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0億美金收購動視暴雪,微軟虧不虧?|钛度熱評

微軟計劃以每股95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動視暴雪,交易價值近700億美金,交易完成後微軟将成為僅次于騰訊、索尼的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微軟表示,“此次收購将使微軟在移動端、個人電腦、遊戲機和雲上的遊戲業務加速增長,并提供搭建元宇宙的基石”。

動視暴雪與微軟的X-box将擦出怎樣的火花?

微軟此次收購看中的是内容、使用者還是元宇宙的門票?

公司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隐藏了微軟怎樣的野心?

本期《钛度熱評》特邀資深媒體人一起就話題“700億美金收購動視暴雪,微軟虧不虧?”進行了讨論,下面是部分觀點集錦。

700億美金收購動視暴雪,微軟虧不虧?|钛度熱評

廣東廣播電視台《城市之聲》特約經濟觀察員郭施亮:

受到微軟收購的消息影響,動視暴雪股價大漲近30%,目前市值高達650億美元左右。微軟将以每股95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動視暴雪,包括動視暴雪的淨現金在内,交易價值687億美元。如果這一筆收購最終成功,那麼将成為微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據計算,此次收購溢價約45%,股權價值約740億美元。交易已獲得微軟和動視暴雪董事會的準許。交易完成後,微軟将成為僅次于騰訊和索尼的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多年來,動視暴雪主打多款具有影響力的遊戲,包括《魔獸争霸》,《風暴英雄》及《星際争霸》等,而且上述幾款遊戲均被多項著名電子競技比賽列為主要比賽項目。如今,動視暴雪面臨微軟的巨資收購,從微軟的角度出發,也許意在為元宇宙鋪路,動視暴雪也是以獲得微軟的背書,屬于一種優勢互補的局面。在此之前,Meta Platforms 高調宣布進軍元宇宙,其餘巨頭企業也紛紛跟進。如今,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也有加快布局遊戲産業或者元宇宙戰略的傾向。當然,現階段内,元宇宙仍未形成成熟的商業化模式,而且微軟自身的遊戲基因或元宇宙基因還不算特别成熟,收購之後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仍然有待觀察,就看微軟收購後的下一步動作。

和訊網《财經正解局》主編唐欣:

為了收購動視暴雪,微軟拿出超過52%的現金儲備,動用近700億美元全現金直接開砸!這場”鈔能力“展現了微軟在元宇宙布局政策上的激進态度。

這筆交易是否值得?首先從資本市場給出的反應就能窺見一二。動視暴雪18日盤前就大漲超35%,收盤時漲幅回落到25.88%,微軟股價走勢則持續低迷,收跌2.43%,報302.65美元,投資者們對這筆收購的看法一目了然。

從微軟的角度來說,它既然願意花費天價去收購一家公司,自然是認為物有所值。遊戲被認為是進入元宇宙的入口之一,收購動視暴雪也展現了微軟對虛拟世界和未來建構元宇宙的野心,下的是元宇宙大棋。

事實上動視暴雪擁有的衆多IP早已和元宇宙挂鈎,旗下多個遊戲形象就曾在被譽為是對未來元宇宙世界預言的電影《頭号玩家》中露過面。元宇宙競争的核心将是内容建構的能力,收購動視暴雪,微軟将為自己的遊戲夢提供強勁的内容支撐,有了動視暴雪,微軟離元宇宙更近了一步,其意在打造元宇宙遊戲航母,成為元宇宙落地的先驅。

從動視暴雪的角度來分析,暴雪早就過了巅峰期,在其深陷核心人員相繼離開、遊戲拉胯還利用粉絲情懷炒冷飯、内部存在性别歧視、性騷擾行為時被微軟解救,怎麼看都是一筆超級劃算的買賣。如今的動視暴雪亟需微軟伸出援手,不過動視暴雪被收購後能否再次崛起,關鍵點一是解決人才流失問題、二是續作能否保持高水準。

