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作者:神獸畫師
人生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紀曉岚在四川督學之時,聽說在雍正年間,有一位學士的姬妾墜樓而死,紀曉岚聽完也沒有多想,偶然間失足跌落本就是十分正常的事;結果後面有人詳細給他講述了這件事情:

(為了友善大家閱讀,女主角暫取名為:小白,男主角暫取名為:大黑)

小白原本是山東人家,家境比較差,在十四五歲時,父母就做主将她嫁給了本地一戶窮困人家的兒子大黑。婚後大黑有了努力的方向,每天早早出門耕田種地,小白則在家洗衣做飯侍奉公公婆婆;婚後雖然仍是貧窮,但是兩人夫唱婦随,恩愛甜美,也算是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可是這種生活隻維持了短短數月的時間,山東就遭遇大旱,莊稼顆粒無收,一家人已經無法維持最基本的生計了。當時的人販子眼見此景,就在當地到處以糧食換取女人小孩,眼看一家人快要被餓死,趁着大黑出去尋找糧食的時候,婆婆就把小白賣給了人販子換取食物。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大黑回來之後找不到小白,急得像發瘋一般,婆婆眼看瞞不住就告訴大黑,小白已經被人販子帶走了。大黑聽完就帶着扁擔準備去人販子府上問個明白,可憐大黑一個人哪是人販子的對手,被打得鼻青臉腫之後都未來看見小白。不過人販子眼見大黑如此深情,就交待手下讓兩人再處一夜,翌日清晨出發離去。大黑和小白終于相見,兩人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一夜無言,分别之時,小白狠狠地咬了大黑的手臂以留紀念。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大黑心中深愛着小白,不知道小白将會被賣到何處,一直放心不下,又無力和人販子抗衡;幹脆就瞞着父母,一路乞讨,跟随人販子的車隊,最後才發現已然到了京城。

其實在這一路上,小白偶爾有幾次掀起車簾是看到了大黑遠遠地跟在後面的,可是此時的小白也才十五歲,哪敢忤逆人販子的意思,兩人終究還是不敢在人販子的眼皮下見面,隻有等每次人販子隊伍休息時,兩人才敢互相遠遠的望着,默默的哭泣。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到達京城後,人販子就把小白送到了官媒那裡,隻等有錢人前來拍賣。大黑也終日在官媒附近乞讨隻盼有機會看看小白是否安好。終于有一次官媒疏于看管,小白找到機會和門口的大黑見面,在這人生地不熟的京城,兩人都很清楚,根本沒有逃跑的機會,于是互相約定,兩人都要好好的活着,也許命運憐憫,說不定以後還能再在一起。

不久後,京城的有個學使因為要外放,于是就在官媒家買走了小白,作為侍奉的姬妾;大黑聽說之後就去學使府面試做雜役,想着離小白近一些,許是天可憐見,學使府的管家也收了大黑做雜役,之後兩人就跟随學使一起去往了四川。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然而學使府比一般的大院家管理的還要嚴格,内外府可以說是基本沒有來往,小白自然是住在内院之中,而大黑作為普通雜役,連在外府都得小心謹慎,更不要說靠近内院了。是以小白一直都不知道大黑已經跟随她來到四川。

也許是因為一路乞讨,傷了身體的原因,也許是因為相思小白,傷了心頭的原因,大黑終染疾病,沒能等到再見小白一面。在一個不知名的夜裡,死在離家千裡之外的地方。至死之時,大黑口中還喃喃自語,何時能再見小白,一生足矣!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内院的仆人都知道老爺新娶的小白喜歡坐在内院的閣樓邊望着東方;大家都不知道是何原因,隻有小白自己清楚。“大黑現在應該已經回到山東了吧,說不定他現在已經新娶了娘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呢!”小白經常會這樣癡癡地想着,每到這時小白總是淚灑滿襟。可惜小白不知道,大黑死去的那晚,一個人凄慘的卧在外府的雜役間裡深深的看着手臂上的齧痕,而那時的她正在内院,寬衣解帶,侍奉另一個男人。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偶然間小白聽到仆人們談論雜役之死,不知道為什麼心中一驚,于是詳細的打聽這個雜役的姓名、籍貫、長相等等,直到這時,小白才明白原來大黑一直都在她身邊。聽完仆人們講述,小白心中失落萬分,呆站在閣樓上很久,她回想他們新婚恩愛的場景,回想進京路上大黑的遠遠相伴,回想兩人在京城互相囑托,原來從始至終這個男人都未曾離開過她。可是現在大黑已然離世,從此内院高樓,再無人可望;夜深人靜,已無人可念!

忽然小白轉過身把所有關于她和大黑的事情悉數說給了衆人,說完之後,小白長哭數聲,退後了幾步,直接跳樓而死,從此跟随大黑而去!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紀曉岚筆記中讓人傷感的一幕

紀曉岚聽完此事後,将其記錄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并加以評論:

大抵女子殉夫,其故有二,一則搘柱綱常,甯死不辱。此本乎禮教者也。

一則忍恥偷生,苟延一息,冀樂昌破鏡,再得重圓;至望絕勢窮,然後一死以明志。此生于情感者也。

此女不死于販鬻之手,不死于媒氏之家,至玉玷花殘,得故夫兇問而後死,誠為太晚。

然其死志則久定矣,特私愛纏綿,不能自割。

彼其意中,固不以當死不死為負夫之恩,直以可待不待為辜夫之望。

哀其遇,悲其志,惜其用情之誤,則可矣;

必執《春秋》大義,責不讀書之兒女,豈與人為善之道哉!

内院高樓,再無人可望;夜深人靜,已無人可念!

君既為侬死,獨生為誰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