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中國獲得冬奧金牌和獎牌最多的運動員,第一個衛冕冬奧金牌的運動員,第一個在同一屆冬奧會上獲得三枚金牌的運動員。

在短道速滑500米項目,她是獨孤求敗的存在,先後12次打破世界紀錄,拿到了50多個世界冠軍,開創了短道速滑的“濛時代”。
然而,天妒英才,處于巅峰期的她,卻被國家開除了,忍受着“無限期禁賽”的酷刑。
這是一個明星的隕落,也是那個時候陰暗角落的映射。
1984年,王濛出生于黑龍江省七台河市,小時候的王濛非常調皮,常常在冰天雪地裡跑來跑去。
在她十歲的時候,因為步伐靈活、速度快,她被認為是滑冰的可塑之才。
剛剛接觸接觸冰場的她,根本找不到适合她的冰刀,因為她的腳太小了。
教練隻能滿世界給她找,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冰刀後,王濛從此“愛刀如命”,她的速滑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每天淩晨三點起床訓練,日複一日。
終于,2001年17歲的王濛如願進入了國家隊。
2002年,第一次征戰短道速滑世界青年錦标賽的王濛,一舉奪得了500米冠軍,這是中國第一個世界青年錦标賽冠軍。
同時還獲得了短道速滑全能獎亞軍,這一紀錄直到11年之後才被韓天宇追平,14年之後才被曲春雨超越,這個成就的含金量之高可見一斑。
2003年,首次參加世界錦标賽的王濛與老隊員楊揚、王春露、付天餘一起,拿下3000米接力賽的冠軍。
然而,當時成績斐然的王濛并不被看好,那個時候,老将的光芒依舊耀眼。
“還得靠楊揚這些老隊員奪金,如果她們退役了,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一線隊員中,最年輕的王濛被許多人論斷很難挑起中國短道速滑的大梁。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王濛之後會爆發出稱霸賽場的超強實力,主宰速滑的賽場。
2004年,王濛開始在世界杯嶄露頭角,以一己之力斬獲了四枚金牌。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生來便是創造曆史的,王濛就是這樣一個為滑冰而生的人。
2006年都靈冬奧會是王濛“單打獨鬥”的一屆,也是王濛“傲視群雄”的一屆。
當年中國其他隊員都沖冠失敗,首金的層層壓力來到了年僅22歲,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王濛身上。
但沒想到出局就不利。
在500米半決賽,她十分倒黴地碰上了有着出衆爆發力的世界紀錄保持者“死對頭”達拉諾娃。
這給在以往起跑從未跑過她的王濛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如果起跑,跑不出去,進決賽很危險。”
王濛決定背水一戰,她對教練說:
“我就把賭注壓在起跑上,拼一把,輸了就輸了,但隻要前三步我超過她,她就絕對赢不了我。”
最後,憑借着穩紮穩打的實力和過人的心理素質,她賭赢了。
第一刀就超了達拉諾娃,使其士氣大降,王濛領跑進入決賽。
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拿到了一金一銀一銅。
這不僅是她一個人的成績,也是整個女子短道速滑隊在那一屆奧運會的成績。
之後的四年,王濛在自己的優勢項目短道速滑500米,創造了隻要參加就能奪冠的傲人記錄,成為了世界短道女子500米的第一人。
記者問她:“你覺得那些外國的對手怕你嗎?”
王濛說:“怕吧,反正行不行,我狀态好或不好,我站在那,她們都怕我。”
那個時候的王濛“兵來将擋,水來土掩”,你說她傲,但她實力就在那裡,她隻不過是實話實說。
“有我參加的比賽,她們隻需要争第二就好了。當她們拿到第二,就可以像冠軍一樣慶祝了。因為她們這輩子,隻能拿第二。”
與大多數低調謙虛的奧運冠軍不一樣,她總是顯得直爽張揚,但是即使她“狂”,也有“狂傲”的資本,更何況她還隻是實事求是。
在她的優勢項目,王濛甚至可以全程背手不碰地滑到第一,也可以超越第二名十米拿到冠軍,爆發力強、起跑快、心态穩,王濛是短道速滑上開了挂的存在。
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開賽前就有許多人預測她能奪冠了。
美國選手說:
“如果說誰能夠為比賽打包票,那一定是王濛。”
“穩赢冠軍需要境界,境界到了,冠軍就到了。如果還不明白,就看王濛的比賽吧。”
事實證明,在短道速滑500米的賽場,就沒有王濛拿不下的第一。
第一個彎道,她就迅速與對手拉開了距離,衛冕拿下了金牌,實作了冬奧會500米的兩連冠。
500米決賽後,王濛就患上了重感冒,那個時候,她說話都費勁,甚至還配上了氧氣瓶。
然而就是這種狀态下,她依舊有驚無險地拼下了女子1000米的金牌,而且基本上全程領滑。
這種精神狀态、心理素質和過人的實力讓全世界都沸騰了。
就連處處對我們進行施壓的南韓媒體也甘拜下風:
“王濛是一個劃時代的天才型選手,讓中國隊提升了一個檔次。”
NBC的解說員更是贊不絕口:
“王濛在最後一位,不過沒關系,她能夠做到内道超越,也可以做到外道超越。 她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超越任何選手,是世界上最好的短道速滑運動員”。
一位美國運動員對她非常尊重:
“王濛曾經說過,作為女生,我們不想聽别人說'啊對不起我不是故意擋你道的' ,我們會竭盡全力地去比賽。這就是我這麼尊重她的原因。”
當時媒體把她奉上神壇,那個時候中央頻道都是她的采訪和報道。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人們造神的目的就是等到有一天把她拉下神壇。
2011年,她被開除了,并且被無限期禁賽。
就像王濛所說的:
“也許在外界看來我是奧運會冠軍,是明星,高高在上,但實際上,在運動隊裡,在上司、領隊與教練面前,我跟所有的運動員一樣,都隻是弱勢群體,很多時候我們什麼都不是。”
2011年6月,中國國家短道速滑隊在麗江與保安人員産生沖突。
本來也是一件小事,但由于王濛是世界冠軍,勸架的她被衆多罔顧事實,隻為熱點的媒體描繪成了一個因功膨脹帶頭打架的奧運冠軍。
一時之間,王濛遭遇了難以想象的網絡暴力,甚至她外甥女都被辱罵。
而在報道裡的那個在派出所說“我是奧運冠軍”“我是人大代表”的人被進行猛烈抨擊,而王濛根本就不是人大代表,隻是政協委員。
謠言甚嚣塵上,王濛急于表态想自證清白。
然而上司為避免事态的擴大,要求她以大局為重,事後會幫忙向公衆澄清。
王濛服從了安排,但是外界的指責沒有停止,向公衆澄清的約定也沒有履行,王濛的公衆形象跌至谷底。
不得不說,王濛是受了委屈的。
而這也間接導緻了青島打人事件的發生。
同年短道速滑隊在青島集訓中,王濛一行人外出吃飯,晚回了二十分鐘。
時任領隊王春露在電梯口把他們堵住了,訓斥了他們。
之後王春露跟着王濛走進了她的房間,進行單獨約談。
王濛表示,時間太晚了,我不想和你說什麼。
王春露氣急敗壞,說“怎麼着,你TM怎麼不拿我當回事。”
王濛最聽不得這句話,很氣憤地趕人。
“你出去,有什麼事明天再說。”
這個時候,王春露猛地一推,一下子使王濛撞到了電視機上,王濛雙臂受傷。
然後隊友們就看到了王春露在前面跑,大喊“王濛打人啦!”而手上流着血的王濛在後面怒氣沖沖地追這個場面。
随後,王濛被送到了醫院,手部縫了51針。
事件一出,受傷的王濛反而成為了衆矢之的。
“一個女孩子,動不動就喝酒,喝醉了就打架,像什麼樣子,仗着自己是奧運冠軍,成何體統?”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加上此前被冤枉的麗江事件,媒體的矛頭全部對準了王濛。
以為自己能得到一個公道的王濛,受到了被開除出國家隊的處罰。
周洋、梁文豪、韓佳良等六名隊員對此表決不滿,紛紛表态退出國家隊。
王春露平調了崗位,離開了短道速滑隊,後面成為了冰球協會的副主席。
其實,隊員對王春露的不滿早就有端倪,王春露對王濛的“針對”也不是第一次。
王春露經常開“小會議”。
有一次她找到梁文豪、韓佳良談話,希望他們不要“捧臭腳”,讓他們遠離王濛,還表示不明白為什麼王濛有這麼強的凝聚力。
第二天,梁文豪和韓佳良把這番話轉告王濛,王濛表示自己“幹不了了”,她不明白領隊為什麼這麼針對她。
王春露的管理方式也引起隊員的許多不滿。
隊員一邊外出比賽一邊吃友善面,經常餓肚子;并且經常開會批評運動員,間接導緻了周洋的抑郁症。
集腋成裘,王濛事件一出,許多運動員也跟着請退,這讓上司感覺到了慌張。
他們開始勸服誓與王濛共進退的周洋歸隊,還搬出了她的父母。
對此,王濛還在微網誌上發言:
“能不逼周洋嗎?她是個病人。”
在這個時候,她還在維護朋友。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甚至不分因果。事情以所有運動員的認錯告終。”
事情塵埃落定之後,不能再上賽場的王濛不得不孤身一人,背井離鄉,前往加拿大訓練。
“我是一個運動員,冰場就是我的戰場,雖然說我如果表現好還可以回到國家隊,但是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表現,擺在我前面的路讓我很迷茫,根本看不清楚方向,我身後就是一堵牆。”
她隻能一邊拼了命地訓練,一邊等待國家再次需要她的時候。
直到一年半以後,她挺過來了。
2012年,她被獲準複出了,這一年,她已經二十八歲。
但是她依舊處于巅峰期,再次踏上賽場的她依舊沒讓人失望。
六站世界杯,她包攬五百米六冠,還重新整理了自己五年前創下的世界記錄。
“王濛就像一個在水下呆了好久的人,突然露出水面換了一口氣,這口氣換的時間太長了...... ”
2013年世錦賽,中國短道速滑隊一共收獲了五枚金牌,其中王濛占了四枚。
她以絕對的實力回到了冰場,而此刻,她已不再那麼鋒芒畢露。
“其實成績并不重要,我隻是想告訴自己和外界,我沒有倒下,我又回來了。”
然而造化弄人,離索契冬奧會隻有22天的時候,備戰的王濛在訓練的時候,與隊友發生了碰撞,造成右腳内外踝雙處骨折,最後無緣冬奧會。
29歲的王濛運動員生涯就此畫上了句号。
這是一個不應該被人遺忘的短道速滑上的王者,也是一個懷揣着國家民族的真性情沈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