微軟在動視暴雪混亂之際為其開啟了新篇章,也為自己開啟了新時代。目前來看,這筆收購對微軟來說是一場豪賭,如果沒有其他管道的融資配合,或許會對其他業務造成打擊和隐患,而且可能會受到全球反壟斷監管機構橫向及縱向的反複審視,微軟與動視暴雪的結合是福是禍猶未可知。

比特财經總編輯鄒震:

元宇宙确實已經不是一個概念,而且它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支撐技術,都很完善了。VR已經搞了很多年,還有一個現象,就是3000兆wifi6路由器的價格已經降到了三百元以内,可能明年5400兆wifi6路由器的價格也要降到這個區間。将元宇宙與現實世界對應起來的區塊鍊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支撐元宇宙發展的能力。是以我非常同意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進階金融學院胡捷教授的觀點:元宇宙将以10倍于傳統網際網路的速度演進,而促進元宇宙高速發展的,一定是應用。這裡可以看一下英偉達omniverse的生态,它不僅是一個消費級的應用,像寶馬汽車這樣的公司,已經基于它做數字孿生。由于有了非常多的應用,是以omniverse的生态進化和發展得非常快。反過來看微軟,遊戲确實是元宇宙發展最先受益的一個領域。現在去評論微軟的戰略成敗,我覺得水準不夠。但既然元宇宙的支撐技術已經具備了,需要更多應用去促進它。微軟面向元宇宙在遊戲方面通過并購進而加大發力力度,這個方向是正确的。談收購的值與不值,這個需要更長時間去得到答案。微軟這種級别的公司布局,肯定有一定的超前性,也有賭運氣的成份。

大觀資本Richard:

疫情後時代,2020微軟進行了9家收購。2021年進行了14家,2022年初宣布的暴雪。蓋茨不愧是巴菲特的股東加好友,連“别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别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這句話是身體力行。作為一個炒股愛好者,微軟的二級市場投資近幾年非常之少,除了疫情前投資Grab和Databricks,疫情後幾乎沒有微軟在二級市場炒股的新聞了。不過并購倒是出手頻頻。因收購項目的複雜性,我們看到的2020年項目大多疫情前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是以算上時間延遲,Amazon、Apple等真正後疫情時代搞的公開收購幾乎是一隻手數的過來。而微軟則不然,屬于2021疫情後翻着倍往上走。

在這其中,有超過半數的收購集中在5G、網絡安全、IOT、資料領域。可以說微軟還是在一個SaaS公司的路徑上下遊全面布局。而Zenimax、Smash、Clipchamp、Takelessons、Xandr、TwoHat、Activision Blizzard等七八家企業均在内容、媒體、遊戲等方面展開探索。還不清楚這一布局是否旗幟鮮明的像Meta一樣狂野布局元宇宙。你可以了解微軟在按部就班的按照現金奶牛,遊戲賽道的角度收購,也可以了解他在元宇宙技術基礎和内容雙軌布局。

零态LT合夥人林楓:

人們一邊驚歎于微軟現金的吞吐能力,687億美金的驚天數字,背後蘊含的是微軟的求變,以及對元宇宙趨勢的看好,但未來微軟還能否引領下一個時代,目前是未知的,在我看來,動視暴雪早已過了高光時刻,目前來看,産品爆款研發能力,團隊企業文化和風氣,都要打個問号,這是其一,其二是雙方合并後,團隊融合問題,業務适配能力,以及政策層面的融合,需要一定時間的摸索,國内攜程和去哪兒,便是明證,其三,當下元宇宙發展階段依然處于混沌期,未來場景首先會應用于遊戲、電競,但基礎設施和技術,如果能夠真正完成網際網路形态的進化,它的标志是什麼?至今并沒有人能夠下個定義。

鋅财經責編趙家禾:

這次微軟收購暴雪,對于許多暴雪粉絲而言,都在期待着已經跌下王座甚至被形容為“爛攤子”的暴雪遊戲,說不定真的能在微軟的帶領下煥發第二春。

在《守望先鋒》之後,暴雪就再也沒有推出過什麼值得一提的新作,而是陷入了“續作—跳票”的怪圈。他們傲慢地認為之前出品的精品之作足以填抱玩家們的胃口,除了用重制版與懷舊服偶爾刷波熱度,各個遊戲都陷入了更新停滞與使用者流失的泥沼。

在粉絲中流傳的另一句話,是“動視毀了暴雪”。雖然有誇張成分,但公司高層中的一些紛争與醜聞,也确實是壓垮駱駝的稻草之一。在遊戲開發與外界形象雙重打擊下,暴雪的口碑一跌千丈,逐漸從勇者變為了惡龍。就連最忠實的粉絲們也逐漸覺得無藥可救,開始期盼“救世主”的收購洗牌。

目前有一個問題是,被微軟買下的暴雪能否爆發新的活力?從種種因素來看,這次玩家們的振奮并不一定是盲目樂觀。

微軟充足的資金流,無疑足夠支撐暴雪接下來放開手腳投入項目開發與運維。衆所期待的《守望先鋒2》等跳票陷阱也說不定能夠提前面世。在收購完成後,動視暴雪的業務将彙報給微軟遊戲業務CEO,菲爾斯賓塞,可能是最符合暴雪粉絲心目中“救世主”形象的人。

最後,暴雪極有可能是最契合微軟元宇宙布局的一塊拼圖。微軟和動視暴雪此前都已經宣布計劃大舉投資元宇宙領域研發,而遊戲也是目前業内共識離元宇宙最近的踏闆。暴雪極大加強了微軟IP陣容的豐富程度,同時也能靠着微軟的影響力借勢卷土重來。

靠譜二次元聯合創始人soda:

短期看是足夠昂貴的一場交易,但長期來看隻要買來好好運作絕對不虧。從提到的建設元宇宙角度來看,微軟這筆收購,就是入手了有巨大使用者群的潛在開放世界。之前微軟收購了《我的世界》開發商Mojang,以及《上古卷軸》系列開放工作室Bethesda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加上這次收購動視暴雪,微軟将擁有一個非常豪華的開放世界入口,順便收獲一大批被認可的潛在元宇宙IP。XBOX硬體+Azure雲服務+動視暴雪IP的“元宇宙套裝”讓微軟元宇宙的想象空間更高了,直接進入元宇宙的頭部梯隊,保底是極佳的遊戲元宇宙,上限可能是超級娛樂元宇宙。從遊戲角度看,微軟的遊戲訂閱服務XGP得到了一波強大的内容填充,無論是動視還是暴雪的遊戲庫存都是非常好的産品,有持續發展的價值。讓XBOX+XGP的競争力更強,可以和索尼、蘋果的遊戲訂閱服務好好掰掰手腕了。

網際網路京日記張京科:

科技巨頭的巨資收購通常是為了消滅競争對手,順便積累相關領域人才。

對于微軟來說,七百億美元的收購,不僅要考慮自身在網際網路時代建立的軟體及技術優勢能否得以延續,還要考慮在未來電子競技及網絡遊戲中長大的新時代人群中,微軟的應用及服務能否繼續站住腳。

是以盡管微軟此前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并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前瞻性和融合效果,但是在未來的微軟帝國科技樹裡,到底是元宇宙戰争還是暴雪網絡遊戲抑或一種全新的模拟人生來主導新遊戲時代,值得我們期待。

藍媒彙聯創兼營運總監嶽輕:

700億美元,微軟血虧。

微軟收購暴雪這事其實早就有苗頭了,早在暴雪不停暴出醜聞的時候,就有人懷疑這是潛在買方在壓價。隻不過當時尚不清楚買方是微軟罷了。

從現階段往前捋,微軟收購暴雪其實并不是因為元宇宙的原因,而是業務多元化的原因。在PC端逐漸淪為生産資料的時候,wintel躺賺的日子已經越發不好過了。微軟亟待有一個新的入口,可以搶占未來的競争局。但不管是windows phone、MSN、Xbox,其實都算得上是“失敗品”,它無法為微軟打造出下一代競争的護城河。是以微軟才将目光轉向“遊戲”“元宇宙”這個闆塊中來。

