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最近幾年,關于用那種鑒定方式來準确鑒定文物的争論持續了很多年,文物體制内的考古派、博物館派、學院派等各派各說各有理,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體制外的民間派别如電視明星專家派、收藏協會派、實戰收藏研究派、國寶幫派、普通收藏愛好等分歧也很大。

主要争論點是:收藏理念、傳統理論眼學、傳統實踐綜合學、科技手段鑒定學、微觀老化痕迹鑒定學。有人說是鑒定權威之争,是話語權之争,更是經濟利益争。

但這樣的結論很不準确,我們要知道的是上述鑒定方法之中,那一種手段是最有效和最比較接近準确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談文物有效鑒定方法的發展趨勢,否則都是空談。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适合收藏群眾的文物鑒定是傳統實踐眼學派,很簡單的道理,全方位了解了文物的多樣性和出土坑口的各種特性,加上對各種層級仿品的對比研究,才會準确的鑒定文物。這也是傳統實踐眼學鑒定方法之是以實用的科學性。

當然,單純隻推崇傳統實踐眼學鑒定方法,也面臨許多問題。比如發色法律糾紛和文物犯罪定案量刑就會遇到尴尬。法律是講實實在在證據的,具體要落到資料和物證對比上。傳統實踐眼學鑒定方法在法律應用方面,根據文物法規定:三個文物鑒定專家認可一件文物的真僞才可以作為依據。

而我們要說的是“傳統實踐眼學鑒定方法”仍然不排除有文物專家的人為因素。那麼怎樣才能萬無一失的确定一件文物真假呢?無疑是文物綜合鑒定方法,即:傳統實踐眼學方法+科技檢測法+微觀老化痕迹方法。這也是今後文物鑒定發展的趨勢。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随着網絡電子科技的發展,為了縮短鑒定者的距離和時間,文物鑒定可以是實物面對面的鑒定,也可以通過網絡高清晰電子圖檔來鑒定。現在流行網絡文物交流和鑒定,可以是電子圖檔,也可以是高清遠端視訊。

這種便捷而安全的方式是好的,但所上的标本還是實物一定要高清全面,比如文物的整體圖、正面圖、背面圖、地足圖、頂圖、器内圖,局部圖、微觀圖、斷面圖(針對殘器标本)等盡可能全面,還有室内燈光、自然光、閃光燈三種拍攝環境下的圖檔對比。這樣才能看的仔細全面,才能準确的做出鑒定。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無論是實物還是網絡電子圖檔文物,我們首先傳統實踐眼學鑒定必須過關,再用微觀老化痕迹原理進行檢驗,最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通過碳14測定、熱釋光測定、X射線熒光能譜分析對傳統實踐眼學鑒定過的文物進行驗證。如果都通過,那這就是可以确認無誤的藏品了。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傳統實踐眼學方法鑒定的文物得過關,如果是一眼新的“大瞎活”器物,傳統實踐眼學這一關都過不了,微觀痕迹老化十有八九是過不了、機檢測就更就無意義了。這是因為仿家可以對高精仿品文物完全可以利用手段來針對科技檢測儀做假,使之在胎料配比、釉料、釉彩成分等符合或者接近檢測依據範圍。

國家一些機構的文物科技實驗檢測合格的文物,在行裡并不認可,甚至被嘲笑連低級仿品都達不到。說明檢測儀器操作的人員不懂傳統實踐眼學鑒定文物,更不懂高仿文物原料經銷商按照要求配料的事實。明明一眼假的仿品被檢測成到代真品文物,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正經的文物收藏圈子流行一句名言:真品往往是一眼貨。實在看不“死”的文物或者保險起見,才利用科技檢測手段進行傳統實踐眼學鑒定結果的印證。由于微觀老化痕迹鑒定方法還在實驗階段,在正經的行裡還很陌生。一般情況下正經的行裡和圈子裡都信奉“眼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用科技儀器檢測的。

這就好比簡單感冒社群醫院買感冒藥就可以解決,何必要去做全面的CT、血正常等等一系列檢查後再開藥治病呢?器物在開門但有異議的情況下,需要綜合判斷是必要的。這也是我們國家瓷器鑒定今後發展的唯一方向,因為這牽扯到将來法律采信證據的實質問題。

