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1月18日,一陣清脆的敲鑼聲在祁門漫溪裡生态農莊響起,幾位表演老師們,為前來現場捧場的觀衆和嘉賓們上演了一場目連戲經典曲目《跑猖》,一聲聲古老的戲腔再次響起~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背景介紹:《跑猖》

伍猖乃東伍猖青帝、南伍猖赤帝、西伍猖白帝、北伍猖黑帝、中伍猖黃帝,均為山獸之王,能保一方平安,免受山中猛獸侵害。跑伍猖為目連戲開場戲,表現了伍猖出動,驅獸祈安的情景。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這場表演就是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的徽州目連戲,徽州目連戲是徽州地區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起源于徽州祁門,流傳的範圍卻到達徽屬6縣以及鄰省、鄰縣地區,生命力很強,祁門目連戲流傳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長期以來,目連戲作為貼近群衆、貼近生活的戲曲曲種,在徽州及其周邊地區都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其劇本大多來源徽州農村生活實際,又融入了民俗風情,從中可以看出當地人文、曆史、文化的一個縮影,為廣大專家、學者研究徽文化提供了大量的曆史資料。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在藝術形式上,目連戲演出時有角色行當、唱念做打,包容各種雜技、歌舞、百戲以及大量的民間風俗,并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沖突沖突的安排,具有結構藝術的整體性,是以,堪稱大陸戲曲史上的“活化石”。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古代祁門人将目連戲也叫作平安戲、還願戲,不能像一般娛樂性戲劇那樣随意演出,而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必須事出有因,具有相當的嚴肅性。一是在固定的時間裡演目連戲,以去邪迎祥、酬神謝祖;二是每逢大事演目連戲,以驅鬼逐疫,消災免禍;另外,有時村族的喜慶活動諸如宗族修繕、祠堂寺廟落成等等,也要打目連來酬神祭祖,祈求平安。

大浪淘沙,時光荏苒。目連戲這一古老而傳統的徽州民俗,在祁門縣被儲存完好并繼承了下來,還能進行持續完整的演出 ,祁門縣的一些村子會在春節等重大節日裡上演目連戲。目連戲以其獨特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民間風情,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和極其廣泛深刻的影響力奠定了它在中國戲曲上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近年來,目連戲越來越受到戲曲界人士的高度重視,祁門縣搶救、保護的前題下,進行了挖掘與繼承,以使這一古老的戲劇種類得以儲存下來,在2006年,徽州目連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後人持續性地保護與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非遺過大年丨祁門非遺介紹之——戲曲“活化石”

來源:祁門文旅體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