再說血虧的原因。此前老話叫“暴雪出品必屬精品”,這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建立在暗黑破壞神、魔獸争霸、星際等一票碾壓級、跨時代級的大作上的。但是回過頭來看,暴雪在這幾年的遊戲内容競争上已經疲态盡顯,暗黑3折戟沉沙,守望先鋒2跳票已久,于是不停用懷舊版魔獸,複刻版暗黑手遊來割韭菜。再也沒有一款能夠維護自己地位的産品,取而代之的是新王藍洞、拳頭、CD、RS等小而美的遊戲工作室。而這背後彰顯的,是暴雪的産品思路出現嚴重問題。在“元宇宙”興起的當下,當技術手段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線的時候,我不認為産品思路出現嚴重問題的暴雪還能在内容上擁有競争力。它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隻不過還未坍塌而已。

回到收購案上說,微軟收購動視暴雪是為了元宇宙,這個邏輯是通順的。暴雪手握的幾個IP依然有強悍的炒冷飯能力,當換到XBOX或者VR之類的平台中,依舊能吸引龐大數量的使用者。但真沒必要過分樂觀,因為暴雪“跟不上時代”的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白搭。

泓錦觀察主筆吳泓錦:

微軟這次687億美金全現金收購動視暴雪,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将動視暴雪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納入麾下;更是微軟在元宇宙未來布局的一個核心棋子。

微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錯失了諸多戰略機會,無論是社交、還是遊戲、還是電商、抑或是内容平台等,而微軟這次收購,不僅僅是其一舉跻身于僅次于騰訊、索尼的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更是打通微軟多年内外産業鍊和市場布局的一着妙棋。

微軟需要在實用工具和入口平台的基礎上增加内容、使用者、創作者及産業鍊條的有機粘性。這次收購雖然代價巨大,但對于微軟而言,是在錯失了TIK TORK和Discord等之後幾乎唯一的選擇。

收購的動視暴雪各大遊戲IP将與微軟的X-box形成有效互動甚至于定制型,以凸顯微軟自身優勢。

這次收購,對于微軟元宇宙的布局将實作兩條腿走路,一是Office和微軟作業系統,二就是動視暴雪的遊戲。

同時對于微軟在移動端和雲上的布局亦大有裨益,将大幅增加其在這兩塊市場的占有率和增長比例,對于未來的市場格局更是具有明顯的杠杆撬動作用。

微軟這次收購,是為了在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稱王,尤其是對于前景無限美好的元宇宙,微軟此舉決定了其不僅不會缺席,更會借此一舉沖頂。結論:微軟這次收購大出血但人事布局好就不一定血虧,反而有可能打響元宇宙的“衆神之戰”。

異觀财經主理人楊曉易:

衆所周知,微軟是靠Windows起家,對Windows收取授權使用費是微軟的盈利模式。微軟憑借Windows作業系統,在PC時代連續多年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然而,微軟卻錯失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公司市值從1999年底6000億美元的曆史峰值,到2013年跌去一大半。

納德拉上任後,在上司微軟的戰略轉型中,把雲計算服務作為戰略布局,2014年至今,微軟在雲計算、移動應用、智能硬體等領域全面發力,布局虛拟現實、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公司營收也保持了穩定增長,在2019年微軟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如今,智能雲業務已經成為微軟最大的收入來源,如果2023年順利完成動視暴雪收購,微軟的又将成為僅次于騰訊和索尼的第三大遊戲公司,到時候微軟身上“遊戲”标簽更加突出,之前官宣布局“元宇宙”的,微軟在虛拟現實、人工智能、雲計算、硬體裝置等多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優勢,這次收購動視暴雪,IP儲備更加豐富,微軟布局元宇宙或許并非蹭熱度,炒概念,割韭菜,而是從自身業務覆寫,元宇宙落地或許是認真的,當然這項收購未來會走向如何,尚需時間考證。

