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重溫《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小說的時候,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蓋茨比的悲劇是愛情的悲劇嗎?
還是因為他相信金錢可以實作夢想所導緻的理念的偏執。
從表面的情節看,蓋茨比的故事是關于一個浪漫而執著的青年,把自己全部的愛放在一個徒有美麗的外表,而心靈卻被金錢腐化的少女身上。
但如果蓋茨比沒有這場不切實際的戀愛,那麼他的悲劇就不會上演了嗎?

“蓋茨比深切地體會到财富怎樣禁锢和儲存青春與神秘,體會到一套套衣裝怎樣使人保持清昕,體會到黛西像白銀一樣皎皎發光,安然高踞于窮苦人激烈的生存鬥争之上”。
是以,蓋茨比的愛情在一開始萌發的時候就是錯誤的選擇,他迷戀的是獲得黛西能帶給她的種種虛榮心的滿足。
蓋茨比的愛情悲劇其實是他對金錢過度崇拜的必然結果,愛情選擇的錯誤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必然的結局。
01 你的金錢觀受到父母的影響嗎?
我的一個來訪者(叫她小琳吧)在多次咨詢後,說:“我明白了,金錢和我母親之間的關系。”
“怎麼會呢?”我笑着問她。
小琳回答說:
“我媽媽總是對我很苛刻。從小她就讓我明白,花更多的錢在物品上是浪費和糟糕的。
是以我的衣櫃,裡面總是裝滿了便宜又醜的鞋子,沒有一雙是我穿起來喜歡或自我感覺良好的。
我的内疚和羞愧,都是因為我花了很多錢,還用我不喜歡的東西。”
小琳意識到她已經内化了一個假定的資訊,那就是盡管她努力工作,并且擁有一定經濟能力,但她也覺得自己不應該得到好東西。
最後,她改變了自己對于消費的信念,買了更少但更好的鞋子。
這有助于她理清思緒,改善财務狀況,因為當她有了自己喜歡的鞋子時,她在鞋子上的花費實際上更少了。
實際上,你花錢的方式可能和你父母很像——或者錯誤地過度糾正他們的金錢觀念。
02 “金錢劇本”:你生活的導演
金融心理學家Brad Klontz曾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金錢劇本”。
他說道:“金錢劇本”是關于金錢的潛在假設或信念,通常形成于童年時期,并最終在整個成年期無意識地遵循。”
“金錢劇本”源自與金錢有關的早期生活事件。
這些事件很強大,它們留下的痕迹會一直持續到成年。這些早期的童年信念往往會驅動我們成年後的财務行為。
通常,它們會在家族中代代相傳,并影響我們的财務狀況。
Klontz說:
“如果把無意識的信念看作是劇本,就很容易了解了。
就像演員們拿到劇本,然後排練。同樣地,我們會盲目地遵循我們的金錢劇本。”
他還補充說:“我們把自己的台詞都學得很好,而且會忠實地表演出來。”
你對金錢的信念,同樣是你對你的生活的信念。它是你的向導,是你的基礎,是你金錢背後的意義。”
03 你關于金錢的信念是什麼?
不妨細想一下:
從童年開始就一直伴随着你的關于金錢的一句話是什麼?
在你的家庭中,錢是一個“問題”嗎?是沖突的根源嗎?實作目标的工具?
金錢是沖突或擔憂的來源嗎?
關于金錢的煩惱是你成長經曆的一部分嗎?為什麼呢?
所有這些經曆,都會在你的大腦中留下了你對金錢的信念,并塑造了你今天的行為和思維模式。
如果你從小就認為向社會展示你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很有可能你會花比你應該花的更多的錢去生活。
如果你在成長過程中明白金錢隻不過是一種工具,那麼你花錢可能更有規劃。
但這是否意味着你被從過去帶走的東西限制住了?
并非如此。
當腦中關于金錢的信念,不足以支援你當下和你在成人世界的價值觀時,那麼也許是時候建構一套新的價值觀了。
04 改寫你的“金錢劇本”
如果我們是計算機,我們隻需要安裝新軟體來改變程式,那就很簡單了。
遺憾的是,我們是人,改變我們的信念、行為和習慣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首先要明白,僅僅因為在我們年幼的時候,吸收了某種資訊和觀念,并不意味着它現在應該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童年書寫的劇本是關于:
我們的父母對金錢持有特定的信念和态度,形成了我們自己的信念和态度。
而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這些早期的故事對我們認知的影響有多大。
正如《了不起地蓋茨比》最後所說的:
于是我們奮力向前劃,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進入過去。
從某種角度來說,金錢也能作為一面鏡子,如實地反映出你是如何讓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 “主宰你的一切”。
它也可以作為一個非常需要的提醒,告訴你,還有比你的思想更多的東西。
如果那些過去的信念對行為産生了負面影響,盡管我們仍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我們卻把決定未來的力量交給了過去。
我們是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書寫者。
我們走在旅途中,可以選擇任何我們想要的鞋子。
你可以去探索你的金錢劇本,重寫你的故事。
隻要記住:你不會被過去的信念所束縛,做出改變的能力清晰而強大地蘊藏在你的力量之中。
這是一個日複一日、一步一步的過程。
畢竟,過去不必是序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