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津南會戰中的凡人英雄#真的淚了!這些,都是抗疫一線上“媽媽的故事”

作者:津雲

  大寒,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如果細數這個時節最能溫暖你我的東西,那麼疫情防控一線上媽媽的故事,應該算一個。

  從“樹袋熊”到“堅強熊”

  1月20日,全市第四次全員核酸檢測上演。靜海區楊成莊鄉駐點機關幹部譚紅嬌要在20日淩晨5點到位,為了準時上崗,譚紅嬌19日晚住在了機關。

  晚飯前,譚紅嬌回到婆婆家,主要是為了看一眼5歲的兒子闊闊。婆婆早就準備好了晚飯,譚紅嬌匆匆吃過晚飯準備返崗。婆婆一言一句的叮囑着,闊闊學着奶奶的口吻囑咐着媽媽。

  在譚紅嬌出門前,闊闊突然說:“媽媽,你去打敗病毒吧,我聽奶奶話,做一個堅強的‘小熊’。”

  兒子突然冒出的暖心話,讓譚紅嬌瞬間紅了眼圈。要知道,十天前,在譚紅嬌眼裡,闊闊還是一個嬌氣的“樹袋熊”。

  關上車門,在兒子面前不敢流下的眼淚不聽使喚的湧出眼眶,譚紅嬌一連抽了好幾張紙巾,試圖堵住眼淚。她想回去再看一眼兒子,又擔心勾起兒子的思念。她隻好打開手機,看看幾天前錄制的一段視訊,那裡有兒子的樣子。

  視訊是1月9日早晨錄制的,闊闊站在廁所門口傻呵呵的朝着譚紅嬌笑着,嘴裡含糊的說着:“不想讓你走”。說着說着,傻笑變成了哭鬧。譚紅嬌沒有刻意哄闊闊,而是告訴他自己要去上班,并準備穿鞋出門,在譚紅嬌開門的那一刻,闊闊突然抱住媽媽的大腿不讓媽媽走。

視訊加載中...

  在譚紅嬌眼裡,闊闊并不是一個愛撒嬌的孩子。丈夫是民警,經常值班,孩子生活比較獨立。可這次,闊闊卻成了黏在媽媽身上的“樹袋熊”。

  譚紅嬌覺得,可能突然上崗沒和孩子解釋清楚有關,其實也是來不及解釋。

  1月8日晚,譚紅嬌接到返崗通知,那時丈夫在崗值班,闊闊已經睡着。譚紅嬌把闊闊從被窩裡拉起來送到奶奶家,直到9日淩晨回家。9日一早,又接到上崗的通知,來不及和孩子解釋。

  直到第一輪全員核酸篩查時,在篩查現場和闊闊相遇,闊闊才知道媽媽是和病毒戰鬥。

  闊闊對那身防護服既害怕又敬畏,害怕的是穿着防護服的醫生會打針,敬畏的是幼稚園老師曾告訴他,穿着防護服的醫生是打敗病毒的戰士,就像奧特曼一樣。

  闊闊看到穿着“大白”的媽媽,依舊是傻笑着,他說的唯一一句話是:“媽媽,你什麼時候回家?”但譚紅嬌給不了兒子答案,隻是搪塞的說:“快和奶奶回去吧,太冷了。”

  闊闊轉身跟着奶奶走了,短短幾十米的出口通道,闊闊幾次回頭望向媽媽,頭上的小紅帽像個“撥浪鼓”來回搖着。此時的,譚紅嬌早已熱淚盈眶,熱氣擋住了防護面罩,模糊了兒子的影子。

  一碗熱騰騰的麻辣燙

  和譚紅嬌一樣,靜海區民政局的張海瑩也是駐點下沉幹部,48歲的張海瑩是團隊中年齡比較大的一位。她有兩個孩子,女兒21歲,兒子13歲。

#津南會戰中的凡人英雄#真的淚了!這些,都是抗疫一線上“媽媽的故事”

  兒子因為從小支原體不好,容易發燒。1月9日一早張海瑩上崗時,兒子體溫已經超過38℃,出門前她找了一些藥,并囑咐女兒劉曉玲按時給弟弟吃藥。

  在駐點忙了一天,期間電話響了多次,張海瑩顧不上接聽。直到晚飯時,她掏出手機才發現女兒打來了20多個電話,這才得知兒子體溫超過了39℃,家裡的藥已經不管用了。

  張海瑩心急,可一時半會趕不回去,當值班上司得知後,馬上安排其他同僚把藥送到張海瑩家。

  淩晨,張海瑩回到家,兒子雖然體溫下降了,但折騰了一天已經沒力氣說話。張海瑩顧不上勞累,拿出一瓶白酒,給兒子揉搓着後背,讓一旁的劉曉玲模仿着。劉曉玲接手後,張海瑩鑽進廚房蒸了兩鍋饅頭,這是兩個孩子未來幾天的主食。

  短短4個小時後,張海瑩再次上崗,家裡完全交給劉曉玲。接下來的幾天,劉曉玲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1月18日,劉曉玲來到張海瑩所在的核酸檢測點,當了半天的志願者,她學着媽媽的樣子維持秩序,證件登記。

