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圖檔來源于網絡

古代比現在冷嗎?是的,氣候學家可以很明确的告訴你,古代比現在冷多了,一個寒冷期為西周寒冷期。

《竹書記年》記載,“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

第二個寒冷期為魏晉南北朝寒冷期。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記載,“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裡。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第三個寒冷期是南宋寒冷期。

《宋史·五行志》記載,“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凍死”。

第四個寒冷期是明清寒冷期。

清朝詩人王樾曾以詩歌記載當時錢塘江被凍時的狀況:“大地氣不溫,重衾疑浸水。曾聞錢塘潮,當機平如砥。又聞淮海濱,彌望堅冰履”。

古代有哪些保暖方法呢?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沒有空調暖氣電熱毯的古代,古人們也不會讓自己凍着的。

01

腦袋保暖:風帽、抹額、紛紛備足

從五代至宋朝,到了冬天,男子會戴上風帽。這種帽子類似今天的飛行員皮帽,是用黑布或黑綢緞縫制而成,帽頂部可以遮擋前額,左右有垂下來的兩片,可以通過帶子系在下巴上。戴上這種帽子,不但可以防寒,還可以防風沙,可謂是一舉兩得。

對于女子來說,則可以通過佩戴抹額來保暖。在許多後宮題材的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宮中女子在頭上佩戴的抹額。其實,抹額主要的作用并不是禦寒,而是裝飾。但是到了冬天北方氣溫非常低,人們為了保暖就會用一些厚實的材料,制作抹額綁在頭上來減少頭受風寒影響的可能。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古代虎頭風帽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電視劇中的抹額

02

身上禦寒:披風,袍子裹得緊緊

考古人發現,到宋末元初的時候,大陸開始大規模種植棉花。在這之前,一些富貴人家就會用動物的皮毛來做披風、袍子等衣服,可以極大地提升禦寒效果。像袍子裡面,一般會添加一種天然的蠶絲:纩。這種物料算是絲綿的一種,防寒效果很好。但是對于窮苦人家來說,就隻能用些柳絮、蘆花等植物纖維材料了。可以想象,植物纖維的禦寒效果,遠比不上動物皮毛。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電視劇中的披風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袍子

03

手上保暖:手爐,手套紛紛拿來

如果說身上穿着的還不夠,那還可以靠手上來取暖。在古代的時候,到了冬天幾乎人手一個小手爐。由于古代人喜歡穿袖子寬大的衣服,這樣手爐就可以很好地放進衣服或捧在手裡。是以手爐也有捧爐的雅稱。

除了手爐,古代人也時興戴手套。在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漢代人用的露指的手套,友善可以翻閱典籍。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古代手爐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電視劇《甄嬛傳》中的手爐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古代手套

04

住房保暖:火盆,火牆,椒房足夠暖和

改造住房,古人也充分發揮着自己的聰明才智,改造房屋,讓房屋更加溫暖。比如到了冬天,人們會用獸皮或者圍草來遮擋窗戶,抵禦寒風入侵。然後人們也會在室内生一個火盆,提升室内的溫度。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學會使用一些器具來燒炭取暖了。到了秦朝,在皇宮内更是會有類似“壁爐”這樣的設計。

不僅如此,考古學者還在秦興樂宮遺址中還發現了火牆。這種火牆是用兩塊筒瓦扣起來,做成管道放到牆的裡面,外面和爐竈相連,一旦爐竈生火時,牆壁也會熱起來。可以說這些設計都是現代火坑、壁爐的雛形。

到了漢武帝時期,更是有了專門的溫室殿,取暖裝置一應俱全,把花椒搗碎塗到牆上,不僅保溫,還可以寓意多子多孫,是以房屋也會稱為椒房。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電視劇中的火爐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古代火牆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西漢椒房殿複原圖

精神驅寒法:九九消寒圖

從冬至那天起畫《九九消寒圖》,就是極受古人喜歡的“小遊戲”之一,可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九九消寒圖》有文字版、畫圈版和繪畫版三種。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道光帝手書《九九消寒圖》

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人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古代人冬季穿秋褲嗎?

在現代防寒保暖中秋褲是必不可少的保暖神器,但是在中國古代服飾中,其實沒有秋褲這個概念。與之最相近的單品,不過是亵衣(古代内衣)外面套的一層中衣。可這中衣大多都是細麻布制成,并沒什麼保暖功效。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古代亵衣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中衣

其實秋褲的原型原本是男士馬褲,在歐洲很早就出現了。最早在15世紀,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就愛穿這種男士馬褲,這種緊身又有彈性的褲子就成了秋褲以及現代各種打底褲的雛形。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西方早期“秋褲”

如果你好奇中國冬季古人如何保暖,其實他們會穿上多層外套,一層棉襖,一層夾襖,一層灰鼠褂子,外出再加上一層雪褂子。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簡單來說,就是出門每個人都裹着幾層棉被,保暖主要靠厚。

除了穿、住以外,靠喝口熱湯、熱酒取暖,也是常用的方式,不過條件是你得吃得起、喝得起。“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的喝酒取暖詩,不過白居易是朝廷公務員,喝得起酒,一般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能不能喝得上酒,是一個大問題。

大寒,古人為了保暖有多努力

古代喝酒取暖

抵禦寒冷是人類一直以來的重要課題,全世界緯度較高的地區都廣泛使用各種各樣的禦寒手段。中國古代的禦寒手段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都是曆代能工巧匠和勞動人民汗水與智慧的結晶。通過對古人禦寒方法的研究,也能使現代的人們得到極大的啟發和幫助

以上内容來自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