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豬肉,作為大陸第一大肉類消費品,其價格波動備受關注。盡管近期已經臨近春節,但豬肉價格卻接連下探,往年消費旺季豬價上漲的風頭一時不在,2022年,豬價能否逆轉?本文将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的角度來探尋答案。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曆屆“豬周期”回顧

在談到豬價波動時,豬周期總是繞不過的坎。豬周期是豬肉生産、消費過程中豬肉價格周期性波動的現象,之是以會出現豬周期,根本原因是生豬供給和需求的錯配。

簡單說,就是生豬價格上漲的時候,生豬養殖利潤較好,養殖端補欄積極性提高,相應母豬存欄量增加,對應一段時間後豬肉的供給也會增加,供需格局也就轉變為供過于求,進而推動生豬價格下降,随之養殖利潤減少,養殖端補欄積極性不斷降低,母豬存欄數量減少,相應一段時間後生豬供給減少,供需格局由原來供過于求逐漸轉化為供不應求,生豬價格再次開啟上漲,就這樣周而複始的循環。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一個完整的豬周期

通過對以往豬周期的統計發現,一般每4年左右為一個豬周期,其中有一年左右的時間豬價大多處在上行通道,兩年左右的時間整體趨勢處在下跌通道,一年時間處在底部震蕩。

從2006年至今,國内豬肉市場共發生過4次比較劇烈的豬周期,每次豬周期的出現和波動,都受到了豬周期内生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諸如疫病、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第一次豬周期發生在2006年~2009年,主要是由于生豬養殖行業在2006年11月發生了嚴重的豬藍耳病,導緻能繁母豬存欄數量快速下降,推動了2007年生豬價格的上行,最高點達到了17.45元/公斤,随着生豬産能的恢複,2008年豬價開始不斷下跌,最低點跌至8.98元/公斤,整個豬周期曆時33個月。

第二次豬周期發生在2019年~2014年,關鍵性的事件則是2010年冬季和2011年春季傳染性腹瀉病的發生,由于當時治療手段比較落後,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仔豬受損比較嚴重,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價格不斷上漲,最高價達到了19.92元/公斤,随着防控技術的突破,産能恢複,生豬價格再次下跌,最低點跌至10.45元/公斤,曆時59個月。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第三次豬周期發生在2014~1018年,主要是以環保為驅動的生豬供給側改革。2014~2015年對養豬環保收緊,環保不達标的中小養殖戶被迫退出,能繁母豬存欄量逐漸下降,推動生豬價格上行,最高點達到了20.92元/公斤。盡管在2016~2017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在下降,而豬價也呈下降态勢,主要原因是由于2014~2015年中小養殖戶在退出過程中,一些比較大的規模養殖豬場乘機進行擴張,而規模豬場的母豬可出欄肥豬數量有了明顯增長,豬肉供給并沒有下降,是以豬價下降,曆時49個月。

第四輪是18年至今,目前我們正在經曆的這輪豬周期,是大家比較熟悉也是波動最大的一次。關鍵性事件是2017年9月非瘟的爆發,導緻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都大幅減少,在2019年8、9月,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同比減少40%左右,直接推動2019年生豬價格創出曆史高點的40.98元/公斤。随着生豬生産超預期恢複和進口豬肉量的增加,在後期盡管受季節性消費和疫病等因素影響,豬價也出現過上漲,但始終再也沒有超過曆史高點,而且豬價的下跌呈現震蕩下行趨勢。到了2020年年末,随着生豬産能逐漸恢複至正常年份,春節之後豬價開始明顯下跌,可以說整個2021年,生豬價格整體都處在下跌通道。

随着生豬價格下跌,豬肉價格表現出同樣的下跌趨勢,2021年豬肉價格震蕩下跌後盤整,年均價格25.71元/公斤。截止至2022年1月18日,全國豬肉均價18.49元/公斤,較2020年高點降幅63.65%,同比降幅60.20%。

與往年同期相比,2021年1月29日至2月10日(臘月十七至除夕)價格波動區間為3.20元/公斤,整體處于震蕩下行走勢。受上遊産品影響,市場供強需弱,豬肉價格走低也影響屠企的壓價情緒,豬肉價格與生豬價格形成互相制約。僅從曆史周期推算,豬肉價格節前或漲幅空間不大。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從供需層面解析豬價走勢

從供應來看,由于前期非瘟導緻市場豬源急劇下降,後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刺激養殖端補欄,産能擴充速度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最新資料,2021年全國生豬出欄量超過了6.7億頭,全年豬肉産量達到了5296萬噸,和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長27.4%、28.8%。截止年末,生豬存欄量為44922萬頭,根據推算,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量大約4327萬頭左右,市場豬源和豬肉都較為充沛。

進入冬季後,雖然有零星疫病發生,但整體可防可控,對生豬供應 并未産生趨勢性影響。由于養殖端整體對2022年上半年行情并不看好,臨近春節,規模養殖場出欄計劃大幅增加,養殖端整體抗價心态減弱,并且有降體重提前出欄現象發生,市場小體重豬源持續增加。是以,總體上來說,春節前生豬及豬肉供應相對充足。

從需求端來看,根據養豬預警監測系統顯示,截至1月10日,屠宰企業鮮銷率為93.28%,同比提升3.6%,在對後市擔憂之下,屠宰企業入庫積極性不高,凍品庫容呈現持續下降态勢,市場整體需求難有明顯改善。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春節前後豬價是漲是跌?

縱觀曆屆豬周期,春節前後的一個月的豬價,可以說是年度豬價的基礎,隻有在供不應求的頂部時上漲,在其它時期則都以下跌為主,而且在頂部價格波動空間較底部周期波動弱。春節前消費備貨旺季的表現基本奠定了節後年度豬價的走勢。

從目前生豬産能情況來看,2022年處于即将觸底的下行周期年,生豬供應供大于求的格局很難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消費旺季仍然與養殖端集中出欄相重疊。綜合曆屆豬周期供需關系格局的轉換及豬價的表現,2022年春節前備貨旺季生豬價格上漲的難度較大,養殖端期盼的年前上漲行情或難以實作,即使有反彈行情,幅度也一定不會太大。春節後豬價行情下滑仍然是大機率事件,但下滑幅度會小于2021年,預計在10%以内。

從曆屆“豬周期”變化規律和供需角度探尋,春節前後豬價如何走?

總之,2022年上半年生豬市場供應仍然充足,消費淡季難有明顯利好提振市場,上半年豬價或依然呈現偏弱運作格局,下半年進入消費旺季後,走勢或略微有所好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