首席商業評論創始人衛明:

687億美元現金收購暴雪,對現金&短期投資有1300多億美元的微軟也算是一場豪賭了,不過,對市值2萬多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又是支撐市值增長所必須的故事來源。雖然元宇宙概念還處在混沌階段,但遊戲是相對确定的賽道,而且很可能會成為元宇宙初期的一個核心入口,對于這樣一張元宇宙船票,微軟很難接受丢失它的後果。目前微軟已有相關軟體,硬體,遊戲主機和雲業務基礎,如果想要往元宇宙發展,唯獨缺的是一批有I.P.價值的遊戲内容産品,以及其背後龐大的粉絲群,如果能收購成功,不僅可以充實Xbox遊戲庫,還可以籠絡一批粉絲到XGP業務,至少在對抗索尼時會更有底氣,此外還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甚至帶動VR頭顯和雲業務發展,可以說在元宇宙生态布局上走在了更前面。

需要注意的是,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還沒有完全落地。目前雙方董事會已經準許,但最新消息是,此次交易可能會受到美國和國外反壟斷執法者的密切關注,他們已經加強了對拟議合并的審查,尤其在科技行業。司法部反壟斷負責人表示,包括歐盟和英國在内的反壟斷機構,都将密切關注這筆交易。

總之,即使交易最終落地成形,微軟站到了一個更有利的戰略地位,但接下來還有執行整合等挑戰等着微軟,而這恰恰是之前微軟這個土豪一直不被看好的地方。不管如何,2022年開始,元宇宙的競争已經放到了台面上,接下裡10年将有更多好戲可以看。

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

微軟花大價錢收購了動視暴雪,微軟這麼做到底是在做什麼?其核心的目的又在什麼地方?

首先不得不承認微軟目前的這筆收購實在是一筆非常高價的收購,畢竟這麼高額的收購金額,可以說即使是如此強大的巨頭,微軟也不是一個小數字,畢竟600多億美金即使是微軟也不是可以随便拿出來的,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暴雪是有名的遊戲巨頭,是以微軟花如此大價錢收購暴雪,至少從投資的這個角度來看,不是一個虧本的買賣,動視暴雪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4億活躍玩家,占比高達13.3%,直接營收每年都将近幾十億美元。大價錢收購了暴雪之後和微軟本身的遊戲體系互相結合,将有可能形成一個更加巨大的遊戲帝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微軟的這筆收購,我們可以說還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有市場競争力的。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微軟其實不是第一次花這麼多錢收購遊戲企業,近年來微軟為了和索尼進行有效的競争,可以說一直都在投入大力氣推動遊戲産業的發展,是以微軟之前其實已經收購了非常多的遊戲企業,可以說目前微軟的這次收購,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和索尼在進行直接的競争,而且微軟的收購實際上也有1+1>2的作用,正如微軟自己說的那樣“收購完成後,我們将在主機和PC版Xbox遊戲通行證Xbox Game Pass和PC Game Pass中提供盡可能多的動視暴雪遊戲“,畢竟微軟擁有的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遊戲平台,而暴雪則擁有的是一個極具市場号召力的遊戲産業,如果這兩者可以有效的結合起來的話,微軟實際上将會獲得比索尼更強的市場競争優勢。

第三,可以看到的是微軟還有一個更大的邏輯,這就是元宇宙的邏輯,畢竟社交和遊戲士元宇宙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的兩大方向,如果微軟想要在元宇宙市場上有所作為的話,拿下遊戲市場就顯得非常有必要,畢竟微軟本身在社交市場上雖然有MSN、Skype這樣的社交産品,但是本身微軟這些年在社交賽道上面的優勢并不是非常明顯,而如果微軟能夠在遊戲賽道上有所作為的話,憑借自己在作業系統領域辦公軟體領域的優勢以及在雲計算領域的超強市場競争力,微軟完全可以在元宇宙的賽道上面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微軟在這方面其實不僅對手看的是索尼,更有可能是其他的市場巨頭,比如說社交巨頭臉書(Meta)。

