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作者簡介

許一新,上海市進階人民法院原黨組成員、巡視員、一級進階法官,上海第一批援藏幹部,時任日喀則定日縣委書記。

我最初認識胡楊,那是駕車奔馳在縱貫甘肅河西走廊的312國道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四郡如在戈壁沙漠、雪山荒原中天堂般的“孤島”。穿越其間,滿山遍野散落着一株株或高或低、錯落有緻、金色多姿的胡楊,密處如集團軍彙聚,疏處如騎兵列隊,履行着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一一抗風沙、保綠洲。我為眼前的壯觀所感染,所震撼。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許一新同志參加植樹造林

夜宿酒泉,在号稱“中國地下畫廊”的魏晉丁家閘五号墓壁畫上,一幅《胡楊圖》令我感慨萬端。一位詩人言:“從某種視覺效果上看,沙漠和大海差别不大,都一望無際,都波浪起伏。如此,在沙漠之海上,那些密如進港的船桅是胡楊;還有那傾斜如欲沉沒的船隻也是胡楊。胡楊胡楊,宇宙洪荒,千古流芳”。對此,我看不明白。導遊告訴我:傳說,胡楊一生三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在它一身之上,也許疊和了祖孫數十、百代,在“死亡之海”裡死了又活着,與漫長的時間對抗,堅守着一片貧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變的信念,不為别的,隻為不朽。哦,我似乎讀懂了胡楊,仿佛重新認識了生命的刻度。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農牧民興修水渠的場景

我真正感受胡楊,應該是在二十五年前的援藏工作期間,因為對胡楊曾經有了最初的認識。我們首批援藏任職的定日縣,位于珠峰腳下,平均海拔4500米,是當年西藏8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這裡高原缺氧,氣候異常,光秃秃的山頂不長草,灰蒙蒙的沙地不見綠,幹巴巴的氣候不下雨。要說能成活的植物樹種大概僅為三類:一類是高原柳。遠在唐朝文成公主西入吐蕃遠嫁松贊幹布時,從長安遷引來的唐柳,幾經千年繁衍,為雪域高原帶來了簇簇片片綠色。一類是沙棘。隻要有一株立足,便很快蔓延一片,這一叢叢長勢蓬勃、紅黃交錯的矮小灌木,有一種特質少有植物能比,就是耐苦耐寒耐幹燥。它總是笑對風雪寒流,在高原嚴寒的條件下仍能存生,圍沙保土,涵水肥土。還有一類那就是胡楊。在西藏雖然很難見到如新疆、内蒙、甘肅、山西等地胡楊成片成林的樣子,但卻能見到胡楊孑然一身,傲然挺立的雄姿。在高原荒蕪的沙地裡,它展示着一種生命頑強的張力,守望着現代文明的生息變遷。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定日沙棘胡楊林

定日縣城裡有一片難得的沙棘叢林,裡面矗立着稀疏的胡楊樹,那是一塊多麼珍貴的綠色寶地啊!我們援藏幹部和縣裡的同志在規劃沿協格爾河兩岸拓展縣城街面時特意把它放大,開辟成養護林,供農牧民栖息歡樂和集聚。就是當年這片沙棘胡楊林,給了我和同伴們改換當地貧困面貌的勇氣和智慧。

每當夏日炎炎,碧空萬裡的高原好時節,國内外膚色各異的登山探險者、考古學者擁向銀裝素裹、擎天摩雲的珠穆朗瑪峰,開始了渴望征服的心路。而在珠峰腳下的定日縣,也悄然地開始了另一種征服,那就是向貧困挑戰。我和援藏同伴們無數次漫步于這塊沙棘胡楊林,也無數次被胡楊高揚的生命力所折服。在這貧瘠、高寒、風沙咆哮的土地上,有的樹冠已經枯死,卻從半身腰伸出一根根綠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樹幹枯萎着,樹頂部分卻綠意盎然;有的半邊身子似乎已經焦黑,卻在一側長出茂密的枝葉;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經沒了樹皮,露出白森森的樹幹,下半部分卻仍快意地生長着;還有的樹身已經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撐着,樹冠部分依舊歪歪扭扭地向上伸展……。在這眼見為實的現場會給人一種什麼叫頑強,又什麼叫做堅韌不拔的體味。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徐麟攜行署上司來定日指導縣城規劃,左二為許一新同志

我把縣黨政班子會議放到這塊綠色寶地裡召開,群策群力像制訂作戰計劃那樣出台了一份完整的全縣脫貧規劃。動員全縣力量廣植沙棘胡楊,抗風沙保水土,改變惡劣的生态環境;選址建設開發區,興修水渠,開辟良田、草場,蓋起新居;實施遷移計劃,把不宜耕作和居住及生存的貧中之貧的農牧民整體搬遷。第一年,綠油油的青稞在開發區破土而出。第二年,一批貧困的農牧民搬進了開發區新居。再開辟珠峰旅遊服務業資源,全縣脫貧的希望驟然也像撒出的胡楊種子成活一樣,頂出了古老而貧瘠的沙土,也真切地看到了定日的藏族同胞與胡楊有着十分相似的精神和品質。

多少年過去了,一批批援藏幹部持續接力,定日人民奮力拼搏,定日已如期摘掉了貧困縣帽子,當初的縣城規劃已變為了美好的現實,山川風物依舊,城鄉面貌異新。我真想再回定日去走一走看看那塊熟悉的沙棘胡楊林,去摸一摸正在長高長粗的胡楊身軀,感懷那段難忘的歲月。原本去年有此機會,無奈疫情變數未能成行。現就以此小文贊美一番胡楊,如同贊美在脫貧緻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不懈奮鬥的定日人民一樣。生命之樹常青,生命史詩永恒!

來源:上海援藏聯誼會

本期責任編輯:張坤

援藏情懷 | 許一新:雪域高原的生命之樹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shyzllz

繼續閱讀