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除塵、祭祖、守歲、拜年、舞龍

貼春聯、看春晚、包紅包、吃年夜飯等

這些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

春節習俗

其中

又尤其以舞龍最為盛大熱鬧

在肥西嚴店鄉

就有一支家族龍燈隊

即将在年前“回歸”

時隔10年重辦舞龍活動

10年前的那份熱鬧

10年後還會原汁原味嗎

留肥過年

除了逛街、吃美食、在家刷手機

來見見這“龍”

或許會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回歸在即餘氏家族摩拳擦掌

前不久的一個上午,在肥西縣嚴店鄉的一處糧倉内,餘善聰和他的弟兄姐妹們正忙得熱火朝天。有的在整理旗幟,有的在打薄竹木,有的在制作布面,有的在整理組裝,在兩條嶄新精緻的“新龍”旁,他們所正在做的,是複原煥新兩條上了年紀的“老龍”。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嚴店鄉文化站站長邢乾在現場介紹到,在肥西地區,舞龍這門技藝主要就是餘氏家族在做。餘氏家族聚居的地方,因有大片稻田和大片池塘而得名“稻塘”,他們起初制作舞龍,一是覺得水和龍有很深的聯結,二是覺得寓意吉祥,能為莊稼帶來豐收。一代一代口手相傳下來,這門技藝到今天已經有200多年的曆史了。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而之是以說是回歸,是因為在這裡,舞龍這項活動已經有10年都沒有舉辦了,過去常用的兩條龍都已在歲月中變得暗淡、破舊。為了“喚醒”這份舞龍技藝,重新找回過去那份熱鬧,餘家人打算在這次春節來臨前再次舞動起來。

手工複原 一竹一木皆是深情

為了與時俱進,餘家人購入了兩條同等比例大小的“新龍”,但出于對“老龍”的珍視、不舍以及對傳承的希望,今年,他們開始着手給它煥新。雖然“老龍”可能不如“新龍”精緻、美觀,但餘家人都認為這兩條“老龍”才是靈魂真正所在。

這天上午,餘家幾人集合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動手給“老龍”拆舊補新。“上午人少,下午忙完了還會來不少人,能幫上忙的就一起幹,沒事的也能在旁邊瞅瞅、聊聊天。”正在動手的餘家大哥表示,大家平時都有自己的主業,隻能利用業餘時間去制作,如此純手工制作一條龍,往往需要20多天的時間。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現代工藝制出的龍的架構,大都是塑膠的,而“老龍”身體的每一處結構都是用竹木純手工紮制而成。龍頭先紮内框,再紮外框,最後紮頭和嘴,龍身體直徑大約46厘米,一節一丈,一共九節,分節制作好之後再和龍頭進行拼接,組裝好之後便是鋪皮、裝飾。這樣九丈九長的一條龍,舞起來需要22人。

說起舞龍,現場的餘家人都表示,從童年開始,舞龍就一直存在于他們的成長中,除了重大節日,每逢生肖龍年也都會舞龍。現在有機會複原、發揚,着實是一件好事。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放眼未來 這門技藝不能丢

老一輩的人一直想把這門舞龍技藝發揚光大。在80年代,肥西縣城裡有重大活動,都會請嚴店鄉的這支家族龍燈隊助助興。龍燈隊一出動,就有近50人,再加上配套的樂器隊伍、旗幟隊伍,陣仗聲勢是十分浩大的。聽聞有關部門有意發掘、弘揚這門傳統技藝,家族裡的老人家們都高興極了,連“老龍”的複原工作都親自上陣。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小時候,老一輩的人,總會跟我們說起家族舞龍的曆史和故事,每當有舞龍活動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那種氛圍。後來,我自己有了孩子,自然而然地也會和他們分享這些東西,10年前那次舞龍的時候,我兒子上大學二年級,還特意回家了幾天參加舞龍活動。”

餘善聰說,不同于很多傳統技藝所常有的“第幾代傳人”的說法,餘氏家族的舞龍技藝目前還沒有特定的繼承人,因為基本上家族裡每一個人在代際的口手相傳中都會掌握,“畢竟,這門技藝不能丢。”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邢乾也表示,“我們現在正在申請市級非遺項目,之後打算每年都堅持舞動起來,未來還想推廣到學校去進行更好地傳承。”

合肥這裡再現“舞龍”

合肥報業全媒體見習記者:任海怡/文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李福凱/攝 通訊員:邢乾 來源:合肥晚報 編輯:鄧奇

點亮下方圖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