現在之是以亂,法律無法最終采信有效的證據,主要的是現在鑒定界真正具備傳統鑒别傳世、出土瓷器(标本)的能力确實存在很大問題,為什麼不具備?就因為不象一些藏家、去一線采集真正出土的标本實物,去研究真正出土的标本特征,去真正到高仿一線了解做舊的高仿品,以及去對比它們的各自特征。

是以這些所謂的專家遇到疑是出土的高仿品,隻能憑感覺、憑故事在鑒定,遇到問題交給機器檢測,機器檢測人為的因素很大,是以才有今天的混亂局面。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如果一個資深藏家或真正的鑒定家,不具備起碼的傳統實踐眼學,不以标本作為基礎,不以正确的實踐作為基礎,就會發生收藏滿屋子的做舊赝品。更會發生拿去52件(實際是高仿)瓷器到檢測中心,有48件元素符合較好的笑話。

如果傳統實踐的真正眼學放在首位,微觀老化痕迹配合鑒定,還會發生這樣的笑話嗎?這充分說明他們根本不具備傳統實踐眼學的能力。任何事不要單一的、很極端的看待問題,要綜合全面的去看。

多參考一個很科學的鑒定途徑或有效的方法總是好的,不要唯我獨尊,老子就是天下權威第一,這樣風險會更大。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不管怎樣說,微觀老化痕迹學是傳鑒别統演變到文物而來的一門新學科,但它是在我們傳統眼學鑒别文物的基礎上,借用微觀放大進行觀察器物老化特征分析的。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門學科。

微觀老化痕迹的鑒定範圍很廣,包括:青銅器、漆器、木器、古陶瓷、玉器、字畫等等門類。

很多人一提微觀就馬上想到看氣泡,其實這種單純的看氣泡的鑒定方法,除自然老化變色泡和破氣泡有參考價值而外,氣泡的大小、疏密、氣泡的界限等并無什麼可參考的價值。

不要動不動就先拿一個單純的氣泡圖檔來說問題,這樣的微觀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要研究微觀是觀察器物經曆漫長歲月侵蝕留下的老化痕迹特征,或是現代仿品人為做舊痕迹(德視寶及科鑒公司主要研究這一體系),并不是拿個雙管放大鏡,去看氣泡的大小或疏密分布,這隻能給整個微觀老化痕迹的鑒定體系帶來嚴重的誤解。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一個成熟而有獨到見解的文物鑒定家,首先具備傳統實踐(标本為基礎)的基本功,這不光是首先甄别真赝品的問題,關鍵還有藝術價值、文化斷代、文化含量等一系列的問題。

現在大陸很多科研院所之是以頻頻出現問題,就是這些科技研究人員不具備傳統實踐的功夫。

單一的搞科研,最後鬧了很多笑話,甚至成了阻礙文物科技研究的絆腳石。比如景德鎮陶瓷學院的曹教授他們就很早認識到這些弊端,非常注重傳統實踐與科技研究相結合的思路,這是令人欣慰的。

現在司法部準備準許成立這種綜合鑒定的機構,可以作為法律依據的科研機關,據說他們很注重傳統實踐眼學與微觀痕迹老化科學相結合的原則,并以機器(元素)檢測為科研輔助。

大力發掘故宮博物院和民間的傳統實踐實力派專家。這說明他們都把傳統實踐納入到最重要的位置。

這裡要說明的是,傳統眼學與傳統實踐眼學并是不一樣的,傳統眼學多是以書本知識為主,閉門造車基本接觸不了一線出土标本和高仿市場,後者才是我們尊崇的,也就是理論加實踐的傳統,而不是光理論不去實踐的傳統。

中國文物市場要興旺:必須跨過這道檻

傳統實踐眼學、微觀老化痕迹學、科研裝置檢測學科三者本身就應該互相印證。三者聯合鑒定,其實并不沖突,隻是他們之間有先後次序的問題。如果倒置就會出現現在普遍存在的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認識不到,将給文物鑒定帶來深重的災難。

當然我在這裡說的不全對,還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深入。作為民間收藏,如果是大開門一眼就認定的器物,傳統實踐眼學就能解決問題,省去後幾項科研不必要的麻煩,何樂而不為呢?如果需要作為法律依據的采信标準,後兩項必須要做的。否則法官無法采信較為科學的依據來最終定案。

由此看來,文物鑒定的發展,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和探索,尋找科學有效、準确無誤、證據确鑿的綜合鑒定方法,才是走出各方質疑的唯一途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