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匈奴,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支統一大漠南北的遊牧民族,長期以來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強敵。從戰國末期以來,匈奴就不斷南下入侵中原,直到東漢前期,匈奴作為一個國家才宣告瓦解,随後的匈奴就隻是以民族而存在。大多數人們的對匈奴的了解基本側重于和中原王朝之間戰和關系,但是對其内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了解不算多。本文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匈奴的内部情況。

一,匈奴的政治

匈奴人的起源一直是一個謎團,王國維等認為匈奴就是中國古文獻中的獯鬻、山戎、猃允、北狄等,這些都是一種猜測,沒有多少的證據。從考古發現來看,匈奴的南北方呈現很大的差距。

大約在戰國時期,匈奴就強大了起來,到秦漢之交冒頓單于統一了整個大漠地區,于是大漠地區的衆多部落都成為了匈奴汗國的一部分了。秦漢之交的人們将匈奴稱為“胡”,古代的“胡人”就是源于對匈奴的稱呼。

匈奴的王族為攣鞮氏,其他的高貴部落為呼衍氏、蘭氏、丘林氏、須ト氏等,他們在汗國中都是世代為官。匈奴的主要官職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犢王、左右漸将王等,他們均是單于的子弟,未來有機會繼承單于之位。冒頓單于建立了絕對的權威,任何部落都不能反對單于。不過這種威權主要建立在武力威懾之上的,并沒有多少的制度保障。總體而言,匈奴推行的制度和分封制是類似的。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匈奴汗國的面積廣大,其地區西到阿爾泰山、北到貝加爾湖、南到漠南,東到大興安嶺和遼河流域,甚至西域諸國也臣服于匈奴。為了較為有效地管理這個龐大的汗國,冒頓單于開始推行地區劃分管理:将汗國分為了中、東、西三部分。其中中部是核心地區,由單于庭直接控制。早期的單于庭位于漠南陰山一帶,漠南之戰後,單于庭遷徙到了漠北。東部由左賢王管轄,主要管轄大興安嶺附近地區,防禦“東胡”的入侵;西部由右賢王管轄。其中左賢王的地位僅次于單于,也是汗國的儲君。

在左右賢王之下,又有左右左右谷蠡王。之下又是左右大将軍,依次類推是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匈奴的機構是軍政合一,地方軍事長官就是地方長官。統領萬騎的長官有24個,其下又有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等長官。

對于被征服或者臣服的部族王國,匈奴單于也派遣王侯官員去管理或者監視、征收賦稅。在征服西邊的部落之後,設定了日逐王。日逐王之下設定了僮仆都尉以統領西域,征收各族的賦稅。設定在西域的王還有東蒲類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征服大月氏之後,在河西走廊設定了渾邪王、休屠王、犁汙王、溫偶駼王等。征服了烏桓之後,在此設立姑夕王,後來又在鮮卑之地設定了左伊袱訾王。設定在漠南的有句林王、臯林溫禺犢王、右莫鞬日逐王等;設定在貝加爾湖一帶的有於靬王。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二,匈奴的經濟

匈奴汗國建立前,匈奴的社會就已經開始發生了分化,私有制産生,于是進入了階級時代。伴随着私有制産生的就是奴隸制,是奴隸制的産生加速了階級分化。匈奴對外作戰中會大規模俘虜平民,以至于不僅匈奴的貴族擁有大量的奴隸,其平民也擁有一定的奴隸。這些奴隸的來源主要有漢地、西域、東胡等地區。另外,匈奴也會對外買賣奴隸。根據林幹(《匈奴通史》作者)的推測,匈奴的奴隸數量多達幾十萬。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這些奴隸成為了匈奴的免費勞動力,幫助匈奴人放牧、種植糧食、修建工程、鑄造兵器等。善于經商的就成為了商人奴隸(賈奴),讓他們去西域等地方經商。有一些女奴有可能成為姬妾,如建安年間的蔡琰就曾經淪為匈奴的奴隸,并生有兒女。

匈奴的基礎産業是畜牧業,這是無可置疑的。畜牧業就是逐水草而遷徙的放牧,主要的牲畜有馬、牛、羊、驢、駱駝等,其規模非常之大。在漢朝和匈奴的戰争中,漢朝可以動不動就獲得牛羊幾萬、幾十萬頭,可見其畜牧規模之大。牲畜為遊牧民族提供了基本的衣食之源,其肉類、奶制品為食物,其毛皮作為縫制衣服的原料。同時,這些牲畜也是匈奴人對外貿易的基本産物。是以的牲畜中馬匹最為重要,馬匹不僅是交通工具,還是戰争機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匈奴的對外貿易中,馬匹也是最基本的出産之一。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不過畜牧業并不穩定,一旦發生了天災,牲畜會大量死亡,就會動搖匈奴的根基。匈奴的幾次衰落都和氣候變化有着密切的關系。因而,遊牧民族也需要其他的産業作為畜牧業的補充,如漁獵業、農業、商業、手工業等。漁獵業是遊牧民族的必備産業,可以獲得直接的食物來源和生活物資。匈奴汗國還會舉辦大規模的狩獵活動,這種狩獵活動也就是軍事演練,起到了訓練的作用。

