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作者:史海雜談

近日,中國江蘇省11位漁民和7位相關人員因為在捕魚過程中撈獲10具境外水下竊密裝置而獲重獎。這已經不是中國漁民們第一次撈上這些東西了,而從海裡撈出來的裝備不光隻威脅中國安全,部分裝備也具有一定的好處,甚至推動了中國在該領域裝備上取得進步。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撈起“響尾蛇”,促中蘇空空飛彈迅速發展

中國漁民撈起外國先進武器,可以追溯到1958年。當年中國空軍飛行員王自重座機與敵軍格鬥時被敵機發射的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擊落,飛行員壯烈犧牲。而當時敵軍一共發射的5枚AIM-9空空飛彈有一枚命中了飛機,另四枚則失去目标不知去向,後有一枚被溫州農民撿到,可能有三枚墜入茫茫大海。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響尾蛇空空飛彈算是頂尖裝備

當年中國海軍十分孱弱,是以發動了大量的漁民參與搜尋打撈這枚空空飛彈。經過福建漁民連續幾晝夜的奮戰,最終這枚墜入海中的AIM-9空空飛彈被尋獲。鑒于當時新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在經多次協商後這枚來之不易的飛彈又被送往蘇聯,蘇聯方面在研究透徹該型飛彈的技術後将技術與中國共享。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霹靂-2空空飛彈

蘇聯方面在此基礎上逆向工程成功研制出K-13空空飛彈,這款空空飛彈在越南戰争中廣泛配裝越軍的米格-21戰鬥機上,擊落了不少美軍軍機;而這款飛彈來到中國後于1967年定型,也就是“霹靂-2”型空空飛彈。霹靂-2型空空飛彈随後裝備了殲-6、殲-7等戰鬥機,在當年的國土防空裝備體系中服役極久,一直“撐”到1986年霹靂-5B型空空飛彈的量産服役。福建漁民撈起來的“響尾蛇”空空飛彈,極大地促進了中蘇空空飛彈的迅速發展。

撈起MK-46、MK-48兩款輕、重型魚雷:中國魚雷、反潛飛彈迎來極大進步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1978年10月,中國漁民在南海進行捕撈工作時意外撈獲MK-46輕型魚雷的實彈。按說這款當時屬世界先進的輕型魚雷安裝有自毀裝置,但可能是因為自毀裝置故障失效,這枚魚雷才未被自毀。這枚魚雷在被中國漁民撈上船後迅速送往研究所,中國魚雷科研工作得以接觸美制先進産品。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發射狀态的國産魚雷

在MK-46輕型魚雷的基礎上,中國迅速展開全盤仿制工作,于1994年研制出國産輕型魚雷“魚-7”,據悉,魚-7輕型魚雷在動力系統方面和制導子產品方面幾乎和MK-46輕型魚雷一模一樣。在成功仿制定型後,魚-7輕型魚雷彌補了中國缺乏中口徑輕型魚雷的空缺,迄今為止仍然廣泛裝備于大陸的054A、056等中、輕型護衛艦上作反潛用,也能由直-9C艦載反潛直升機攜帶、空投反潛。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魚-7這款324mm中口徑輕型魚雷在此之後極有可能還在了魚-8火箭助推魚雷(又稱反潛飛彈)的初始設計中。魚-8火箭助推魚雷的尾部增加了固體火箭助推器,一般由054A艦上裝備的AJK-16飛彈垂直發射裝置發射;而戰鬥部則是一枚324mm輕型魚雷。在火箭助推器失效後,助推器與戰鬥部脫離,戰鬥部入水後啟動魚雷的動力系統,再由此動力系統提供魚雷向敵艇前進的動力。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而中國漁民也曾打撈過MK-48重型魚雷的操雷,不過具體時間不可考。MK-48是美軍迄今為止仍然裝備的主力重型魚雷,而操雷則可以了解為MK-48型魚雷的全尺寸訓練用模型,用于潛艇日常的反潛、反艦訓練。說白了,操雷存在的意義隻是讓潛艇兵們體驗将魚雷從裝填到艇内、再到裝填入發射管以及發射出去一瞬間地“一哆嗦”。在發射出艇後,操雷将會迅速耗盡其動力而後上浮或是自毀,總體來說并不具有太大的研究價值。此前中國海軍就發射了一枚魚-6重型魚雷的操雷,被海岸沖上越南海灘。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魚-6重型魚雷的研制工作和MK-48操雷被中國漁民撈獲的時間段重合。撈獲的MK-48型操雷最終被歸還美國,而美國也在此後提供了MK-48型魚雷的部分資料技術,在此基礎上中國研制了新一代重型魚雷魚-6。目前魚-6是中國海軍裝備的最先進的重型魚雷之一,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在魚-6重型魚雷後,中國還研制了魚-9、魚-10、魚-11三款重型魚雷,性能均達到世界前列水準。在珠海航展上,也有着中國魚雷的身影,随着大陸武器平台更加先進,中國的魚雷也會走進國際市場。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在此之前,中國根本沒有可以裝備直升機的輕型魚雷一說,更不用說火箭助推魚雷。潛艇部隊所使用的國産魚雷一直到1971年才定型了“魚-1”“魚-4”兩型重型魚雷,還帶着相當濃厚的蘇聯53-51型魚雷血統。是以,MK-46、MK-48兩款輕、重型魚雷被中國漁民撈獲,同樣極大地促進了大陸魚雷工業的發展。