  臨近中午,劉曉玲準備回家,為弟弟準備午飯。半個小時後,一份熱騰騰的麻辣燙送到了,是劉曉玲為媽媽點的外賣。

  劉曉玲說,一開始她不了解媽媽,尤其是弟弟生病的時候,她特别害怕,希望媽媽馬上回來。通過半天的志願者經曆,劉曉玲了解了媽媽,她希望媽媽吃上一口愛吃的飯喝上一口熱湯。

  一碗普通的麻辣燙,是女兒對媽媽的了解和愛。或許,此時眼淚是感動最好的表達,張海瑩覺得自己十多年的付出,終于看到了盼頭。13年前,丈夫因車禍去世,當時他懷着兒子僅僅5個月,她決定将兒子生下來延續丈夫的血脈。

  13年來,因為工作忙,張海瑩沒時間照顧兩個孩子學習,張海瑩的家距離學校僅300米,她幾乎從未接送過孩子。

  七旬的母親腰扭傷了,張海瑩顧不上,兒子高燒張海瑩回不來。身體的勞累和思想的壓力,一次次考驗着她的毅力。在張海瑩看來,最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如今沒有什麼能把她打倒,她要做一位堅強的女兒,勇敢的媽媽。

  媽媽第二次不辭而别

  1月17日清晨,靜海區55名醫護人員馳援海河醫院,蔣園園位列其中。2020年蔣園園曾跟随天津第一批醫療隊馳援武漢,如今是她第二次“直接對話”新冠肺炎病毒。

#津南會戰中的凡人英雄#真的淚了!這些,都是抗疫一線上“媽媽的故事”

  兩年前,蔣園園曾在武鋼二院給5歲的女兒菀菀寫下一封信,希望她有一天能讀懂信的内容,明白媽媽做的事。因為,蔣園園離家奔赴武漢時,女兒還在熟睡,她沒有告訴女兒。女兒不知道媽媽去幹什麼,不知道媽媽要走多久。

  蔣園園回到天津,見到媽媽的喜悅沖淡了菀菀對媽媽的思念。突然有一天,菀菀和蔣園園說:“媽媽,你以後不要離開我這麼久了,去哪要提前告訴我。”

  那一刻,蔣園園決定以後再也不會和女兒不辭而别。

  然而,2022年1月17日,蔣園園食言了。

  蔣園園說,從1月8日本土發生确診病例以來,她們就時刻準備馳援海河醫院,菀菀聽說後比較焦慮,每天都會問好幾次:“媽媽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回來?”可蔣園園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1月16日,蔣園園接到機關通知,由于轉天集合時間比較早,于是她當天就把菀菀放到了外婆家,但蔣園園并沒有和菀菀說去海河醫院馳援的事。

  直到蔣園園到達駐地後,菀菀才知道媽媽的不辭而别,她用外婆的手機給媽媽發了一條語音:“媽媽,你出差了,又沒有告訴我。”第二條語音是:“媽媽,我會聽外婆話,媽媽加油,天津加油!”

  獻給媽媽的歌

  此時此刻,天津微醫總醫院的窦月娟正在津南區雙新街的核酸采集現場,從1月8日至今,她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前沿。

#津南會戰中的凡人英雄#真的淚了!這些,都是抗疫一線上“媽媽的故事”

  在核酸采集時,窦月娟每天要采集上千個标本,身體上的累依然無法打消她對女兒的思念。

  窦月娟的女兒隻有2歲半,1月9日窦月娟跟随醫療隊在津南區雙林采集核酸時,恰好遇到家人,2歲的女兒一眼認出了媽媽。

  女兒并不知道媽媽的工作有多忙,一把抓住窦月娟的衣服不肯撒手,窦月娟恨不得立即放下手中的棉簽抱一抱女兒,可她不能。

  一旁的婆婆趕緊打岔,讓孩子唱一首歌。孩子安靜了下來,整理了一下情緒,唱起了《聽我說謝謝你》,盡管語調不準,甚至有些歌詞咬字不清,但她依然堅持唱完了整首歌。對窦月娟來說,女兒的歌在循環,自己的眼淚也在循環。

  接下來的幾天,窦月娟跟随醫療隊奔赴多個點位,顧不上詢問女兒的情況,但她每天都會給丈夫發語音,告訴他注意事項,别給孩子吃多了,别給孩子看手機,好好讓孩子刷牙;買什麼牌子的去火藥,不知道怎麼吃就給我留言;這些話,窦月娟每天要唠叨好幾遍。

  擔心孩子吃東西被卡主,窦月娟發送語音一步步指導,語音指導不能完全讓窦月娟放心,她就讓丈夫拍攝演練的視訊。

  丈夫說窦月娟職業病犯了,讓她多注意休息,注意安全。可窦月娟覺得,安全不用擔心,或許隻有唠叨才能減輕自己對女兒的思念,

  19日下午,丈夫發來了一條視訊,父女倆将窦月娟的唠叨變成了實際演練,以視訊為證。拍視訊的人,嘻嘻哈哈,看視訊的人,一邊笑着,一邊流淚……

  津雲新聞記者 王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