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老師能夠改變學生的一生,這句話一點都不假,例如本期視訊中的主人公之一,張秀榮張老師就是如此。當年張秀榮留在貧困的家鄉教書育人,在她的悉心教導下,一個小小的村莊不單出了多位人才,其中的大部分學生就算沒有家财萬貫,也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

張秀榮
這不,就在2007年,距離張秀榮退休已經過去多年,這群學生卻依舊互相組織了起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家飯店中,為這位曾經的老師舉辦起了生日宴。
宴會中旬,張秀榮的所有學生幾乎都到場了,但有一位名叫陳志德的學生卻遲遲沒到。看到他缺席,一衆學生們也是感觸良多,畢竟當年就數他和張老師關系最好,張老師心疼他家境貧寒,甚至還拿出了半個月工資,寄給了他,讓其買一雙棉鞋過冬。
這件事所有同學都記得清清楚楚,是以大家都很納悶,這個陳志德為何沒來,難道說他已經發達了,忘記了張老師的恩情了嗎?
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就在一衆人等議論紛紛之際,張秀榮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她打開了免提,經過詢問後得知來電之人正是陳志德本人。聽到陳志德打來電話,張秀榮十分欣慰,大家的臉色也都好了不少,而經過陳志德解釋,稱自己正在為老師準備禮物,是以近期無法趕到,衆人也紛紛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
不過說來奇怪,究竟是什麼樣的一份禮物,竟然還需要準備這麼長時間呢?提到這個問題我們先賣個關子,在揭曉謎底之前,我們還是需要先将時間撥回到上世紀七十年代。
上世紀七十年代,剛剛完成學業的張秀榮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武川縣,看到她的歸來,一衆鄉裡鄉親們都十分歡迎,因為大家都聽說張丫頭出息了,考上大學了。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是以街坊鄰居們便紛紛詢問起了她,今後要在哪裡做官,并且千叮咛萬囑咐,之後可千萬别忘了他們。
這般的猜測着實很符合常理,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聽到鄉親們的話,張秀榮卻笑着搖了搖頭并說道:
“大家夥兒,我哪也不去,這次回來就是要留在我們縣第一國小當老師,好讓咱們村裡的孩子多幾個我這樣的大學生。”
聽到張秀榮的話,在場之人先是一愣,随後大家的心情也瞬間複雜了起來,有感動有欣慰,但更多的還是惋惜,畢竟武川縣是出了名的窮地方,張秀榮如果不留下去大城市發展,那必然會有大好的前程。不過事已至此多說也無益,既然張秀榮想留在縣裡做貢獻,那大家也隻有歡迎,隻有支援她的教學工作了。
就這樣,這位曾經的天之驕子留在了自己的母校武川縣第一國小國中部,做起了一位數學老師。在從事教師崗位的這段歲月裡,張秀榮教導了數以百計的學生,也出現過很多讓她印象深刻的孩子,但這其中如果非選出來一個她記得最深的學生,那就要數之前提到過的陳志德了。
陳志德是張秀榮教學生涯中的第一屆學生,他的家裡很窮,家中有一個哥哥和四個妹妹,其母親常年重病在床,父親的腿腳也不太好,家裡也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将其供到了國中。當然,對此陳志德也十厘清楚,是以為了不辜負家裡的苦心,他的學習成績也一直都是全校頂尖的。
學習好、家境貧窮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這一點是亘古不變的,不過張秀榮之是以與陳志德關系最好,卻不完全是因為這個。起初,對待這個學生,張秀榮也隻是努力教導,希望讓他未來能夠成才,能夠和她一樣考上大學,在日常生活上二人的交往還是不多的,但就在初三開學之際,一件事情的發生卻改變了這種情況。
當時,剛剛開學,張秀榮依照慣例正在班内點名排表,可才剛開始點名,排在點名表的第一位,也是班裡學習成績最好的陳志德卻沒有答複,張秀榮頓時感到有些奇怪,畢竟這個陳志德平日裡都是聲音最大,最積極主動的孩子,這次怎麼會沒出聲呢?
于是帶着疑問,張秀榮便四處張望尋找起了陳志德的蹤迹,可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她卻驚訝地發現,陳志德竟然沒有來上學。難道是陳志德逃學了?這個念頭瞬間湧上了張秀榮的心頭,是以為了制止這位對她抱有厚望的學生逃課,她當即就叫來了一位代課老師,随後趕到了陳家想要了解情況。
來到陳家所在的村莊後,離老遠她就聽到了屋内陳志德傳來的哭泣之聲。
聽到哭聲,張秀榮不敢耽擱當即推開了房門,拉開了正在訓斥兒子的陳父,詢問起了到底是什麼情況。但沒成想陳父接下來所說的話卻讓她沉默了,陳父說:
“張老師啊,不是我不讓他上學,實在是家裡沒有錢了,孩子他媽要買藥,五個孩子等着吃飯,你說我不讓他去打工,我們家可該怎麼辦是好啊,我這也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聽聞陳父的話,張秀榮默默的低下了頭,就連原本還抱有一絲希望的陳志德看到老師的神色,也絕望的閉上了眼睛,但就在陳父已經準備送客之時,張秀榮卻突然張開了嘴,她咬着牙說道:
“陳志德爸爸,我知道你們家的難處,可這孩子确實是個讀書的材料,按村裡的老話,說他是文曲星下凡都一點不為過,這樣的孩子如果好好念書,将來必成大器,到時候家裡的一切問題不都解決了嗎?是以與其一輩子貧苦,還不如搏一個未來,這樣我待會兒就向校上司申請一下助學金,您别讓他去打工了好嗎....”
