拖入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等戰略競争對手相對抗的冷戰邏輯中,“我們不能與中俄為敵!”
法國是今年歐盟的輪值主席國,這無疑為馬克龍提供鼓動歐盟擺脫美國控制,實作獨立自主的一個契機。不過,法國雖然在歐盟裡面是大國和主要成員,但因美國在歐盟内部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讓馬克龍在歐盟各成員中,充其量就是一個說話沒人願意聽的“小癟三”。
果然,就在馬克龍呼籲各成員努力實作歐盟戰略自主的同時,德國總理朔爾茨做出的表态,卻意味着歐盟至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無法擺脫在安全領域上對美國的嚴重依賴。相對于法國,德國更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德國人有一種“離了美國不能活”的情緒。
據觀察者網報道,朔爾茨日前再次将俄烏合作的北溪-2項目,當成在烏克蘭危機中對俄施壓的籌碼: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有可能會停止北溪-2項目。實際上,北溪-2項目的建成,最大的受益方就是歐盟尤其是德國。而朔爾茨為了取悅美國,不惜拿自己的切身利益當施壓俄羅斯的籌碼,這也就難怪德國網友會罵他們“腦殘政府”了。
衆所周知,美國挑起烏克蘭危機,借此糾集盟友打壓俄羅斯,僅僅隻是華盛頓的一部分企圖而已。更重要的是,借助烏克蘭危機的不斷發酵,挑起歐洲的戰争危機,迫使歐盟在安全領域上對美國産生更嚴重的依賴性,讓馬克龍有關實作歐洲戰略自主的呼籲,淪為一句空話。
在此次爆發的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其實就是一名高明的棋手,通過渲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資訊,成功地在歐洲大陸上挑起新一輪的沖突危機。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隻是烏克蘭,就連歐盟甚至俄羅斯,也都是美國用于長期控制歐洲棋盤上的棋子。
美國操控這歐洲沖突危機的棋局,鼓動歐盟從中煽風點火,造成俄烏戰争一觸即發的局面。在這種沖突風險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歐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除了在美國挑起的烏克蘭危機中沖鋒陷陣之外,已經别無選擇了。
是以說,馬克龍這時候呼籲歐盟應實作戰略自主,可德國和其他歐盟成員卻因為美國因素的存在,不得不與馬克龍的呼籲背道而馳。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除非美國放手,否則的話,就歐盟這種貌合神離的聯盟,想要憑借個别成員的努力實作所謂“戰略自主”的願望,或許隻能在夢裡頭才能實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