資深媒體人祖騰飛:

有一種聲音認為,微軟花費天價收購動視暴雪,是給自己購買的一張通往元宇宙世界的門票。原因在于,現階段,遊戲被了解成為元宇宙世界首先發生的重要場景之一。參考電影《頭号玩家》中那些畫面可知,一個沉浸式的遊戲世界,完全可以使平行于現實世界的元宇宙世界。于是自去年起,衆多遊戲公司都宣布了自己的元宇宙計劃,有的是研發遊戲産品,有的是做開發、引擎等底層支援。

而動視暴雪在全球範圍内的玩家心中都是遊戲界的一杆大旗。旗下标志性的産品包括《魔獸世界》《魔獸争霸》《星際争霸》《使命召喚》《暗黑破壞神》《守望先鋒》《爐石傳說》《糖果粉碎傳奇》等等,這些都是在玩家圈内擁有廣泛認知且難以複制的IP資源。

再加上微軟本身有Xbox遊戲機和HoloLens這樣的VR産品,收購動視暴雪後, 可以完成從内容到硬體閉環。以遊戲帶動硬體銷售,以硬體完善遊戲體驗,可以說這是一個近乎完美的資本故事。而從股市的回報來看,投資者也看好這樣的組合,美股周二收盤,動視暴雪漲了近26%,微軟漲了2.43%。

地産情報站主編陳歡:

從2018年開始,動視暴雪急速惡化,老遊戲更新緩慢,新遊戲則屢屢失約,說好的《守望先鋒2》《暗黑破壞神4》等作品一推再推,在連累股價的同時,也讓遊戲迷們罵聲不斷。

在項目進度成謎的背後,人員管理也開始暴露問題。2021整年間,動視暴雪頻繁曝出職場歧視、性騷擾等醜聞。各項目關鍵崗位人員開始出走,一時間動視暴雪風雨飄搖,似乎随時都有塌陷的可能。

這讓不少看着暴雪從寂寂無名走到盛極一時又開始走向下坡的老玩家們心情複雜。

神奇的是,上帝看似關上了暴雪的門,卻又突然給它開了扇Window。

在動視暴雪股價大跌之時,微軟變成了白衣騎士。687億美元的價格看起來讓人歎為觀止,但相比動視股價最高時仍少了很多。而且動視暴雪不僅能用遊戲業務回饋微軟,他們的模組化等技術也能成為微軟元宇宙之路的極大助力。

對于微軟這場收購,黑暴雪的人認為暴雪死了,開始開香槟慶祝;而愛暴雪的人則覺得暴雪重生了,也在感謝微軟。難得的,大家都滿意——除了索尼。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末動視與暴雪合并。沒過多久,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而近年來,随着疫情蔓延全球,整體經濟不斷下探。很多人擔心暴雪這次改換門庭,也會像港股的“丁蟹效應”一樣,讓金融市場出現宿命般的“暴雪效應”。

當然,未來深不可測,段子笑笑就好。

零壹增長創始人羅超林:

從戰略及商業模式角度看微軟收購動視暴雪:

先不論是不是動視暴雪,微軟為什麼需要收購遊戲公司,而不是合作、參股甚至控股?因為重要性足夠大,甚至大到影響微軟戰略的情況,于是有了收購的底層緣由。具體來看,動視暴雪的使用者基本上也是微軟的使用者(準使用者/目标使用者),相當于購買了各類精準使用者。有使用者在手,不缺商業變現機會的。

從戰略協同來說,兩家公司的産品可以很好的互補。舉個例子,以後購買微軟産品贈送(打折、預裝等形式)動視暴雪遊戲,這相對友商的産品服務來說,對使用者而言會不會更有吸引力?起碼會更容易赢得遊戲使用者的青睐,這樣出貨效率就高了,進而取得更高的業績,對股東股價都有利好。

