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來與朱德
前言
談及周恩來與朱德的友誼,朱德的女兒朱敏曾動情的表示:“幾十年内,周伯伯與父親休戚與共。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相支援,互相關……”
周恩來講話,朱德的舉動讓人淚目
1972年5月,周恩來在檢查中被确診為膀胱癌,毛主席得知後,特别交代:要防止擴散,注意營養與休息。後來,随着身體惡化,泌尿專家為周恩來進行了電灼術治療,周恩來的身體稍有好轉。
作為癌症病人,周恩來本應該繼續接受治療,以鞏固效果。但是,為了黨和國家的未來,他選擇顧全大局,委屈自己。
直到1974年5月31日,周恩來在親自送走一位外賓後,才住進解放軍305醫院,繼續治療。
這一年的年末,周恩來又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意見,專門飛赴長沙,向毛主席彙報四屆人大的籌備情況。
這次見面,毛主席與周恩來經過徹夜長談,終于敲定了向四屆人大提出政府各部門班子的名單等重要問題。這次的決策,對中國未來形勢的穩定發展,以及黨和國家的前途,都有關鍵的作用。
毛主席與周恩來
在長沙期間,周恩來除了向毛主席彙報工作,還惦記着毛主席的生日。他吩咐從業人員,給毛主席過了一個樸素的生日。
周恩來從長沙回來後,又抱病參加了1975年初,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人大一次會議。
此次會議開幕式,由年近90的朱德主持。周恩來在會上做了《政府工作報告》,重申發展大陸國民經濟的兩步設想。
當時,周恩來的身體非常虛弱,因為過于操勞,他的臉龐異常消瘦。但他卻堅持站着做完了報告,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政府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當周恩來起身,發出堅定、清晰的蘇北口音時,旁邊的從業人員抽空整理了他的座椅。緊鄰周恩來的朱德,也突然站起身來。
當從業人員也對他的座椅進行整理後,想要攙扶他坐下時,朱德卻沒有坐下,而是與老友并肩站立,一直到周恩來做完報告。
是以,主席台上就出現了讓人淚目的一幕:一位耄耋老人,與一位重病在身的病人,兩人并肩站立。會場的人員,為這個場景感到驚訝。
對于這個場景,曆史上沒有過多解釋。但是,聯想到周恩來與朱德幾十年的深厚友誼,也不難了解。
周恩來與朱德并肩站立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周恩來肩上挑着重擔,身體情況卻非常糟糕,朱德想要用這一行動,表達對老友的陪伴與支援。
他們的友誼,就如朱敏所說:“休戚與共、互相尊重、互相鼓勵、互相關懷……”
周恩來與朱德的友誼
朱德與周恩來的相識、相交,源于朱德對革命的執着,以及二人的互相欣賞。
朱德早年曾加入孫中山先生的中國同盟會,後來被配置設定到雲南新軍左隊,先後參加過支援反清鬥争、反對袁世凱複辟帝制,以及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護法戰争等。
1921年,朱德與孫炳文約定,打倒唐繼堯後,就離開軍隊與孫炳文彙合。
于是,朱德于1922年,抵達北京。
期間,孫炳文向朱德提起,自己的朋友李大钊,組織了新黨——中國共産黨。
得知中國共産黨反對帝國主義列強、封建軍閥,緻力于解放勞苦大衆,建立無産階級專政後,朱德興奮地說道:“這是個好黨!我之前有所耳聞,我也想加入!”
朱德年輕時候
但是,當時李大钊去了南方,陳獨秀在上海,孫炳文剛好也認識陳獨秀,便帶着朱德去上海找陳獨秀,說明入黨的事情。
讓朱德遺憾的是,當他們頂着驕陽,來到上海見到陳獨秀,說明身份與來意後,陳獨秀上下打量了一番朱德,若有所思的說道:
“像你這樣的身份,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與真誠的申請,再經過長期鍛煉與考驗,共産黨才會接受。我奉勸你,不要加入共産黨,還是回到舊軍隊裡去吧……”
陳獨秀的拒絕,讓朱德感到沮喪、失望、委屈。但他并沒有是以失去希望與信心。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員。
在強烈信念的支撐下,朱德與孫炳文又來到法國,決定在馬克思的故鄉,學習革命的理論與方法。
在巴黎的時候,朱德聽說,有一個中國留學生是共産黨,于是,他趕緊讓人帶他們去見那位中國留學生。那位留學生,就是周恩來。
不巧的是,當時周恩來已經去了柏林。于是,朱德與孫炳文決定前去柏林找周恩來。
孫炳文
雖然目标堅定,但經過與陳獨秀的見面,朱德有些信心不足。在列車上,他曾擔心地說:
“周恩來會不會像陳獨秀一樣,因為我們舊軍隊的經曆……”
就這樣,他們懷着忐忑的心情,來到了柏林。
見到周恩來後,朱德有些吃驚。當時周恩來隻有24歲,眉清目秀,已經在中國共産黨裡擔任要職。朱德已經36歲了。
朱德說明來意後,周恩來熱情的接待了他們。一邊給他們倒了兩杯熱水,一邊又端來兩盆水,讓他們洗臉擦汗。
談話期間,周恩來的謙遜、熱情潇灑,以及出衆的才華,讓朱德印象深刻。
而周恩來也被朱德二人放棄高官厚祿、已有地位,以及堅定投奔共産黨的決心所打動。于是,經過幾番交談,周恩來表示:“我願意介紹你們加入中國共産黨!”
