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回憶其生平:
“少為纨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
他提到的“娈童”,意指被達官貴族當做女性玩弄的美少年。這在封建社會是極普遍的存在。
是以,古代文人并不避諱。
在《金瓶梅》中,也有這些男孩子的身影。
他們出身低賤,身無長物,隻能投身富貴人家,任人擺布。
所謂做人的尊嚴,在他們身上蕩然無存。

他們之中,有的被淩虐緻死,有的被多次轉賣,有的則是憤然出走------
蘭陵笑笑生借這些毫無人格尊嚴的男性,諷刺了男權世界的荒淫和虛僞。
西門慶是《金瓶梅》中第一不學無術之人,為了附庸風雅,他特地給府裡的四個美色男童取名“琴棋書畫”。
琴童有兩個,第一個是孟玉樓陪嫁帶過來的。
“年約十六歲,才留起頭發,生的眉清目秀,乖滑伶俐。”
因為孟玉樓與潘金蓮交好,是以每次潘金蓮來,琴童都在旁侍候。
時間長了,兩人都有了情意。
正好這個時候,西門慶流連青樓,冷落了潘金蓮。
于是,金蓮就和琴童偷偷成了好事。
世間哪有不透風的牆,東窗事發後,西門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琴童打得皮開肉綻趕出去府去。
幸虧有玉樓與春梅求情,潘金蓮才得以脫身。
第二個琴童,是李瓶兒嫁進西門府帶過來的小厮。
李瓶兒是幾個妻妾中最有錢的,而且後來她還為西門慶生了一個兒子,所有她在西門府是最得寵的。
順帶着李瓶兒的下人們的地位也比較高。
這個琴童行事作風比較膽大。
為了戲弄書童,他竟然在官哥兒慶生宴會上私自把銀壺藏了起來。
而且,還不無驕傲地向李瓶兒的丫環迎春炫耀。
事後,自己回到獅子樓呼呼大睡去了。
迎春把壺交了出來,按理說出了這樣的事,琴童要倒大黴的。
潘金蓮也抓住了這點,敲打西門慶要狠狠治治琴童。
可是,西門慶卻輕輕帶了過去,不予追究。
作者塑造這兩個琴童,意在表現西門慶對李瓶兒和孟玉樓的不同态度。
第一個琴童,西門慶甚至沒有知會孟玉樓,就将他趕了出去。
而第二個琴童,西門慶給了最大的寬容。
由此觀之,主人的受寵直接影響了仆人的地位。
第二個琴童,在李瓶兒死後,仍然深得西門慶信任,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都會讓它去做。
棋童,是西門慶的結拜兄弟祝實念舉薦的一個小厮,隻有十四歲。
關于他,書上寫的内容甚少。
隻寫到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給西門慶“背書袋,夾拜貼匣跟馬”。
西門慶死後,吳月娘就遣散了很多仆人,棋童自然是隻有被發賣的命運。
畫童,是四童裡最悲慘的一個男孩子。
書中第七十六回“畫童兒哭躲溫葵軒”,詳細地講述了畫童的悲慘。
溫葵軒是一個秀才,在西門府專管處理文書的工作,深得西門慶器重。
此人品行不端,最擅長虛與委蛇,而且有一個惡習——專好年輕漂亮的男孩子。
溫秀才經常在書房活動,畫童就成了他的獵物。
他仗着西門慶的信任,就把畫童侵犯了。
畫童不敢聲張,隻是躲着哭。
“今日小的害疼,躲出來了,不敢去。他隻顧使平安叫,又打小的。”
這事鬧到了吳月娘那,西門慶才知道。
他就把溫秀才給辭退了。
但是,他辭退溫秀才的理由并不是為了畫童,而是溫秀才洩露了西門家的商業資訊。
畫童的悲慘遭遇,反映了那個時代一些窮苦少年被惡人侵犯的悲慘處境。
書童,是幾個男孩子裡着墨最多的一個。
他比其他幾個來頭大一些,而且年紀也大一些。
西門慶生子加官後,李知縣送了一個小郎來巴結。
“年方一十八歲,本貫蘇州府常熟縣人,喚名小張松。原是縣中門子出身,生得清俊,面如傅粉,齒白唇紅。”
書童有一次還穿上女裝,簡直雌雄難辨。
西門慶看他生得如此漂亮伶俐,而且還會唱曲,就将他放置在書房裡伺候。
有一次西門慶喝醉了酒,在書房裡休息。看到書童,就拉到身邊,占有了他。
有了這層關系,書童在西門慶的心裡的地位更重了。
這就引發了府裡其他下人的不滿。
書中第三十五回“西門慶為男寵報仇,書童兒作女妝媚客”,就細緻刻畫了西門慶與書童的親密關系。
清河縣有幾個混混犯了事被抓,他們就托書童幫忙向西門慶求情。
書童想賺取這筆中介費,又怕自己去說西門慶不答應,于是他就準備了禮物想求求李瓶兒。
可是,他進入李瓶兒房間時被平安發現了。
平安就向潘金蓮告密,說書童與李瓶兒有不正當關系。
潘金蓮就向西門慶挑撥,哪知西門慶根本不為所動。他完全相信李瓶兒與書童。
不僅如此,他還找了個由頭,打了平安一頓,算是為書童報了仇。
書童的氣焰達到了如日中天的程度。
雖然書童做了西門慶的男寵,可是他本身是喜歡女性的。
長期在内宅活動,書童與吳月娘的丫鬟玉箫一來二去就有了情意。
不巧的是,兩人在書房裡約會被潘金蓮發現了。
書童就向潘金蓮求情,潘金蓮就趁機要求玉箫幫她做内奸,報告吳月娘的一舉一動。
玉箫吓得趕緊一一答應。
其實,潘金蓮根本沒想着向西門慶告發他們。
因為之前的那件事,讓潘金蓮清楚地意識到書童在西門慶心目中的地位。
而且就算她告發了,也撈不到什麼好處。
但是,書童還是害怕了。他知道自己的命是捏在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手上。
即使現在潘金蓮不說,但是萬一哪天她不高興了,他仍然還是有危險的。
西門慶再喜歡自己,但是他喜怒無常,指不定哪天就會遭到厭棄。
是以,書童謊稱要替西門慶買絹,騙了二十兩銀子,逃出了西門府。
書童在西門府的處境是十分尴尬的。
表面上他風光無限,可是内心的苦楚也隻有自己明白。
他聰明狡黠,忍辱含垢,遇到了心中所愛,但無法厮守。
無可奈何之下,選擇勇敢出逃,保住了做人最後的尊嚴。
琴棋書畫四童隻是西門慶附庸風雅的一個點綴而已。
他們的命運完全是捏在主子的手裡。
琴童被逐,棋童被賣,畫童被辱,書童遠逃。
蘭陵笑笑生借這些小人物,暗示了西門府的逐漸衰敗。
尤其是書童這個人物,他和西門慶的關系尤為緊密。
他依托李瓶兒和官哥而來,官哥和李瓶兒相繼死去,而他随即也逃走,則西門慶家道零落也已經開始。
此時,書中人物一概無知,依舊醉生夢死,渾渾噩噩度日。
作者借這四個小人物,不僅向讀者展現了當時社會人情風俗,還揭示了人心的險惡和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