從戰略延伸來說,遊戲可以繼續研發、遊戲IP可以多元度進行延伸,特别是影視娛樂等方向,可以給微軟帶來第二第三及更多增長曲線。此時可以調動的戰術、打法,經營邊界會更遠更大,有更多的挪騰空間。

從團隊整合來說,既可以盤活兩家公司的人才,可以更優化整合,還可以把之前離職的優秀員工call回來(畢竟換了老闆,之前也不是能力不行,資金品牌底蘊戰略未來等等都是杠杠的,當然也要擇優回籠)。

這個體量的并購建議,相信是有足夠清晰的戰略打法的,看磨合與執行了,期待新微軟。

多少說主理人褚少軍:

充滿“賭性”的一場收購,得數年之後才能看出微軟的此次收購值不值得,畢竟微軟的收購經曆從來不缺乏大手筆,也不缺整合失敗的案例。畢竟謹慎保守的微軟和曾經“創意靈動”的動視暴雪光企業文化的協同就不是容易的事兒。最終的小成看動視暴雪能不能借助微軟“爸爸”的資源和口碑實作東山再起,重拾昔日榮光。大成則看收購後的動視暴雪和微軟的硬體、軟體以及雲計算部門的資源整合度和協同效應,能否打造一個微軟新的業務增長點,甚至是成為資本市場和輿論都熱捧的“元宇宙”的領軍企業。

有觀點認為“元宇宙”得講現實中的很多生意或業務都重構一遍,也就是說不僅會有創新也會有平移,“體驗”和“虛拟行動”時代,最終的殺手锏可能是内容創意和價值觀,而“内容創意”正是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核心出發點,畢竟動視暴雪曾經的輝煌、IP基礎、以及粉絲基礎扔在,而遊戲又是元宇宙目前可知的重要的組成“元素”。至于更進階的塑造“價值觀”,遊戲領域也具有先天優勢,畢竟遊戲設計本身就有一套和玩家接受甚至追捧的遊戲世界“世界觀”。

微軟的收購,不僅僅是應對自己在遊戲領域,尤其是PC遊戲領域面臨索尼等等競争壓力;而且也可以看作是一次防禦和進攻型收購的結合。微軟拿下動視暴雪,首先可以防止潛在的競争對手拿下動視暴雪,自己更加被動;同時也可以借助這次收購,發起在遊戲領域,甚至“元宇宙”領域的攻勢,更上層樓。

某種程度上,算是微軟的轉型探索和激進布局,畢竟接近700億而且還是現金收購。整體上來說,不管是作業系統還是雲計算業務,微軟目前主營業務集中的領域還是以B端為主,而目前為止作業系統基本上已經面臨天花闆,而雲計算業務雖在第一軍團,但并不是行業領頭羊;微軟想要取得更大的突破,必須自己尋求業務布局的突破,尤其是從自我優勢的B端,怎麼能夠在C端也構築新的“山頭”便是微軟董事會和管理層需要博一下的,遊戲業務正好可以是大膽布局C端重要的一環,更何況還事關“元宇宙”,大膽博一下是必須的。

科技智谷文子:

這步棋布局元宇宙,是合理的,但是價格是否合理,隻能等日後發展來定論了。微軟應該是走元宇宙工作場景的先驅。要是在用team的時候,可以在辦公場景看到暴雪遊戲的影子,工作起來應該很開心……

另外暴雪在遊戲界的品牌效應、微軟遊戲IP庫存補充、自帶的遊戲客戶群、遊戲生态資源以及本次收購自帶的流量,也對微軟很有益處。

《钛度熱評》是由钛媒體推出的熱點事件觀察欄目,主要邀請對不同行業發展、不同商業模式有着獨到見解、深度觀察的媒體人和行業從業者,通過多角度解讀全面展示事件的影響和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