聽到這句話,朱德激動的緊緊地握住周恩來的手,良久才說了一句:“恩來同志!”
年輕時期的周恩來
就這樣,周恩來與朱德,開啟了50多年的深交。
南昌起義期間,經過周恩來精心的策劃與組織,朱德配合周恩來,在自己的寓所,精心擺下“鴻門宴”,将敵軍的幾位團長拖住,得以削弱敵人力量,使得起義軍成功打響以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發動南昌起義。
此後的日子裡,周恩來與朱德經曆了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面對國民黨對共産黨人的殘殺,他們内心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過。
第五次反圍剿後,紅軍開始戰略轉移。周恩來與朱德,又經曆了兩萬五千裡長征。
這些磨難,都讓他們的友誼進一步加深。工作上,他們密切配合,生活中,他們始終互相關心。這種關心,展現在種種大事、小事上。
西安事變發生後,周恩來應邀前去與張學良等人商量處理辦法。
當時,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朱德擔心周恩來凍壞身體,便将自己随身攜帶多年的一條毯子,拿出來送給周恩來。
張學良
那個時候,朱德已經50歲左右了。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這條毯子對他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但他卻選擇讓給比他年輕12歲的周恩來。足以見得,他對周恩來的深情。
值得注意的是,這條毯子,後來又回到了朱德的手裡。
國共第二次合作實作後,朱德親率部隊,東渡黃河,前往一線與侵華日軍作戰。
周恩來覺得朱德年事已高,前線生活條件艱苦,便讓自己的夫人鄧穎超,将當初朱德送給他的那條毯子,仔細縫補好以後,重新交給朱德。
這條毯子在周恩來與朱德之間兜兜轉轉,展現的是他們對對方樸實無華的關心。後來,這條毯子一直陪伴朱德,直到新中國成立。
四屆人大後不久,周恩來病情加重,朱德覺得,這個時候,自己應該承擔更多的工作,好減輕老友的負擔。
于是,朱德承擔了大量的外事活動。近90歲的他,頻繁的接見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議會上司人等。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朱德僅僅是出席接受國書的儀式,就多達40多次!
朱德與外賓
為了表達自己堅定的革命意志,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朱德精神無比振奮,多次提筆寫下“革命到底”的條幅。
周恩來也沒有停下手裡的工作。1975年1月,周恩來進行了第三次手術。在五個月時間内,周恩來僅僅是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政治局常委會議以及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多達20次。
另外,在1975年病重的這一年裡,周恩來與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上司人,以及各部門負責人談話,多達127人次。
而且,在鄧小平主持工作期間,周恩來每隔幾天就要與他見一面,兩人僅在三個月内,一起開會談話就多達12次。
在周恩來第四次進手術室的時候,依舊心系工作。當醫護人員準備将他推進手術室時,周恩來示意停下,并輕聲詢問:“小平同志來了嗎?”
聽到周恩來找自己,鄧小平趕緊上前一步,走到周恩來的面前。周恩來緊緊握住鄧小平的手,對他說道:“這一年,你幹的很好!比我強多了……”
周恩來與鄧小平
周恩來生病住院後,朱德雖然非常牽挂老友的身體,想多去看望幾次,但又怕打擾周恩來養病。
一次,朱德給周恩來那邊打電話,說是很久沒見,想去看看。但是,當時周恩來身體情況不好,不宜見面。是以,朱德沒有見到周恩來。
是以,在兩難之中,朱德最終隻去病房看望過周恩來一次。
7月11日這一天,周恩來的身體還不錯。
起床後,他一邊在房間裡做操,一邊對貼身衛士高振普說:“你打電話問問朱老總的身體如何,現在有沒有時間。前些時候,他想來看我,但我身體不好,就沒有請他來。今天看他能不能來……”
于是,高振普給朱德的夫人康克清打了電話。康克清告訴高振普:
“朱老總準備去北戴河休養,一直在等着與總理見面……他現在身體挺好的,可以見面!”
于是,當天下午五點五十分,朱德出現在了周恩來的病房裡。為了不讓老友擔心,周恩來在朱德來之前,專門将病号服換下。
高振普
老友相見,兩人非常激動,同時伸出雙手,緊緊握住對方。朱德用顫抖的聲音問周恩來:“你好嗎?”
