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作者:圖書編輯北漂老吳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金曉宇翻譯作品《時光碎片》

最近幾天,《我們的天才兒子》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刷屏,一名患有躁狂抑郁症(雙相情感障礙)的“天才”翻譯家金曉宇和他八旬老父親的故事進入大衆視野。

法國頹廢派藝術家波德萊爾評論說,“天才,無非是精确闡述的童年。”他在這裡評論的是同樣頹廢的英國散文家托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 , 《一個英國瘾君子自白》(Confession so fan English OpiumEater) 的作者——“天才”一詞在這個語境中被了解為“守護神”。頂部臘人相信它存在于每個人身上:包括他的性格,甚至他的本質。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金曉宇的翻譯作品《烏鴉》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張麗霞告訴說:患有“躁狂抑郁症”的患者一段時間躁狂、情緒高漲,一段時間又會變得抑郁、情緒低落。如此反複交替,是以也被稱為“雙相情感障礙”。“躁狂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終身患病率為4.4%)、高複發率(90%的患者多次複發)及低齡化的特點(50%的患者首次發病年齡為15歲,75%的患者為25歲),“社會、心理、生物或者患者從小的經曆等因素,都有可能成為‘躁狂抑郁症’的誘因。”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金曉宇的翻譯作品《誘惑者》

“有人稱這種病為‘天才病’。”張麗霞稱,“貝多芬、梵高、牛頓等人都是‘躁狂抑郁症’患者,他們在出現輕度躁狂表現時,大腦反應會特别迅速,此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經常會做出一些平常人不會做的事情。可能沒人去做,他去做了反而就成了,沒人創造他就創造出來了。”

一邊是患有“躁狂抑郁症”的患者金曉宇,一邊是資深翻譯家金曉宇。普通人無論如何不能把這兩個現象完全不搭界的人聯系在一起。可現實就是現實,八旬老人擔心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後,五十歲的獨身兒子怎麼辦?于是在送走剛剛離世的妻子後從殡儀館給杭州日報打來電話:你們能不能寫寫我兒子的故事?我兒子他是天才,他現在還在精神病院裡,他媽媽今天剛剛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金曉宇的翻譯著作

金曉宇确實是“天才”,2010年起,十年來,他翻譯了英語、日語、德語共22本著作,并細心照顧患阿茲海默症的媽媽曹美藻。他翻譯的英譯中圖書有《船熱》《誘惑者》《寫作人生》《嘻哈這門生意》《劇院裡最好的座位》和《十首歌裡的搖滾史》等;日譯中圖書有《狗女婿上門》《和語言漫步的日記》《飛魂》和《絲綢之路紀行》等。

八旬老人金性勇自述道,他和妻子曹美藻1967年結婚,先是生了大兒子金曉天,1972年又生了小兒子金曉宇。金曉宇很不幸,小時候一隻眼睛因為事故失明,高中突然退學,随後精神出現狀況,也有了暴力傾向,還曾自殺未遂,被診斷為躁狂抑郁症,也叫雙相情感障礙。

金曉宇基本沒上過高中,但聯考分數距一本線僅差3分,随後自學2年,拿到浙江大學英語系的自考畢業文憑,6年時間自學德語、日語同時鞏固英語,10年時間,翻譯22本書,近700萬字,沒有錯字、錯句、錯譯,橫跨小說、電影、音樂、哲學多個領域,多門語言。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金曉宇和父親

金曉宇在談到父親時,他稱:“太肉麻的話說不出,很依賴他,他什麼角色都扮演了,比如秘書、助手……以前還幫我看稿子,跟出版社聯系都是我爸做的,他為我想的很多,等于是我的大腦發言人、代言人這種性質。”談到母親,金曉宇回憶:“我的人生很多都是母親規劃的,方方面面都很感謝她,一個人的話是不會有這一點點成績的。”

金曉宇:“天才”翻譯家和他的八旬老父親

金曉宇小時候的全家福

曉宇覺得自己“不是天才,是個‘畫匠’”,因為翻譯就像描畫,描得越貼近越好。曉宇希望在父親88歲前完成他的第二本本雅明著作《拱廊計劃》的翻譯。

其實,世界上哪有什麼天才,明明是家庭環境的熏陶,父母的諄諄教導,加上他自己的不向命運低頭,加倍的努力,才有了如此輝煌的成就。擱在普通的家庭,估計就是個普通的精神病人吧。父母了不起 !兒子也自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