匈奴也有把少量的農業存在,是作為畜牧業的補充。這些農業主要出現于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例如河套平原。在許多匈奴的墓葬中都發現了谷物,并且出現了古磨等加工工具。這些谷物有可能是從中原購買而來,也有可能是自己種植的。公元前119年,衛青北伐匈奴到達了漠北的趙信城,在這裡發現了大型的糧倉,證明匈奴也将糧食作為戰略物資。匈奴還在西域進行了屯田,可能是從漢族學會的方式。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河套平原

匈奴的手工業,也是比較重要的行業,主要有冶煉業、木器制造業、車輛制造業等。冶煉業是遊牧民族十分拿手的行業,也是其基本的技能之一。最早的冶煉業産生于西亞地區,後來傳入了中亞遊牧地區,于是被塞種人傳播到了西域,繼續傳播到了中國西北的廣大遊牧地區。中國的冶銅技術、冶鐵技術最初就是由遊牧民族從西北傳播而來的。車輛制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世界上最早會制造車輛的民族就是塞種人,後來逐漸向亞洲大陸各地傳播。中國最早會車輛制造的是軒轅氏,為遊牧民族。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匈奴王冠

匈奴人憑借這些有利的制造業,加強了軍事力量,因而能夠迅速征服周邊的許多部落。

商業是遊牧民族最關鍵的産業之一,如果沒有商業,匈奴難以實作自足,是以遊牧文明也是十分具有開放性。匈奴十分依賴于和漢地的商業貿易,遊牧民族用自己的畜産來交易糧食、絲綢、布匹、銅礦以及各種眼花缭亂的手工業品。正因為如此,遊牧民族很早就意思到了控制商路的重要性,他們往往會控制西域各國,将自己的商業利益最大化。由于商業範圍非常之廣,也使得遊牧民族能夠接觸到亞歐大陸各地的商品,包括漢地的、印度的、波斯的、希臘的、羅馬的等。是以,遊牧民族能夠成為世界早期文明的技術傳播者。

三,匈奴的文化和信仰

匈奴人沒有文字,但是會一些簡單的記事。由于沒有文字,史學家也不清楚匈奴到底說哪一種語言。雖然沒有文字,但是匈奴地區産生一些民歌還是被漢文史料翻譯而記錄下來。例如《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顔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遊牧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發明了許多精美的樂器,例如胡琴、琵琶、口琴、二胡、胡笳、羌笛、鼙鼓等,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建安年間,蔡琰被俘虜到南匈奴,由此學會了胡笳,并且創作了《胡笳十八拍》,名噪一時。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匈奴人的繪畫主要儲存于壁畫中,主要反映了遊牧民族的遊牧、狩獵生活。目前最出名的匈奴壁畫是諾顔山“巴洛勒德墓”繪畫。出土的氈墊也有許多精美的紋飾、圖案,顔色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雕塑也是匈奴重要的藝術之一,有玉雕、石雕、木雕等,主要以人物為主,也有許多的動物形象雕塑。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匈奴墓葬發現的壁畫

匈奴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萬物有靈。其中漢文史料記載的崇拜對象有太陽、月亮、鬼神、龍等。匈奴人的墓葬基本都是頭朝向東方,說明其崇拜太陽。草原上的民族基本都比較崇拜太陽,後來的突厥族也是如此。

匈奴人崇拜龍就是草原民族中少見的了。匈奴的單于庭也就是龍城,每年會舉辦三次重大的節日。《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的習俗:“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桐。五月,大會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匈奴人也會舉辦祭祀天地的大典,其中祭天的偶像為“金人”,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擊敗匈奴就獲得“休屠王祭天金人”。《金日碓傳》贊中有“本以休屠作金人為祭天主,故因賜姓金氏”之語。

匈奴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少的發明對中國産生巨大影響

匈奴的婚姻制度比較原始,和其社會相對落後有關。在匈奴汗國建立之時,匈奴的婚姻還帶有許多原始的地方,其中一個典型的婚姻制度就是“收繼婚”。這種婚姻的制度表現在于,匈奴人的父親去世後,其子可以繼承其後母;匈奴人兄長去世,他的兄弟可以繼承他的妻子。這些制度廣泛存在于西北的遊牧民族之中。有人将這種習俗解釋為是為了保護婦女柔弱,不過我認為這是私有制的展現之一。在遊牧民族中,具有生育能力的婦女也是一種資源,可以為民族增加人口做出貢獻,是以匈奴人一定會加以保護和利用。而匈奴另外一個習俗就是重視年輕人,輕視老人,這是草原民族自古以來形成一種優勝劣汰的競争機制。

歡迎關注公衆号:北鬥維斟。本人喜歡曆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台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鬥維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讀曆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