周恩來回答:“還好,還好。來,咱們坐下來談。”
當朱德在沙發上坐下後,細心的周恩來問朱德:
“要不要換一把高一點的椅子?”朱德說:“這個就可以。”
經過二十多分鐘的交談,周恩來将朱德送出會客廳,與他握手道别。最後,看着朱德坐上車離開後,周恩來才重新回到病房。
兩人很長時間沒有見,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之是以隻談二十多分鐘,是因為,周恩來考慮到朱德有糖尿病,多年來一直都有按時吃飯的習慣。
周恩來關心朱德的身體健康,是以,想讓他在6點的時候,能夠準時回家吃飯。
遺憾的是,這次見面,成為了他們最後一次相見。
周恩來去世,朱德:這怎麼對得起恩來
1975年11月,周恩來病情更加嚴重。雖然吞咽困難,劇痛常常來襲,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與病魔作鬥争。他依舊關心國内外政治局勢,躺在床上,聽醫務人員給他讀報。
周恩來
1976年1月7日,彌留中的周恩來,意識到自己已經到了最後時刻,他對醫務人員說:“我這裡已經沒有什麼事了,你們去照顧其他生病的人吧……”
次日上午9點57分,周恩來在解放軍305醫院,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當時,朱德剛出院不久,身體情況不佳。家人擔心他受到刺激,沒有馬上将這一消息告訴他。
是以,當天下午,朱德還接見了外賓。結束工作後,康克清對朱德說:“總理病情最近有惡化。”
朱德沒有反應過來康克清的意思,他說:“不會吧,手術很成功,怎麼會惡化呢?”
康克清回答道:“情況不是很好。”朱德始終不願相信,他繼續說道:
“有那麼多醫生給總理治病,病情不會發展的那麼快的!”
晚上八點,朱德終于從收音機裡,聽到了周恩來病逝的噩耗。但此時,他依舊不願相信。直到看見家裡每個人都是一副痛苦的表情,他才相信了。
朱德向周恩來遺體敬禮
聽着不斷播放的哀樂,朱德痛哭流涕。朱德的孫子回憶稱:“陳毅元帥去世時,爺爺也哭了。但是這一次,完全不同,爺爺已經哭到不能自已。他一遍遍的對身邊的人講着周恩來的故事……”
1月11日,接到向周恩來遺體告别的通知後,朱德專門穿上軍裝,在女兒朱敏的陪同下,來到北京醫院。
行車途中,朱德總是要摘下軍帽向老友緻意。來到醫院後,看着周恩來的遺體,朱德左手托着軍帽,眼睛直直的盯着周恩來,淚眼婆娑。
他不斷低聲呼喚着:“恩來,恩來……”随後,朱德對着周恩來的遺體深深鞠躬。
直起身軀後,朱德又緩緩舉起顫抖的右臂,向周恩來敬了一個軍禮。他對周恩來的感情,全部包含在了這個标準的軍禮中。
回到家以後,由于過于悲傷,朱德一連幾天不吃不睡。此時,朱德已經90歲了,這也使得他的身體更加虛弱。
是以,在1月15日,朱德準備參加周恩來的追悼會時,他的雙腿發軟,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朱德瞻仰周恩來遺容
此時,朱德坐在沙發上,不安的歎氣道:
“哎,去不成了,這怎麼對得起恩來啊……”
懊惱中,朱德突然想到可以在電視上觀看周恩來的追悼會。于是,他馬上讓人幫他打開電視機,嘴裡說道:“就是坐在家裡,我也要參加恩來的追悼會……”
周恩來去世後,朱德的身體也越發不好。同年3月,朱德開始使用輪椅,血壓持續波動偏高。5月,朱德偶爾犯心絞痛。
6月份,朱德因為等待外賓時間過長而感冒。醫生發現,朱德的精神狀态很差,這種情況是過去所沒有的。于是,朱德被送進醫院。
随後,朱德的感冒轉變為肺炎,肺部出現嚴重感染。醫生經過商議,給朱德打了慶大黴素。很快,朱德退燒了,心情也很好,還和孩子們開玩笑。
但是,幾天後,朱德就出現了嚴重的腎衰竭症狀。緊接着,朱德全身髒器都開始衰竭,随即陷入昏迷。
周恩來卧室擺放的朱德照片
7月6日下午2點27分,朱德病逝。他與好友周恩來,在另一個地方相聚了……
從相識、相交到相知,周恩來與朱德的友誼,在半個多世紀中,經曆無數風風雨雨,愈加深厚,堅不可摧。
這些都展現在一條樸素的毛毯上,以及四屆人大會議上的并肩站立、重病後的主動分擔、病逝後痛哭流涕、一遍遍講述老友過往故事,還有,周恩來房間裡一個不起眼的角落。
在周恩來的卧室裡,有一張小圓桌,上面擺放着一張朱德帶着老花鏡,認真看檔案的照片。照片前,還鋪着一條花毛巾,與接待外賓時鋪的紅毯有些相似。足以見得,他們對對方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