其實陳志德的父親也并非糊塗,隻是一時被眼前的困境迷住了雙眼罷了,是以在張秀榮的勸導下,再加上聽說能減免一部分學費,很快他也是放下了執念,放走了跪在一旁的陳志德。
就這樣,在張秀榮的幫助下,陳志德這才得以獲得了繼續學習的機會。當然對此,陳志德也是萬分感謝老師的苦心,學習也愈發地努力了起來,而在這般的用功之下,之後他先是考上了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後來他又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長春的一所重點大學。
得知了自己考上了夢想中的大學後,陳志德在第一時間,連父母都沒通知便告訴了張秀榮,張秀榮聽聞後也是十分欣慰,不單對其表示了祝賀,知道陳家困難的她,還貼心的拿出了一筆錢寄給了陳志德,希望他能夠專心學習,今後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就這樣,帶着老師的期盼,陳志德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在大學期間他學習成績很好,一直是校内千餘人中的翹楚,就連校上司都曾多次當衆表揚了他,不過就在陳志德大一學期末,一樁接一樁的噩耗卻從老家傳了過來。
首先是病重在床的母親在一天夜裡悄然去世了,随後父親因悲傷過度,再加上為了給兒子湊足學費積勞成疾,沒過多久也随着妻子的腳步離開了人世。得知這兩個消息後,陳志德險些崩潰,之後是學習也沒有精神了,生活上也整天長籲短歎,更有甚者由于失去了經濟來源,陳志德平時不單饑一頓飽一頓,在寒冷的長春,他在三九寒冬也隻得穿着單衣單鞋。
這樣的情況大學内的校上司也有所耳聞,平日裡他們也時常号召同學多多幫助陳志德,但可惜,自尊心極強的他卻怎麼都不肯接受他人的幫助,心情煩躁抑郁的他甚至多次嚴聲呵斥了想要幫助他的同學老師,這使得大家的心裡也都十分難受。大家都知道如果再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他好不容易崛起的人生就将半途而廢,那麼既然如此,最終陳志德又是怎樣振作起來的呢?
沒錯,正是源自于張秀榮的鼓勵。
陳家出事後,陳志德就再也沒給張秀榮打過電話,這讓心思細膩的張秀榮感到很奇怪,是以時隔不久她便四處打聽起了陳家的事情。可這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聽聞陳家遭此噩耗,一直将陳志德視為自家孩子的張秀榮也真心地為其感到難過,于是就在一天傍晚,她便向陳志德的宿舍打去了電話。
接電話的人是陳志德的室友,他将陳志德這段時間的狀态,以及他遇到的困難悉數告知了張秀榮。張秀榮聽聞陳志德這孩子每天昏昏沉沉的,甚至在大冬天還穿着單衣單褲後,頓時眼淚都掉了出來,不過此時的她并沒有選擇直接勸說陳志德,反而是花了自己半個月的工資錢,買了一雙價值二十元的棉鞋給陳志德寄了過去。
當陳志德收到棉鞋後,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張老師寄來的,那一瞬間一切的委屈全都湧了出來,他大哭着給張秀榮打去了電話,而在張秀榮的安慰與勸告之下,他這才終于是振作了起來,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拼搏之路。
在這之後,陳志德考上了研究所學生,後來更是讀了博士,成為了一家知名企業的骨幹,但即便如此發達,他也始終沒有忘記那雙棉鞋的恩情。平日裡他會經常給張秀榮打電話,每逢年節他也會準時準點地給張老師寄去禮品,這些禮品都價值不菲,不過随着賺的錢越來越多,能耐也越來越大後,陳志德就有些感覺不夠用了。
這不正好趕上老師六十大壽,陳志德便想着給老師送上一份大禮,那就是一套精裝修的豪華小區七十平住宅,新房需要裝修需要排甲醛,是以他這才缺席了生日會,于一周之後才将老師請到了新房來。
當看到眼前的新房時,一向節儉的張秀榮斷然選擇了拒絕,但拗不過陳志德的一片赤誠,是以最終她也是含淚收下了這份厚重的心意,而這樁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美好故事,也就這樣随着師生其樂融融的歡笑,最終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