撈起無人潛航器,中國同款産品進步迅速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也許有的網友對2016年中國漁民撈到無人潛航器仍然記憶猶新。早在2015年,中國漁民也曾撈上過無人潛航器,隻不過并非2016年時撈起的黃色外殼的“水下滑翔機”。這種潛航器能夠短時間内快速部署,有的具備水下攝影、衛星通信功能,有的則專精水文資料擷取并傳輸到附近潛艇的計算機上處理。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一方面,無人潛航器可以彙集周圍海域的海底地形、水文狀況等資料并回傳到附近的潛艇上,說白了就是“繪制海底地圖”。這些潛艇在中國海域進行非法活動時将能通過這些提前搜集的水文資料來去自由,完全會損害大陸的海洋權益、威脅海洋安全。體積微小的無人潛航器和大海相比,也算是印證了成語“大海撈針”,能撈上來也有一定的實力成分。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拜其所“賜”,中國在撈起美制水下滑翔機的不久後,也就是2017年2月,中國某型同樣采用了滑翔的方式前進的無人潛航器完成了6329米的下潛距離紀錄,一舉打破無人潛航器世界最深下潛紀錄。随後,中國又一次性在南中國海海域投放了多達12枚無人潛航器。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在2019年更是迎來了極大的突破:中國研制成功了自主式水下潛航器“海鲸-2000”,該型水下潛航器擁有長達37天的自持力,航程也大于2000公裡,同時創下無人潛航器無間斷最大續航裡程的世界紀錄。打撈上來的無人潛航器,同樣極大地促進了大陸無人潛航器工業的發展,盡管大陸在無人潛航器這方面起步極晚,但憑借着科研實力和這些獵物提供的借鑒機會,也迅速地發展起來了。

小結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中國漁民自古以來就是勤勞、勇敢的形象而著稱于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政府組織漁民抗倭,在明清時期普陀的漁民也曾以“船拳”而使倭寇聞風喪膽。1942年抗日戰争期間,中國浙江的漁民也曾主動出海,冒着生命危險營救日軍俘虜船上的英國戰俘。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中國漁民們堅韌、勤勞、勇敢的形象早已在人民心中立足。

中國漁民屢立奇功,撈魚雷和空空飛彈,助力國産軍事裝備快速發展

總體來說,中國漁民曾經在廣袤的海域内撈起過不少來自各個國家、地區的武器。小到槍支,大到魚雷,幾乎都有“戰果”。此前甚至還撈出過疑似來自印尼海軍潛艇發射的俄制“俱樂部”潛射反艦飛彈殘骸。在維護大陸國家海洋領土安全方面,漁民們必須要記一大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